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自施莱尔马赫奠定现代诠释学以来,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股令人瞩目的世界性哲学思潮.如今,这股思潮突破语言的界线,延伸到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哲学领域.一批海外华裔学者率先对此作出了回应,而美国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建立的"创造的诠释学"尤为引人注目.它虽发端于释老之学,然又融会了西方哲学的诠释方法论,在诠释学方法规则的制定上具有独特的建树.在这个意义上,它是融合中、西思想的诠释学形态.其宗旨是构建一个诠释的方法论规则体系,以现代化地重建传统哲学.

  • 标签: 诠释学 施莱尔马赫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传统哲学 诠释方法
  • 简介:8月4—8日在中国澳门举行,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香港港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研讨:当代诠释学的前沿问题,诠释学与哲学史,法律解释与法律实践,社会批判理论与正义和民主,古希腊哲学与先秦儒学的互诠,隐喻、哲学与文学,等等。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暨哲学系主任傅永军教授应邀率代表团出席。

  • 标签: 诠释学研究 中国澳门 法律实践 学术研讨会 经典诠释 文化诠释
  • 简介:作者本着“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学术立场,在探索古易筮书占筮语言中的人生哲理,勾勒《易传》哲学观的形成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易传》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重建道家易学。文章认为,周易经传之间由筮书而哲学化的过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乾坤两卦为主要范围,一方面探讨了古经本意,另一方面又对经传加以对比,指出《易经》的人生哲理与辩证思维对老子体系形成的启发,以及老子引易入道,对日后《易传》以哲学化的语言诠释《易经》的影响,描绘了老子及道家各派思想在《易经》哲学化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文章还揭示出了贯穿《周易》古经──《老子》──《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二条主轴,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自然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这两条主轴进一步分析了《周易》经传与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乾坤道家 易诠释 道家易
  • 简介:一般认为,《孟子》一书直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将其与诸经并列刻石,才始列为经书。到南宋,朱熹将其列入“四书”后,其地位更加提高。在此以前,《孟子》久夷于诸子。《汉书·艺文志》就将孟子列在“诸子略”中,视之为子书。但因孟子是“命世亚圣之大才”(赵歧《孟子题辞...

  • 标签: 《孟子》 《孟子章句》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正义》 朱熹 程朱理学
  • 简介:本文对郭店楚简的儒家文献进行了宗教性的诠释.文章认为,郭店儒简以"天道流行"灌注而下成为人的性命,而性情的修炼又是对天道的回归.天与人的上下摩荡、身与心的内外互证构成了一个人化的宇宙整体.儒家心性学的提升过程就是人在下学上达、天人谐和的自我转化中实现终极实在的过程,人的主体性由是而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儒家心性学的哲理解析与宗教体悟是相得益彰的一种理论机制,这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何以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楚简 儒家 文献 宗教性 “天道流行” 心性学
  • 简介: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我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 标签: 庄子 哲学 “吾丧我” 意义生成
  • 简介:<正>《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 标签: 精神现象 管子 内业 心术 著者 两个来源
  • 简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有投有自已的特点?经作者研究之后.感觉到传统经学的实践中确实有直释与旁通两个基型.可惜投有受到学者充分的注意.故本论文为了具体讨论起见.特别以《易经》的诠释为例.依以下各节:一、前言,二、对“中国经典诠释基型”的界定,三、《易》籍著作的诠释体式,四、直释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五、旁通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六、结论.来论述.其中第四、五两节又各立细目,详细讨论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中国经典的诠释体式是依字一句一章一篇一卷运次解释而成立低层的训诂、章句、注、笺、解、疏、说、传,甚至更有不泥于文句,而依义理而成立高层的释义、通释、通义.乃至量高层的哲理诠释.其诠释可归纳成两个基型,即依各经本身在历代表现出日新乎高明的直释诠释与依异经互释在后代表现出富有乎博大的旁通诠释。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此两型诠释之于经典正犹乾坤之于易,经典在诠释中表现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标签: 易经 经典诠释 直释诠释 旁通诠释
  • 简介: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晚年,共二十七章,皆阐发己见之作,成为苏氏《论语》学流传至今的完本,体现了苏氏蜀学的特色。

  • 标签: 《论语》学 拾遗 苏辙 诠释 苏氏蜀学 《春秋传》
  • 简介: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对《周易》诠释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在《周易》的性质问题上,认为从发生意义上看,它是一部卜筮之书;从内涵意义上看,其意蕴精微广大,乃天人之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自身有一个学术品格转换、提升、发展的历程。其二,初步揭示了占筮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指出占筮与《周易》的天人整体之学之间有甚深之诠释关系,占筮所蕴具的天地人物一体融通的终极境域乃是易学无穷意义的来源。其三,认为深入挖掘文本,澄清《周易》的表达方式,乃是易学研究的基础,就此本文主张回到《易传》以开显易学活的精神,辞、变、象、占四圣道的确立为解读《周易》精微之蕴开辟了道路。

  • 标签: 周易 诠释 卜筮之书 终极境域
  • 简介:2013年2月23—24日在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召开,由成中英教授发起主持,得到了美国夏威夷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东西方哲学杂志社、中国哲学杂志社、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西雅图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诺特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中国内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夏威夷大学 诠释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西方哲学
  • 简介:《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论题,白朱熹以之作为道统论的依据,并提出了完整的理论解释后,此“十六字心传”便为理学家们所广泛讨论。明末的刘蕺山对十六字诀有着极大的兴趣,终其一生都探讨不断,尤其是晚年蕺山结合诚意慎独之说,

  • 标签: 刘宗周 诠释 宋明理学 道统论 理学家 刘蕺山
  • 简介:任何经典文本的解读实质上皆基于个体诠释的再创造,一部蔚然大观的易学史亦即一部易学诠释史。本文从易学史的演变入手,以诠释学的角度去剖析易学在不同时代解读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并用转意、演绎、得意、生意及复意做一粗线条的概括和梳理,以期对易学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 标签: 易经 诠释学 易学史 转意 演绎 得意
  • 简介:对儒家学说进行功夫诠释可从四个方面理解。首先,它意味着把儒家学说当作修齐治平的功法指导,而不是描述世界的理论系统。其次,它意味着这些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艺术人生的能力,而不是对人生作出道德规范。再次,它意味着儒家经典中的许多言语需要从语用的角度去解读,而不是只看字面的意思。最后,它意味着儒家经典的某些内容必须要通过修身实践才能充分理解。

  • 标签: 儒家学说 诠释 艺术人生 儒家经典 道德规范 意味
  • 简介: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构建了古希腊哲学体系之后的数百年,古希腊语思想界进入了传承和阐释二人经典著作的时代。与此同时,希腊哲学也开始了东传的过程,这有两个主要脉络:以古叙利亚文为基础,流布到阿拉伯世界;凭借古亚美尼亚文传播到亚美尼亚。前者已得乱了国内学界的关注,而后者在国内尚未被学者论及。在这条路径中,无敌大卫作为古亚美屁亚著名学者、基督教神学家、新柏拉图主义者,曾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进行了评注,这些作品原为古希腊文,后被译为古亚美尼亚文,保存至今。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大卫 新柏拉图主义 诠释 亚美尼亚 经典著作
  • 简介:《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一体的文本形式。《易传》从象数、义理合一的理路出发,开显出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秉持象数优位立场的汉易一系易家,承续《易传》理路以诠《易》,将《易》象数学内涵的诠释与文字背后象数根据的揭示,视为了首务,这在《周易集解》所采诸家对《大有》卦经传的诠释中,就有典型表现。他们基于阴阳消息以明象、诠《易》,认为象构成了《易》的基本世界,万象并非静态已然的存在,而是一直处在生生流转、隐显转化的鲜活敞开状态与历程中,而立足阴阳消息,促成有序和谐通泰的礼乐化的人文理想天下愿景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目中《易》的旨归与现实王道归趋。

  • 标签: 《周易》经传 象数优位 象世界 阴阳消息 天下愿景
  • 简介:哲学诠释学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中国哲学发展了不同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西方哲学诠释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道与言,而中国哲学诠释学关注的问题则有四个: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具有逻辑的自足性与自治性,它在历史的展开过程中呈现为思想理论的圆环。

  • 标签: 哲学诠释学 "原型" 意像语言 智的直觉 无我之镜
  • 简介:朱熹一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的学问才是“第一义”的,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四书》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的诠释方法相比较,他的“实践—体验”的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者的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体现主客统一的现实性等一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的历史性与诠释主体的时代性、经典文本的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之间的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周敦颐《太极图说》为理学史上的重要论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思想,最先为道学理论形态建立初步的宇宙论架构。但《太极图说》对"无极"、"太极"含义及关系等问题的论说甚为简约,使得后来理学家对其作创造性的诠释成为可能。陈普作为元代福建朱子门人后学,对《太极图》的理解承袭朱子之说,但也有发朱子未发之论:一是对"阴阳圈"中小圈、"五行圈"下小圈的解说;二是对"男女圈"意蕴的发明,阐发了"太极"与"二气"、"五行"、"万物"不杂不离且为之主宰的关系。这在理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 标签: 陈普 《太极图》 阴阳圈 五行圈 男女圈 小圈
  • 简介:钱穆先生在的研究上,先从文献入手,发表以厘清孔孟旧儒与战国时代新儒的不同;其后发表讲述代表战国新儒思想的,虽然与孔孟旧儒不同,但仅限于天体宇宙论的建构方面,盖因此领域为道家所擅.作者吸收道家之长,融通道家宇宙论,转而建立属于儒家的宇宙论,这是值得肯定的转变.正如钱先生文中一再致意的:虽吸收道家宇宙论的思想,但并未背弃儒家人生论的精髓,所以在吸收过程中皆予以转化,换句话说,便是将老庄自然宇宙观变成儒家德性的宇宙观,以求合于传统儒家的人生哲学.

  • 标签: 钱穆 易传 先秦儒家 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