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筑美德是一种物化形态美德,它是一种通过建造活动展现出来的人为自己造福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人利用人造物来满足生命需求、追求更好生活外在表征。维特鲁威提出三个基本建筑美德——坚固、实用和美观,蕴含普适隽永价值。维特鲁威之后,不同历史时期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们对其建筑价值观认识、评价与发展,折射出西方建筑美德观流变。追寻当代建筑美德,除了遵守建筑传统美德外,尤其应强调能够协调建筑与环境关系美德要求。

  • 标签: 建筑 美德 维特鲁威
  • 简介:人类对于由科学技术所引起社会影响以及所造成社会后果不仅负有道义上责任也应该负有实践上责任。为了能够有道德地生活与行动,亟需推进增强技术实践应用伦理研究与探讨。因而为了能够更加具体且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就需要把抽象、一般性、普遍性原则进行具体化,从而能够较好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真正起到指导与规范作用。对于人类增强技术应用,本文将要涉及到允许原则、宽容原则以及最优化与风险预防原则三个应用原则。

  • 标签: 人体增强技术 允许原则 宽容原则 最优化与风险预防原则
  •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和生活终极目的。在现实工程实践,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调整和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美德,即为工程生活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和可持续发展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和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 标签: 工程伦理 工程生活 实践智慧 卓越 美德
  • 简介:工程设计不是单独个人行为,而是富有文化意蕴社会性系统行动.它以生态保护为基本伦理原则,以以人为本为主要评价标准.工程设计伦理主要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价值理性挑战工具理性集中体现,环境伦理、技术伦理与社会伦理融合统一.

  • 标签: 工程设计伦理 原则 标准 特征
  • 简介: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三种立国资本,即文化和民族灵魂资本、金融和经济资本、科技和知识资本。本文着重讨论民族灵魂工程建设是中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急需第一资本,并提出民族灵魂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 标签: 民族灵魂 灵魂教化 新教伦理 宗教真理 信仰危机
  • 简介:康德交互论导致了他律行动归责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挟意自由概念。他律行动具有两可自由,挟意选择能力使得他律行动成为自由,由此他律行动归责问题得以解决。对于《道德形而上学》某处文本造成冲突,可以诉诸严格意义和宽泛意义自由区分加以调和。面对现实生活不自由现象,两可自由提供了解释空间,它实质上是不自由。从不同视角,挟意自由可分为理性自由与两可自由、严格意义自由和宽泛意义自由、一贯自由和片断自由。

  • 标签: 康德 抉意自由 理性的自由 两可的自由 一贯的自由 片断的自由
  • 简介:人们通常从"敬鬼神而远之"认为孔子不相信鬼神,从"未知生,焉知死"认为孔子否定"人死为鬼"。那么,孔子鬼神观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对《论语》中有关孔子鬼神观内容细致探究,我们得以重新诠释孔子鬼神观及其宗教情怀。一到底有没有鬼神?在孔子看来,鬼神到底有没有呢?我们来看《论语》里相关内容。其一,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标签: 《论语》 鬼神观 孔子 宗教情怀 内容 知生
  • 简介:当代道德生活底线伦理问题提出,有着深刻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共同信念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终极关怀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底线伦理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底线伦理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互性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关系。

  • 标签: 底线伦理 道德结构 文化生态 政治正义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全面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社会制度所需要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道德哲学意义上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
  • 简介:霍布斯一方面认为追求自身利益行为,包括“行贿”都不能算是不义;另一方面又将特定务件下实现自我利益视为自己对自己“贿赂”而认其为“腐败”和不义.可送钱而不可收受贿赂,担任裁判者不得受贿价值观是17世纪英国社会难得共识.霍布斯在《利维坦》当中引入贿赂观念,既有力支撑了其整个政治哲学基础即自然法诫条,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其社会契约论与政治权威起源论证,并成就了其政治哲学独特性.

  • 标签: 贿赂 腐败 霍布斯 廉政思想 社会契约 政治权力
  • 简介:刘向说:"列子者,郑人也,与郑国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列子》八篇,认为列子比庄子为先。汉刘向《列子新书目录》说:"所校书《列子》五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重复十二篇,定著八篇。"晋张湛《列子序》称所注《列子》由其祖父在东晋初从王宏、王弼等人家中发现,经拼合整理而成。

  • 标签: 《列子》 超越价值 “子曰” 新书目录 艺文志 刘向
  • 简介:我国伦理学界近来关于德性(美德)伦理研究,当然有其社会和伦理学发展国内背景,但毕竟还得益于来自当代荚美伦理学“德性复兴”之推动,这就提出了“多元视角德性伦理学”问题。西方德性伦理学首先是在荚美伦理学界实现“复兴”,其实质是要求道德生活更具体化、更人情化,更重视个人德性及其在道德生活作用,其形式可以概括为“行为分析德性伦理学”。但是,鉴于现代化尚未完全实现,对于发展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德性伦理学”更为重要则是麦全太尔“现代性批判德性伦理学”。

  • 标签: 德性伦理学 行为分析 现代性批判 转型社会
  • 简介:从人与自然和谐视阈透视生命伦理便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生命伦理之维。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三重内涵,一是作为“人无机身体自然界”与人和谐;二是作为生成人身体生物链自然与人和谐;三是“作为人自身身体自然”与人和谐。随着科学技术包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挑战,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导致大量物种锐减,并且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亡;基因技术和人工生殖技术发展与运用也隐含双重悖论:为了彻底地提高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质量,必须对“自然人”进行彻底改良;而一旦对人实现彻底改良,这是否蕴涵一种“善良”强制和“德性恐怖”?这样,人与自然和谐不仅具有生命伦理意蕴,而且具有生命伦理价值。

  • 标签: 人与自然 和谐 生命伦理
  • 简介:在当前情况下,道德建设究竟应当从何处下手,这是一个人言人殊课题。公正原则既可从观念上,也可以从制度结构上为新时期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适合切入口,进而为整个社会道德提供一个新生长点;同时,公正原则也为我们落实和理解“以德治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基础。

  • 标签: 公正 观念 制度 以德治国
  • 简介:<正>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之一中国朝鲜族在保持和发扬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同时,适应新时期实际,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特点道德风尚。一、尊老敬老,注重礼节。朝鲜族很讲究礼貌礼节,在使用语言上有严格要求。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以示尊敬,有礼貌。大人对小孩、小孩对大人,老一辈与下一辈,同辈之间,互不相识的人之间,男女之间用语,都有比较严格区别和要求。在

  • 标签: 朝鲜族 伦理道德 中国朝鲜族 家务劳动 朝鲜族妇女 朝鲜族人民
  • 简介:当前,企业伦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企业义利价值权重问题是企业伦理中最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当代企业求利打下了基础,但企业求利善目的要通过善手段来实现。

  • 标签: 企业伦理 价值排序 社会责任
  • 简介:在康德伦理学把恶作为一种隐匿、对立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误读。同时,忽视恶存在康德伦理学是不完整,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完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学,但对于有限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善培育和生成是在恶土壤,要在感性世界凭借自身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恶,需要道德信念坚定、道德偏好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德性光辉。

  • 标签: 康德伦理学 抑恶
  • 简介: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实践,呈现了裕固族人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功能。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 建筑表达 伦理叙事 教化
  • 简介:陆澄得知儿子病危,因而忧闷不能堪,阳明先生批评他爱亲偏了,已是私意。然而当阳明得知自己父亲病危时,却“欲弃职逃归”,这其中差异值得探究。其实,阳明先生对陆澄提点是基于理性考量,但当自己遭遇此种危急时,则依于直觉之情。此情是人性深处直觉亲情,顺此情才能心安。安与不安,不是从理论推导、逻辑论证得到,而是情感恰当安顿,心安是儒家面对内在困惑或道德两难处境时选择依据之一。儒家肯定亲情,但不止于亲情,而是将其扩充、提升为普遍仁爱之情,将“亲亲”与“仁民”、“爱物”统一起来,确立了由孝及仁.由身、家及天下实践路向,扩充家庭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这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启发。今天,我们应当重拾儒学,彰显其在慰藉心灵、和谐群体与稳定社会等方面表现出重大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顺情 心安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