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上海地区的正一道士,擅长道教仪。称为“做法事”。一出法事似同演一出戏,有内容,也有表演形式,做法事有书,也有目的和要求。在上海地区的追思超度道场中最普遍的法事,就是度桥仪.俗称“造度桥”。在我们闵行地区这个仪共分6个章节。有的地方还加灵前奠酒。

  • 标签: 道教科仪 安全 上海地区 表演形式 法事
  • 简介:“满汉席”算是中国酒宴的极致。内容丰盛,花样齐全,场面浩大,令人应接不暇,头晕目眩。对有的人说来,想起那上面的美味佳肴,都会垂涎三尺。然而,据真正吃过“满汉席”的人说,数以百道计的级品山珍海味上过之后,人家问他:“你吃了什么?”他竟然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为什么昵?因为据说满汉席要吃三天三夜的,吃得太多了,吃到后来,到底吃过什么都忘记了。且不说现在有没有真正的满汉席,就是从前真有的时候,吃出了多少问题,吃倒了多少英雄好汉,有谁知道昵?这是另一话题,且按住不表。

  • 标签: 《满汉全席》 惠法师 文学作品 散文 随笔 中国
  • 简介:《血湖灯》仪,用于敕破血湖地狱,超度亡魂。长期以来,关于血湖的方位、血湖仪的功能、喝血湖汤的意义,众说纷纭。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仅就有关血湖的说法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

  • 标签: 科仪 管见
  • 简介:现在许多寺庙都会组织放生,许多信众也非常热衷放生,放生的规模越来越大。然而,社会上对这样一种放生现象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有时候分不清是放生还是杀生。

  • 标签: 放生 杀生 护生 教授 楼宇
  • 简介:自从禅宗盛行于中国,大家都知道六祖惠能的名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此言当时是六祖当机教人,自不待言,但对后人,此言何意?

  • 标签: 惠能 禅宗 知道 名言 中国
  • 简介:《韩清净全集》(十二册)于2015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韩清净(1884—1949)著名佛学家,以唯识学研究与欧阳竞无并称为“南欧北韩”。其时领导下的“三时学会”以讲学、刻经并重,是民国时期北方著名的佛学研究团体。此书是韩清净先生作品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共书录韩老作品30余种,分为三种版本形态:一为手稿;二为本人讲述,弟子笔受;三为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内容涉及般若经典、唯识经典、小乘经典和韩清净及三时学会相关的其他文献三十三篇,其中包括韩老部分重要手稿。

  • 标签: 出版社 十二册 全集 民国时期 国家图书馆 研究团体
  • 简介:大凡衡量一位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往往不能只看他在世时的名闻是如何地显赫,而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思想究竟能给后世造成多大的影响,要看他的思想在后世能否显现出不朽的价值来。如果以这样一种标准来衡量一代思想家,则竺道不只是一代德高望重的宗教实践家,

  • 标签: 竺道生 佛性思想 《涅粲》 佛法思想
  • 简介:大帝姓吴,名李(音tao滔)也称吴真人、大道公、吴真仙、花轿公及英惠侯。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生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卒于景祜三年(1036年)。吴李是一位信奉道教的民间草药医生,因攀崖采药时不慎跌落深渊身亡。他治病时无论病人贫富贵贱,皆济世为怀。死后受人怀念崇拜,被称为“健康保护神”。在福建同安和漳州分别建有白礁慈济宫和青礁慈济宫,为闽南第一大民间信仰。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宗教信仰 保生大帝 道教
  • 简介:阿尔贝特·史怀泽的名作《敬畏生命》一书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人对这个世界要有一份温情。中国传统的戒杀放生,就是一种慈悲精神的体现。

  • 标签: 《敬畏生命》 戒杀放生 护生 伦理原则 中国传统 慈悲精神
  • 简介:尼隆兴,沪人,生于光绪丙午年,俗姓夏。秉性贞静,幼即茹素奉佛,于民国廿七年,偕其胞妹应道行足至杭州上泗乡中村幸福寺出家,民国廿八年又与其妹应道一起圆具足戒于南京宝华山。后因抗战屡经迁徙。1942年沪江湾观音阁尼开成亦来与作同

  • 标签: 隆兴尼师 生平 佛教 吉祥庵
  • 简介: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

  • 标签: 饶宗颐 敦煌学研究 《古史辨》 家学渊源 选堂先生 岭南文献
  • 简介:宋代以来道教仪爆发式出现,其中既有独具特色的创造,也有承先启后的总结。在仪文本的编撰过程中,既有吸取前代资源的地方,也有自行改编与挪借的地方。风动幡动作为著名的禅宗公案出现在道教仪中,无疑是十分有趣的现象。除作为典故引用,一般不存在意义的变化以外,有关文本往往道教化,与原本的公案存在意义与功能上的差异。其中,在清末广东全真仪《先天斛食济炼幽》中,有关文本运用于摄召仪节,具有觉悟亡魂的意涵。而该公案之所以能被运用于道教仪并生发新的意涵,与宋代以来道教仪中召魂法术及用幡规矩的变化以及中古道教经典文本《洞玄灵宝九天神章经》在宋代道教仪中的意义转变有关。

  • 标签: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 摄召科仪 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