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净影寺慧远作为隋代佛教三大师之一,其著作《大乘义章》更是南北朝佛教集大成之作,而其中《三智义》则是中国佛教现存著作中第一篇论述"论"专文。佛教论"主要探讨正确知识从何而来,以及其在解脱趣向中有何重要性。慧远在《三智义》分别阐释了"现量"、"比量"和"教说,认为知识真实性与修行者境界有对应关系,境界越高,则能得到更真实认知;而真确知识亦有助修行者培养智慧,以迈进更殊胜之境界。慧远亦以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理事观"去诠释"论",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论"中国化;亦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朝是佛教中国化重要时期,而慧远所代表思想则在其中有着承前启后作用。

  • 标签: 慧远 量论 解脱论 理事观
  • 简介:“圣言可违乎?”这句话是一位北方读者,对我扬弃唯识论文章质问。这位读者来信认为,对圣言(即对圣人讲过真理之言),我们后来学佛者只能遵循决不能违背。言外之意认为我对古代唯识家们关于“识外无境”观点批判是大逆不道

  • 标签: 唯识论年 佛学研究 中国
  • 简介:玄奘法师在印度将要回来时候,戒日王给开了一次无遮大会。窥基法师《因明大疏》中说玄奘法师在这次无遮大会上公布了“唯识比量”,唯识比量就是真唯识

  • 标签: 唯识 玄奘 法师 因明
  • 简介:2004年12月18日,广州市千年古刹六榕寺住持释法法师荣膺该寺四十三代方丈。升座仪式在六榕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

  • 标签: 升方丈 寺升 广州榕
  • 简介:为了解决业力及其相续之疑难,经部中被称为“先代轨范师”一类论师基于经部种子说提出了“色心互熏说”。通过对经部此“色心互熏说”梳理和解析,认为此说乃是基于说一切有部及经部两派思想而提出,并用世亲及后期唯识对此说评辨探究这一理论缺陷。

  • 标签: 经量部 业力存续 种子说 色心互熏说 色心关系
  • 简介:传教士译者研究是传教士翻译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传教士译者研究现状和问题,指出翻译研究视域下传教士译者研究不宜流于历史知识记录和人物介绍,也不宜局限于旧有的研究范式,而应根据翻译史研究方法演变,面对材料中研究问题,尝试不同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探寻研究对象与历史脉络关系,突出翻译史研究多语言、多文化、多学科特点,同时也为传教士译者研究赋予新意义。

  • 标签: 翻译史 研究方法 传教士译者研究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凭借"传统文化"与"宗教学"双重名义,佛教研究在中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在上世纪90年代,宗教学作为哲学分支学科,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点,佛教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本世纪初十余年间,佛教研究在中国呈现出新趋势与新领域。首先是研究立场反思,以往主要是在中国语境里思考佛教历史与思想,现在还从世界史角度研究佛教,跨学科、跨区域佛教研究变得越来越常见。其次,文献学研究全面升级换代,从关注敦煌遗书等汉文写本,到关注梵语、藏语或中亚古代语言等佛教资料;在汉传佛教研究方面,开始尝试"解经学"研究方法,关注印度佛典汉译与注释、讲经传统,剖析中国佛教宗派典籍文本结构与时代特色。

  • 标签: 佛教研究 当代中国 佛教文献学 解经学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性住”非《物不迁论》“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20世纪以来,《周易》研究被l学者们从各种视角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与探索,由此也涌现出了大量学术成果。其中,易学史研究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各种全新理念和思维模式,在对前人易学思想进行钩沉索隐、考镜源流过程中,对中国易学一些核心命题思想进行了全新解读、诠释。

  • 标签: 易学史 索隐 钩沉 形态 《周易》研究 20世纪
  • 简介:对平井俊荣《关于法华文句成立研究》中提出隋智额《法华文句》中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四种释”,是依据吉藏《法华玄论》和《法华义疏》而成立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并进行论证,认为《法华文句》四种释并非完全脱胎于吉藏。

  • 标签: 《法华文句》 《维摩经文疏》 智颉 吉藏 四种释 无生观
  • 简介:这一次很高兴能够在十几年之后有机会再到贵校访问;得到贵校多方面的款待,我们十分感谢。今天又能够在这儿讲演,更觉得非常荣幸。身为信徒,我是跟随耶稣基督;作为教师,我最欣赏苏格拉底,把他当作模范。今天特选了这个题目,与各位同道,分享个人对苏

  • 标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耶稣基督 知识 对话录 教学方法
  • 简介:由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闽南佛学院、厦门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自2004年13-14日两天在厦门大学嘉庚主楼会议室及闽南佛学院讲堂举行。

  • 标签: 佛学研究 学佛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哲学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本文指出非有非无中观思想方法是《坛经》基本思想方法,并历史地分析了惠能对这一思想方法彻底贯彻而产生思想在中国心性思想史上重要地位。文章从《坛经》佛性论、本心论及心性关系三方面进行了条分缕析。

  • 标签: 《坛经》 佛教中观 思想方法 惠能 佛性论 中观思想
  • 简介:中国基督教异端实质是汉语言文化区域内,旧有意识形态在这一时期转向基督教为载体以寻求生存和发展文化事件。此一事件本身迫使这种以儒家文化和中国民间迷信相混合为主体意识形态,必须借助基督教规范文本——《圣经》。但是,由于《圣经》这一独立真理体系其本质完全区别于中国基督教异端思想,加之《圣经》真理系统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超稳定性,如何把《圣经》本文转述为异端话语是中国异端在释经活动中需要解决根本性问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释经 圣经 异端 意识形态 方法论
  • 简介:基督教义中有关“成圣”思想及其方法是指导基督徒意识形态基本要素。“成圣”与终极关怀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新旧约圣经有关成圣内容及多位有重要影响神学家观点,从而总结出基督教成圣思想及成圣方法,继而找出基督教关于人生终极关怀(成圣)路向。

  • 标签: 基督教 成圣 终极关怀
  • 简介:伊利亚德在宗教研究中使用比较法是共时性。它并不注重不同宗教之间差异。这种研究方法招致了众多批评。对此,本文考察了宗教史研究中不同研究方法,肯定了史密斯对伊利亚德忽略差异、强调同一批评;同时作者也指出比较法在理解过程中重要作用。作者认为.比较法在理解宗教信仰、宗教行为以及宗教现象时确实起到了重要解释学作用。

  • 标签: 宗教行为 宗教研究 宗教史 解释学 宗教信仰 同一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综观印光大师一生.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崇高声望和地位.是与其自身所具备高尚道德品格、精深渊博佛学以及卓越超群佛法修持成就密不可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弟子们施教过程中所运用一系列教育方法得以确立和体现出来

  • 标签: 印光大师 教育方法 中国近现代 道德品格 施教过程 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