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防止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不仅是公平问题,更是国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增长率大大低于非农业部门的增长率,防止城乡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迁移,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为乡-城迁移扫除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收入 劳动力 迁移
  • 简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呈现缓慢的社会代际流动性。利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CHNS数据库22年的家庭追踪收入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比较,城市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农村;从性别差异看,女儿对父代的依赖性更强;从地区差别看,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中部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从阶层差别看,中收入阶层流动性最高,高低两极阶层固化显著。为降低阶层固化、缩小贫富差距,应提高代际流动性,缓解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

  • 标签: 代际收入弹性 代际收入流动 收入差距
  • 简介:采用2002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当前我国婚姻市场的择偶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传统社会,高收入的男性和专职于家庭事务的女性被认为是完美的结婚组合(郎才女貌),因此当时的择偶标准体现为收入上的异质性。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收入水平相当的男女更可能结为夫妻。现在与过去择偶标准的不同导致了郎才女貌悖论的出现。最后,本文阐述了婚介机构的重要性。

  • 标签: 择偶 配偶同质性 配偶异质性 收入残差
  • 简介:最近,大田县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农村已办理《光荣证》的独女户,其育龄夫妇和女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属于个人缴纳(每人每年10元)的部分由县财政支付,支付时间从该育龄夫妇落实绝育手术或办理《光荣证》后的第一个缴费开始,

  • 标签: 农村合作医疗 免费 家庭 育龄夫妇 财政支付 支付时间
  • 简介:城市贫困有别于农村的绝对贫困,总体上表现为相对贫困.在上海目前的主体主要是亏损、破产和效益较差企业职工,其次是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因此应该针对低收入群体制定有效的反贫困措施.

  • 标签: 体制转变 低收入群体 致贫原因 减贫措施
  • 简介:本文在描述广州市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其差异的同时发现,受教育程度、地区因素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强调城乡分布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建议将其作为解决老年人经济供养问题政策制订的参照标准。

  • 标签: 老年人 职业背景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 简介:本文基于对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1970~2015年间收入水平与总和生育率两指标的变化态势的分析,揭示不同收入阶段国家的生育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低收入阶段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不明显,总和生育率保持在4以上。(2)中等收入阶段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与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大多数国家总和生育率集中在生育更替水平附近。(3)通过构建交互项发现,高收入阶段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与家庭政策的强弱有关。据此,本文预设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生育水平变化的三种可能模式。

  • 标签: 收入水平 总和生育率 低生育率陷阱 家庭政策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女主外'观念的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 标签: 幸福感 相对收入 年龄差距 分工观念 资源交换
  • 简介:农村家庭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部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否促进女性参与就业成为了一个经验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分析了农地转出行为对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和外出从业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将使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增加,但对外出从业时间影响不显著.使用多值分层匹配法(SSM)分析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在总体上对家庭女性就业时间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异质性,但在农地转出倾向各层级内部,这一影响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家庭女性就业时间的个体处理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外出工作经历、家庭负担系数、家庭人口个数等特征差异是造成个体处理效应异质性的主要根源.

  • 标签: 农地转出 女性就业时间 非农就业 反事实框架
  • 简介:文章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原工资收入和在厦滞留时间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在外打工年数无关.通过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除性别外)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笔者得出提高受教育水平是切实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关键.

  • 标签: 流动妇女 工资收入 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