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学者对藏族羌姆仪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两年内,对宁玛派新龙鲁寺的'次九'羌姆仪式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将其历史、仪式流程、仪式含义以及其宗教意义等做了一些描述.其中也对金刚舞的起源,同原始宗教舞蹈与祭祀舞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 标签: 古鲁寺 金刚舞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田野调查
  • 简介:在现代藏语中,语音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是因为在活的语言里,连在一起的几个音,相互之间自然要互相影响,互相适应,这就使得它们在发音上产生种种变化。语音变化既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古代藏语中是否有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 标签: 语音变化 古藏文 安多藏语 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 变音
  • 简介:北宋时期,唃厮啰家族凭借政权的力量在其辖区内推行“释氏”的宗教政策,使得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明清时期,随着唃厮啰家族影响力的衰弱和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唃厮啰家族及其居地的宗教逐渐发生嬗变,开始由单一的藏传佛教嬗变为多元宗教并存的状况。

  • 标签: 唃厮啰家族 藏传佛教 宗教多元化 临洮
  • 简介: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是藏文吐蕃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史视野审视藏文吐蕃地名,其与古代氏族名、部落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与唐朝及其他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有密切的关联。吐蕃地名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对以后藏族地名文化产生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要了解吐蕃时期地理历史语言,可从地名入手从事论证研究。同时,想考证近代藏族各类地名的来源含义,也可以从吐蕃地名查找其根源。

  • 标签: 敦煌古藏文 吐蕃地名 由来 影响
  • 简介:锦屏契约文书中的侗语地名,对研究侗族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意义重大。侗语地名的命名及分类极具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锦屏契约文书中的地名进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侗族地名文化的传承。

  • 标签: 锦屏契约文书 侗语地名 分类考释
  • 简介:<正>婚姻,是男女结合,是人生大事,是社会现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着一定的婚姻制度。我们从赫哲英雄史诗中看到,有一种比武择配的婚姻方式,是很值得注意的。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有着这样的记载:《杜步秀》故事中的主人公杜步秀莫日根,住在松阿里南岸一座荒城的城东。双亲在仇敌入侵时被掳去了。妹妹杜如虎尼德斗,五、六岁时被天台山仙人紫热格尼妈妈——自己的高祖母接到山中练习武艺去了。

  • 标签: “伊玛堪” 古婚俗 英雄时代 比武招亲 英雄史诗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 简介:印度尼西亚马鲁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是荷兰结构主义以及欧美文化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本质主义以及忽视历史过程的研究视角使得马鲁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的形成过程没有被妥善地梳理。在综合前人调查的民族志与口述历史之后,认为北方和中央-东南方马鲁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分别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文化含义,北方的二元结构是当地社会复杂化的结果,而中央-东南方的二元结构是移民与土著的冲突所造成的。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过程会导致相异的聚落模式,从北方以及中央-东南方的考古调查分析来看,其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聚落模式确实不同,符合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

  • 标签: 二元结构 结构主义 聚落模式 民族考古 香料群岛
  • 简介:本文对80年代初以来开展的青海地方志编修工作作了总结,对地方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作了评述,并提出了编修地方志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 标签: 青海省 地方志 编纂原则
  • 简介:在瑰丽多姿的祖国诗歌海洋中,宋代的五、七言诗乃是继承了唐朝和五代十国以来诗歌发展的优秀文学遗产,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的产物。文学评论界往往以“唐诗、宋词”并称,以体现宋词伟大的艺术成就。但我们认为,与唐诗、宋词相比较,宋诗也并不逊色。宋诗从最初的效仿唐诗发展到思想内容、形式技巧都极为充实丰富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复杂的阶级矛盾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为杰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恣意挥洒的广阔舞台。

  • 标签: 宋诗 形式技巧 艺术成就 文学评论 官僚地主 瑰丽多姿
  • 简介:“黄金家族”一词究竟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还是“15世纪中叶前后”,这是作者本人同特木勒等同志分歧的焦点,本文从论据虚假入手,首先分析了特木勒等同志提出的“史料”论据,指出其史料虚假,不足为据,从而否定了14世纪说;然后从蒙元时期史籍未见该词,反驳13世纪产生和“广泛使用”说。在此基础上,正面阐述自己关于“蒙金家族”一词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的论点。

  • 标签: "黄金家族" 希都日古 特木勒 蒙古汗国 史料 产生时间
  • 简介:为研究少数民族聚居村屯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民族经济,最近,我们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后乌墩村调整产业结构情况进行了调查.后乌墩村是个蒙古族聚居的村落.全村有6l户,265人,其中蒙古族有58户,252人,均占全村人户总数的9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后乌墩村从实际出发,开展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扶贫治穷工作,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1988年末人均纯收入达32l元,比1978

  • 标签: 调整 农村 产业结构 脱盆致富 胡吉吐莫镇 后乌古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