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台湾多元复合势力主导的环境治理时期,“原住民”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生态智慧上,他们的传说和故事隐含着爱护野生动植物并希望多样物种持续存在于自然界的心声和环境态度;他们遵守狩猎禁忌,保护了台湾的生物多样性;他们的植物保护活动也有利于生态、水土保育和文化传承。在抗争实践上,他们通过“还我土地”运动反对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国家公园”,还通过反核废料、反水库兴建、反亚洲水泥公司侵占土地等抗争参与台湾的环境治理。“原住民”在参与台湾的环境治理时体现出“自觉性”、“在地性”、“边缘性”的特点。此外,文章还提出继续探索“原住民”多样性文化与台湾环境治理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在发展主义话语下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

  • 标签: “原住民” 台湾 生态智慧 抗争实践 环境治理
  • 简介:信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之一,体现着人们经济交往的实质。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当前,失信行为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治理企业失信已成为政府、企业及国人共同应对的经济攻坚战。本文从信用道德、法律制度、产权改革、风险控制、保障系统、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以期矫治企业失信行为,优化信用发展空间,加速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并促进其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 标签: 企业信用 信用现状 失信治理 信用法规 信用理念 风险制度
  • 简介:16世纪末,曾于东北建立金王朝的女真族重新崛起。其以势如破竹之势,联合蒙古、征服朝鲜,最终入关,挥师南下,统一全国,建立清王朝。在清入关前,经过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统治者的努力,后金(清)开始管辖东北海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制度。从清王朝此后的边疆政策维度来看,这些制度以及政策为清朝入关后定鼎中原,统治中国提供了政策范本,为清廷顺利解决边患,建立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宗藩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明清鼎革 东北海疆 海疆政策 宗藩体系
  • 简介:近年来,关中地区的雾霾污染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雾霾治理迫在眉睫。在对关中地区雾霾治理现状多维度阐述的基础之上,我们对造成雾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然后,以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切实可行性、典型代表性为构建原则,围绕经济绩效、资源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四大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关中地区雾霾治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认为雾霾治理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开创公众参与视域下的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新格局,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雾霾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环境风险 关中平原城市群 雾霾治理 绩效评价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简介:基层社会自治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自然村是基层社会自治的自然单元,必须培育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民族思维,创建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民委员会承担了过多的政府事务,基层政府存在严重的利益化趋势,基层社会组织治理作用发挥缺位,基层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举措是:构建适合农村基层社会实际的社区治理体系,完善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政府治理体系,打造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社会组织体系,建设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法律规范体系。

  • 标签: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基层政府 社会组织 村民自治 法治体系
  • 简介:“因俗而治”是明清统治者根据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制定的民族政策。明清中央政府的“因俗而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实施“多轨制”;二是在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差异化”;三是在司法制度方面。注重“变通性”。地方土司政权的“因俗而治”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得以实施。明清中央政府实施“因俗而治”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中央王朝的统治,凡无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风俗习惯可“因俗”,而有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则不能“因俗”。“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其显著:既推动了边疆土司地区的内地化,又推动了国家法制建设的渐进化。明清时期的“因俗而治”政策是适合土司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 标签: 因俗而治 明清时期 土司地区 国家治理 民族政策
  • 简介: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具有治理环境复杂性、治理内涵广泛性、治理主体政治特殊性和治理客体非均等化等特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治理环境、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等方面,已形成诸多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经验。但是,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基础、治理内涵、治理主体能力、治理模式等约束性条件有待改进。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可从理念现代化、组织和机制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方法现代化去构筑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体系并实施相关策略。

  • 标签: 民族地区 公共事务治理 现代化
  • 简介: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云南边疆与民族的认知,大致表现为地理偏僻与蛮夷众多的观念。这些认知既受历史传统观念之影响,也含有时代之因素。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清王朝在传统夷夏思维的承袭上表现出"用夏变夷"的取向。在督抚体制的施行与土司政策的演进历程中,清朝前期对云南边疆与民族的治理,是一个"因袭"与"变革"交替的渐变进程。

  • 标签: 清前期 云南 边疆 民族
  • 简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情况既是国家治理能力典型而集中的体现,也是推动国家治理转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在目前的农村基层治理中,尽管"社会治理"正在替代"社会管理",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变革的特殊阶段,农村基层治理在村民选举、农村民主化建设、基层"两委"职权划分、职能履行、自身建设、村民民主监督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振村民对民主政治和基层治理的信心,提升他们对基层治理的关注度、参与度,同时,依法依规落实好各种治理制度,保证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实现。

  • 标签: 农村 基层社会 社会治理 民主政治 社会管理
  • 简介:广西民族大学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1月9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八桂学者”李俊清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内研究力量为依托,开发和协调区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吸引了谢尚果教授、李珍刚教授、齐爱民教授、黄素心教授、周伟萌副教授等一批校内外专家学者,成立了公共安全政策法规与制度、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和应急管理三个研究团队,现有成员15人。中心依托广西“八桂学者”岗位,致力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着眼于广西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 边疆民族地区 安全治理 广西 公共政策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
  • 简介:以坦桑尼亚R乡内农场为例,对海外中资国企的治理及权力机制进行深描解析。研究表明案例农场的空间治理是围绕差序凝视为机制展开的:治理是围绕“中国人的办公室”对厂区的“凝视”进行的;被凝视的空间存在着“物钱优先”的差等次序;空间的差等次序形塑建构了空间及人的表征。差序凝视不但改变了正式的组织科层,而且还在关系文化中再生。同时,其在主体语境、视域的限度、权力在场性三个方面与全景敞视存在不同,而这也构成了空间治理的中国性的三维度。

  • 标签: 海外中资国企 空间治理 差序格局 凝视
  • 简介:蝗灾是我国所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灾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本课题组向温家宝总理和有关部委领导呈报了和,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农业部的肯定.本文结合蝗灾发生情况,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了蝗灾情况与危害、可持续治理蝗灾难点和治理原则,并从蝗灾可持续治理和蝗虫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蝗灾 可持续治理 蝗虫资源 旅游灭蝗 综合利用
  • 简介:本文利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我国44家商业银行2010-2016年的资金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回归评估差别存款准备金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估计结果发现: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高于国有银行,而国有银行的纯技术效率最优,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效率变化显著;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效果不同,该项政策能有效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明显。

  • 标签: 金融研究 商业银行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资金配置效率 TOBIT回归 宏观审慎管理
  • 简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协同社会力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基础,更是持续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理论上,学术界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的本土理论建构不充分使得社会共治理论有待提升。实践中,民族地区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形成典型的领导型网络治理。从信任、目标和能力三个要素考察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的实践可见,需要在信任环境建设、网络目标一致性推进和网络参与能力强化等方面提升基层社会共治网络的有效性,以推进民族地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构。

  • 标签: 民族地区 基层社会 社会共治 领导型网络治理
  • 简介: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持生态平衡是少数民族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李竹青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 标签: 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一个特殊的人群,自治主体少数民族在具体政治参与活动中客观上处于较优越的地位,在代表性、政治表达权和参与权等方面,自治主体少数民族都靠近政治权力中心,在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相关公共政策中有一定影响。

  • 标签: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主体少数民族 地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