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解读孝文化,是一个很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从“老吾老”的孝亲观念,发展为“老人之老”社会伦理思想,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兴盛与繁荣景象,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一直被世人传颂,但是当代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以及人的经济理性的制约,使得“老吾老”到“老人之老”的跨越成为难以实现的社会问题。因此,论者对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基础及社会基础进行分析,重新阐释传统伦理思想的时代价值,以便促进“老人之老”观念从理想转变为现实,进而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统伦理精神之基。
简介:四、初到陕北:阅读与总结经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环境逐渐稳定起来,毛泽东的阅读条件随之改善,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和精力,读书和倡导读书。1936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致电红军西方野战军领导人彭德怀、刘晓和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等,表示:“(一)同意富春办法,组织流动图书馆。(二)明日即开始寄第一次书十本,先交富春,停三天,转寄彭刘,停一星期。(三)各同志务须按时寄回,以免散失。(四)以后将一星期或十天寄一次。”10月22日,毛泽东又写信给在西安做统战工作的叶剑英和刘鼎,让他们“买一批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哲学书”,“例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柳浞的《街头讲话》之类”,“作为学校与部队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同时提倡在外面工作的同志“一面工作,一面要提倡看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