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6年,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西部文创中心'作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发展天府文化''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并兴,但产业整体实力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适应。当前,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天府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文化担当。
简介:建立现代、开放、创造、市场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提升贵州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制度约束包括:文化创意理念和认识严重滞后;"企社学"(企业、社会、学术机构)等参与的文化事业管理环节被政府部门过度管制化;文化创意的研发严重滞后;非公有制企业被"过度管制",非公有制企业未得到应有的市场自由;以开发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尚未形成,结构亟待调整。改革路径包括:推进企社学环节的去政府管制化的总体性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非公有制企业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制度;改革健全文化项目评估机制,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导向等。
简介:从意识形态理论到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逐步深化。意识形态是意识的理论化、形态化。作为上层建筑是建构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在对人的精神层面发生作用的同时,又受制于经济基础。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以物和商品对人的异化为手段形成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使人们对货币和它所代表的商品属性盲目的崇拜。从而沦为货币的奴隶,丧失掉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当然这两种理论也有它们自身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形成了互补和张力。意识形态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国家理论。而拜物教的理论归根结底是一个市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勾勒出的是权力建构的理论,而《资本论》建构是商品和货币的控制理论。但同时有着其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对人的异化,达成对人的精神的影响。马克思思想中的这种逻辑演进在当代的语境下,特别是对当代的中国依旧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