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人以为,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是青少年由于遗传及教育失调等而未能积极适应环境的产物。潘光综合生物及文化因素,认为人的行为同时决定于自然天性与后天环境的作用。故而,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可归结为先天遗传素质不良与后天教养环境失调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青少年反社会行为需从生育优生化、人性教育、社会机会均等化以及建构折中家庭等方面着手。

  • 标签: 青少年 反社会 人文生物学
  • 简介:我国2006年8月27日通过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首次专门就金融构破产作出了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偿能力','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情形的,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对此,在形式上赋予了金融监管机构提请金融机构破产权力,同时给予国务院制定相关破产条例细则的权利。故笔者尝试在金融机构的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破产程序的衔接以及迎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上进行具体确定。

  • 标签: 金融机构破产程序 破产原因 破产管理 存款保险制度
  • 简介:习近平于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振兴乡村的最重要前提是培育"两爱一懂"农村人才。然而,近代已降的城市本位的现代教育使乡村读书人日益"走出大山",造成乡土建设人才匮乏,百年来越是救济乡村而乡村越发落后的境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潘光提出乡土教育而避免乡村人才流失。重读潘光乡土教育思想可知,乡村建设须超越自外而内或自上而下的"到乡村去"地改造乡村的旧路,而要从文化自觉意识指导下,寻求乡村本位建设。乡土教育培育的人才是振兴乡村之最主要条件。进而言之,乡土教育有益于形成乡土归宿感,热爱农村与农民,当其接受现代教育后能"回乡村去",成为亲和乡村的建设人才。

  • 标签: 农村人才 潘光旦 乡土教育
  • 简介:潘光认为,对于治理而言人才比物质、制度等更重要。近代以来乡治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农村大学生外溢所致的地方人才匮乏。这与现代教育所致的农村人才外溢到城市有关:一方面,现代教育在内容上一反传统儒家的基于孝而维系家族或乡村的宗旨,这表现为儒家知识式微及地方性知识退场,另一面是教育的城市中心主义,表现为教育个人主义或国家主义。在资源与制度城市中心格局下,现代教育的接受者作为国家的人或自由个人而日益流向城市,以至乡村人才流失,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乡村具有极强外生性,因其缺乏地方治理的德与才,故乡村日趋瘫痪。改善乡治要培育治人,需要乡村教育在地化,适度加强儒家知识与乡村知识,还宜限制教育的过分离乡化等。

  • 标签: 乡治 人才流失 在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