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对欧公共外交,既面临着“变动中的欧洲思维逻辑”与“变动中的中国身份”双重机遇,也面临着“崛起的力量”对“规范性力量”和“文明复兴”对“普世价值”的双重挑战.在西方话语霸权的客观背景及“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传统外交逻辑下,中国应对欧展开攻防结合的公共外交,发掘中欧共享价值,使中欧关系主题从和而不同不断走向殊途同归.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身份 规范性力量 “普世价值” 思维逻辑 中欧关系
  • 简介:快速发展的中国军队要减少外界对中国军队发展和走向的不解和疑虑,更好更顺畅地走出国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更新认识、深耕渠道、广搭平台、多手用力,把中国军队的形象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传递出去,这便是公共外交担负的时代使命。中国军队是国家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国防和军队发展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是否够"硬",因而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军队的报道,但令人遗憾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际主流 舆论场 走出国门 国际话语权 国际舆论
  • 简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中国的军事公共外交将受到"中国威胁论"、原有大国遏制、缺少国内民众支持等阻碍,需要把握住为沿线国家提供安全红利、推动地区和国家间文化交流,以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构建有助于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机制这三个重要使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国所要建设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将中国沿海地区同东南亚、南

  • 标签: 公共外交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威胁论” 非传统安全 中国沿海地区 全方位对外开放
  •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和文化推广机构,包含重要的公共外交职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非常重视通过公共外交方式提升孔子学院的形象,除了常规地举办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还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志愿翻译服务、义务汉语教学活动、向学校和其他非盈利机构捐款、深入当地社区和家庭、讲座活动、危机处理和建立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在当地机构和民众之中不断提升了中国的形象.

  • 标签: 孔子学院 夏威夷大学 公共外交 社区志愿服务 非盈利机构 教学活动
  • 简介: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正确宣传世情、国情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真实宣讲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世纪梦.这样才能引导国民鼓起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之劲,克服浮躁的情绪,避免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世情 国情 发展中大国 相互依存 中华民族
  • 简介:国外政党信息传播和形象塑造既有相对成熟完善的经验做法,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政治信息传播的鲜明特色,也伴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做法和倾向.应立足自身党情国情,深入研究国外政党的经验教训,虚心学习借鉴其有效做法,力避各种不良风气,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传播做法和规律,使中国共产党更具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赢得党员和民众支持,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 标签: 政治信息传播 国外政党 形象塑造 经验 中国共产党 鲜明特色
  • 简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外交的概念和范畴也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要“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当前,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已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任务.

  • 标签: 公共外交 人民政协 中国外交 文化交流活动 历史进程 2009年
  • 简介:中日两国是近邻,复杂且变化的中日关系正处于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推进两国人民之间客观地相互认知,传播正确信息,解释中国相关外交政策,清除民众心理认识障碍,可以适当化解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面.

  • 标签: 中日两国 认知 人民 中日关系 邦交正常化 外交政策
  • 简介:大型博物馆作为一类公共文化交流平台,使公共外交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够进行直接接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日本展厅通过长期积累和公关策划,形成了其传统与现代交融、注重在实物展览的同时与公众互动的风格,在展室布置上也有可资借鉴之处.这些细微和具体的公共文化外交工作能够使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中国在海外大型博物馆的布展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大都会博物馆 借鉴 展厅 日本 纽约 经验
  • 简介:自从开展公共外交以来,我们应该以谁为师、走什么样的道路,一直是官方和学者深为关切的问题。在多年“以西方为师”的外交实践之后,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方略仍然不够清晰。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模式,不可能为西方国家所独制、独占,我们与其对西方国家的具体外交方式亦步亦趋,不如深入剖析其中的运作规律,找到我们提升公共外交效用的关键点。公共外交具有不同于其他外交形式的三个特征,一是人民“情感”因素的核心地位,二是信息传播与反馈机制的重要影响,三是其对本国软实力(或国家魅力)的仰赖。我们要探寻更适合自己的公共外交发展战略,必然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 标签: 中国外交 人民性特征 外交人民性
  • 简介:2015年6月26-28日,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的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民族(地方)文化的国际转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中国民族文化 国际传播 面向东南亚 中国-东盟 经验 实践
  • 简介:2016年5月6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在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南海共同开发:欧洲经验与澜湄启示”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三沙市政策项目研究中心及《世界知识》杂志社等机构的20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南海 欧洲经验 共同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