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东亚地区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在独立之后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受到各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采取了各种迥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资源配置机制。加上各个经济体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力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别,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斑丽多彩、形式各异各种经济模式。尽管这些东亚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但有着更多的不同点。因此,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仅存在着单一的“东亚模式”是不符合该地区客观经济情况的。

  • 标签: 东亚模式 内涵 多样性 误区 经济发展模式
  • 简介:保险市场是欧盟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在欧盟推进经济体化的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自1964年起,欧盟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法令,着力推动欧洲单一保险市场(SingleInsuranceMaket)的形成。1994年实施的欧盟第三代法令,反映了欧盟体化思路和政策的重大发展,深刻而成功地改变了欧洲保险市场的面貌。在我国,对欧洲保险市场体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性的研究文献很少。本文对奠定欧盟单一保险市场基石的所谓“框架法令”的体系、原则和影响进行了评述,分析了30年中,在法令的影响下,欧盟保险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 标签: 欧盟 单一保险市场 框架法令 市场准入 市场管制 局限性
  • 简介: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缅甸总体上反应比较积极,但具体行动不多.缅甸认为,“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而言,是中国想要塑造周边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举措,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缅甸自身而言,“路”倡议总体上是缅甸发展的大机遇,缅甸可以借此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对如何在“路”框架下开展政经合作,缅甸社会普遍担心安全利益受损、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等.中国在缅甸推进“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双边之间的认知差异,做好增信释疑工作,促进双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缅关系 缅甸 昂山素季 密松
  • 简介: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由于南海的领土争端,在双边关系上呈现紧张和对抗的局面.中菲关系紧张的时期,正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路”倡议的阶段,菲律宾社会对于“路”倡议的关注与反应,就成为个独特的观察视角.本文在简要回顾20102016年中菲政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中菲两国媒体在“路”和领土争端上报道立场的异同,呈现菲律宾社会对“路”倡议的直接反应;通过分析中菲两国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路”具体领域的合作情况,呈现菲律宾社会在开展具体合作方面的态度.笔者认为,菲律宾社会对于“路”的总体了解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倡议的具体态度,如亚投行,关注度较髙;虽然中菲的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但是在具体的合作领域,双方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 标签: 菲律宾 一带一路 中菲关系 人文交流
  • 简介: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路”倡议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印尼,其新任总统也提出“海洋强国”的施政理念.由此引发印尼社会对中国“路”倡议以及中印尼合作前景的强烈关注与讨论.本文聚焦印尼社会各界对“路”的反应与讨论,从3个方面,即“路”是中印尼合作的新机遇、“路”是“威胁与控制”、“路”可能引发印尼的社会冲突,来考察与分析印尼社会各界对“路”的认知.本文认为以下3种观点值得关注:第是印尼政府相关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对“路”倡议抱有积极的认知与反应,认为“路”倡议有助于中印尼合作与印尼发展;第二是知识界精英则普遍保持谨慎、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认为“路”负面影响较大,是“新殖民主义扩张”的表现;第三,有学者警告关注中国在印尼影响的扩大与加深可能会激化些社会矛盾.毋庸置疑,“路”为中印尼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需要中印尼双方共同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负面认知与影响,努力推动中印尼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印尼 全球海洋支点
  • 简介:由于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欧盟成员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模式。协调内部会计准则成了欧洲体化进程中必然的部分。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差异巨大和协调方式的缺陷,欧盟上个世纪的会计准则协调并不成功。2002年欧盟新颁布的“规则”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IASC),但欧盟的会计协调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

  • 标签: 会计模式 经济体制 资本结构 发展前景 法律体系 欧盟
  • 简介: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协调,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从协调到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存货的相关概念、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五个方面,对中缅存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 标签: 存货 存货成本 计量
  • 简介:当下日本与三个国家存在领土纠纷,其中在中日钓鱼岛问题和日俄北方领土问题上都出现过搁置争议的提法。同样是搁置争议,日本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日本面承认在北方领土上的搁置争议,面又不惜篡改历史档案以否认中日间存在搁置争议的共识。这种罔顾事实的极端功利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个基本特征。然而事实永远只有个,罔顾事实的谎言使得日本在钓鱼岛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的陈述自相矛盾。从这点入手,揭穿日本政府的谎言将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 标签: 钓鱼岛 北方领土 搁置争议 《关于钓鱼岛的问答》
  • 简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将建构具有定约束力的次地区安全秩序,维护南海的安全稳定,体现11个国家之间具有较高的政治安全信心和信任程度,为未来落实工作提供定的基础和保障。从许多方面来看,"南海行为准则"和"路"倡议,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和实施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建设提供了两个强硬的抓手。中国需要借助磋商和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的契机,与东盟国家建立和其他合作机制有联系但有所区别的南海合作机制,并纳入"路"建设的内容,共同促进南海次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构建符合南海地区形势演进特征的新秩序,为未来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提供有利的环境。

  • 标签: 南海行为准则 丝路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南海合作机制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和海洋的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经略海洋的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是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二是国家的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的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的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的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2016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新版的南极战略,其在进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强化地缘优势的同时,也重申将继续维护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并在南极治理问题上扩大国际合作。澳大利亚这种兼顾地缘政治逻辑和全球治理逻辑的南极战略,不仅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也对抑制霸权治理逻辑、促进国际南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澳大利亚 南极战略 全球治理模式 地缘政治模式 霸权模式
  •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形式逻辑 辩证法 逻辑观 《逻辑指要》 周谷城
  • 简介:本文论及"东盟方式"的形成,认为诸如不干涉原则等全球性准则构成了"东盟方式"的基本原则.然而经过了几十年的相互交往过程,东南亚国家却根据亚洲的情况来逐渐修改了这些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了"东盟方式".这个过程受到了东南亚特定政治因素的影响:东盟国家特别关注国家的主权及其在政策上对维持国内稳定的优先考虑.上述观点导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最近关于灵活解释"东盟方式"的建议是为时过早的.这是因为那些影响"东盟方式"形成的政治因素尚未发生很大的变化.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东盟方式” 东盟国家 外交准则 成员国 国家主权
  • 简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直尽可能地规避他国对其内部团结与发展的影响,保持和不断塑造自身的独立性。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南海问题,给东盟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1991年我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及柬埔寨问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之后,南海问题凸显为制约我国—东盟关系进步发展的关键变量。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到2017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的达成,正是我国和东盟共同付出的努力。2018年3月开始,中国和东盟将开始逐步启动有关"准则"的案文磋商,但鉴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过程注定将是异常艰巨的。本文通过回顾并对比《宣言》与"准则"达成的历史进程,分析"准则"案文磋商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挑战与考验,并在这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思考。

  • 标签: 中国 东盟 “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 简介:20世纪末,人权经常被冠之以人类的"共同遗产"或"共同语言".在人权国际化的大潮下,联合国体系和地区组织通过的人权文书数目繁多,人权教育面临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组织出版了系列关于人权的书籍来满足不同需要,2000年出版的《人权:概念与标准(HumanRights:ConceptandStandards)》是该组织出版的本力作.

  • 标签: 人权国际化 人权教育 遗产 国体 联合国 概念
  • 简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形成有其特殊条件,是多种矛盾层累式构造的结果。东南亚各国历史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结构、族群社会结构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族群矛盾构成了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基座。伊斯兰复兴运动衍生的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以及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扩散和“演进”成为东南亚恐怖主义成长的关键因素。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给穆斯林带来选择困境,爱好和平的穆斯林同样需要抵制西方社会对伊斯兰教“污名化”的侵袭,反而为极端组织的成长提供了生命力。因为情势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反恐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固化了层累式构造的矛盾,影响了反恐行动与反恐合作。

  • 标签: 恐怖主义 东南亚 层累构造 集体行动困境
  • 简介:在当代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国家政权、国家制度的同构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切的体性决定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之根本地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维护政权安全作为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而政权安全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执政安全的标准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来源于为人民谋幸福而集聚起的民心民意,执政安全决定于人民安全,即保障全体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不被侵蚀和破坏.因此,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终极问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政治权利的安全.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

  • 标签: 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 政权安全 执政安全 人民安全
  • 简介: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的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是其历史上"汉密尔顿主义"和"威尔逊主义"传统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受到影响为借口,以实现该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和秩序稳定为目标,以实施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为保障是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现实考量。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制度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

  • 标签: 南海 航行自由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 简介:李鹏总理应缅甸联邦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丹瑞大将的邀请,1994年12月26—28日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受到了缅甸政府和人民隆重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侍。访问期间李鹏总理同缅甸政府领导人举行了正式会谈和多次会晤,就双边关系、地区及国际形势广泛交换了意见,在很多问题

  • 标签: 国际舆论 缅甸 中缅关系 《日本经济新闻》 军政府 李鹏
  • 简介: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实施以及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表明,作为欧洲体化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独立防卫体系的构建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美欧安全关系中诸多矛盾和分歧不断深化,建立美欧新的利益平衡机制已势在必行.

  • 标签: 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美欧安全关系 调整阶段 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