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十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俄语教学方法,如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交际教学法等。但在我国的俄语教学课堂上,这些教学法或者经过了修改,或者根本不是原来的方法,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结合我国俄语教学的这种现状,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探讨和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俄语教学方法,即任务型俄语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俄语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 标签: 俄语教学 二语习得 语言迁移
  • 简介:伊拉克动荡加剧,“虐俘”事件余波难平。伊拉克政治重建取得一定进展,相关国家在驻军问题上立场明显分化。伊拉克宗教反美武装与美英联军冲突升温,伊多个重要城市发生激战。四月美军死亡人数过百,为伊战爆发以来单月之最。伊境内“劫持外国人质”

  • 标签: 国际形势 伊拉克战争 美国 经济复苏 欧洲 政治问题
  • 简介:一、美加大对中国崛起的关注,刻意提升日在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加强对中东和独联体的渗透。美国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最重大挑战,对华政策处于微调阶段,并且可能会逐步趋于强硬。美夸大“中国崛起”因素,在各种场合提出“中国军事威胁论”。美海军正在改装18艘驱逐舰,并将潜艇力量移至关岛,

  • 标签: 2005年第二季度 国际形势 中国 美国 外交政策 大国关系
  • 简介:一、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明显。美俄矛盾进一步上升。双方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剧。美国加紧推行“大中亚计划”,牵头召开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参加的国际会议,力图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大中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美国还加大对白俄罗斯的压力,招致俄罗斯不满。“古阿姆”组织升格为正式地区性国际组织,“疏俄靠美”的倾向进一步凸显。为应对美国的压力,俄罗斯加大经营中亚力度,先后邀请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俄。加强战略和军事合作,扩大俄罗斯在中亚的驻军。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疑虑也在增加。美国副总统切尼严厉指责俄罗斯的“民主倒退”和“能源讹诈外交”,被俄罗斯媒体称为开启了“第二次冷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针锋相对,批评美国的扩张主义、军费开支和民主人权记录。

  • 标签: 国际形势 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地区性国际组织 美国副总统 白俄罗斯 中亚五国
  • 简介: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其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特点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将取决于其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获取的政治资本、外交团队组成及个人政治遗产目标,调整内容则表现为中东与亚太并举,并试图兼顾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加强并借重盟友、重视多边外交平台,既为复苏经济创造条件,又把有限力量集中于对付最主要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走势不仅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而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势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影响。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外交政策走势 国际政治格局 中国
  • 简介:<正>一1986年11月16—17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七国在班加罗尔如期举行了“南亚联盟”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南亚联盟”七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不丹国王旺楚克,印度总理拉·甘地,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和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出席了会议。上届会议主席,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和本届会议主席,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先后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艾尔沙德总统说,本届首脑会议将回顾和评价联盟开展的活动,并根据当

  • 标签: 南亚联盟 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 首脑会议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斯里兰卡
  • 简介:2014年12月20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首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国际安全研究》编委会委员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兼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刘德斌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燕冰研究员、《国际安全研究》校内编委、科研处处长康艳梅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编委会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关系 外交学院
  • 简介: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意大利裁军与冲突研究国际学校(ISODARCO)联合主办的北京第二届军备控制讨论会于1990年4月4~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讨论会的18名外国代表来自美国、意大利、苏联、英国和瑞士,其中包括意大利裁军与冲突研究国际学校校长卡洛·谢尔弗,美国物理学家、前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IBM公司研究员、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加温等著名学者专家。68名中国代表来自核工业部、外交部、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国防科工委、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数十个单位。

  • 标签: 军备控制 计算数学 国际学校 美国物理学家 核工业部 应用物理
  • 简介: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体现了美国民众对其过去四年执政成绩的肯定。未来四年,奥巴马会基本延续其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在一些问题上力图有所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变,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将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继续下去。美国将进一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斗争,推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将全面推动美俄关系的发展,并始终关注朝核问题。然而,目前美国的国内、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诸多挑战。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造成了大量矛盾,对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将造成不利影响。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美国希望利用北约主导全球事务的构想很难实现。西亚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局势牵制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未来阿富汗的局势将不容乐观。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新任期内的外交目标很难完全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将不会一帆风顺。

  • 标签: 美国大选 奥巴马政府 外交政策 巧实力外交 再平衡战略
  • 简介:2018年7月13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秘书处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女性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20余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近20家报纸杂志、出版社和网络媒体的近百位女性专家学者与媒体工作者出席盛会。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关系 论坛 女学 国际安全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双边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俄关系具有西方殖民列强与亚洲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总体态势是“俄攻日守”。明治维新到十月革命前的日俄关系具有老牌的殖民主义列强与新兴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日俄在东亚既有争夺,又有合作,日本逐渐占了上风。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邻国关系的特点,又有较为浓厚的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这时期,两国之间始终未能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经历了“日攻苏守”到“苏攻日守”的转变过程。

  • 标签: 日俄关系 日苏关系 国际关系 日本 俄国 苏联
  • 简介:随着2003年底"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的签署,东南亚地区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等三大"支柱"的共同体.但是,东盟的议事日程一直是高度自愿性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新加坡和泰国利益的促动而在实行东盟经济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某些进展.这种明显的"政策差异"可以被视为战略上的不明确,这将使不同的成员国得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要么通过差别性一体化的双重步骤,要么通过创造性免税的概念来参与一体化.当前关于人的安全和"发展"含义的争论,是可以用来加强东盟活力的两个相关方面.还有待于制定出一项真正包含一切的发展战略,即能够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并得到经济地区主义扩大模式和全面安全秩序的支持.这些是"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所缺少的基础.然而,实施"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的整个漫长时期(持续到2020年),表明了东盟国家能够对其所面临的挑战作出现实的评估.

  • 标签: 东盟 协议 经济一体化 政策 东南亚地区 社会文化
  • 简介:在20世纪60年整体对外政策日益'革命'和'激进'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对关于老挝问题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政策会显得灵活和务实?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美国寻求一定程度的缓和。关于中国对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政策,本文运用最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从国际与国内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美国遏制战略的成功、老挝问题不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缓和中苏关系的努力等外部因素;克服国内经济衰退需要减少对外援助并创造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高层对外交政策分歧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了中国对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政策,并且内部因素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中国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 简介:中国朋友常说“2000年的友好,50年的战争”。我想这是指日中两国以文化为中心的2000年友好交流史,以及从1894年的日清战争到1945年日本战败这50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但很多的中国朋友不愿涉及战后的60年。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和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二世界”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式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式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和“第二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 标签: 相互依存式霸权 第二世界 金砖国家 葛兰西 霸权理论 新霸权形式
  • 简介:国际战略界普遍认为,照目前发展趋势,中国将在三五年内超过日本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将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或者说中国将以何种范式崛起?中国应奉行、以及将奉行什么样的对外战略?所有这些不仅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自身必须深入思考、提前思考、谨慎为之的大战略问题。本文认为,即使中国如期、如愿成长为世界“老”,也必须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原则,继续坚持做一个谦逊的大国,不追求霸权,继续力避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本文还认为,当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国际战略的成败关键仍然取决于如何处理与世界“老大”美国的关系。

  • 标签: 中国 国际地位 国际战略 崛起范式
  • 简介:虎头要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在虎头要塞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由于战争性质的非正义、战略态势的不利等原因遭到了伤亡惨重的失败,苏联红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 标签: 苏联 日本 虎头要塞战役
  • 简介:2018年12月21日上午,由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处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吴慧副校长主持,刘慧书记致辞。刘书记指出,《国际安全研究》在几年的发展里得到了学术界较高的评价,得益于各位专家及编委会委员的关心和帮助。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第一次会议 编委会 国际关系学院 副校长 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