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 标签: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跨境安全 安全治理 澜湄次区域
  • 简介: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问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 标签: 东盟安全机制 国家间协调 东盟方式 区域安全治理
  • 简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关于澜湄流域治理的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 标签: 水资源安全治理 澜湄合作机制 亚洲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俄罗斯国家治理可以按照领导人执政时期分为全能治理时期、调整治理时期、激进治理时期和自主治理时期。列宁、斯大林的全能治理时期打造了一个战胜纳粹、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而其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调整与阵痛中轰然倒塌,成为一个"失败国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又通过政治上强化权威、经济上公私兼顾、社会上培育社团、意识上整合思想的现代国家治理方式找到了俄罗斯国家自主治理的路径。

  • 标签: 国家治理 俄罗斯 全能治理 自主治理
  • 简介:2017年,《国际安全研究》将在全球安全治理上聚焦。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交错交织,呼唤着安全治理的创新应变。从中国视角提出安全治理的新理念和新范式,将中国的安全治麵究舰化与系统化,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我们希望中国的安全学者能够借助《国际安全研究》这个平台,深度参与国际安全与治理问题的大讨论,为安全治理研究在中国的持续深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 标签: 安全治理 聚焦 非传统安全问题 国际安全研究 中国视角 国际形势
  • 简介:旧的全球治理,即国际治理,在回应日益增多增大的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上有着许多失败的记录。新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是很清楚的。但是,新的全球治理到底“新”在何处?新的全球治理应该是关于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的新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新的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如何找到全球治理的“新型”,即走向有效的全球治理的方式、手段和模式上的创新。当前,下述三个同时展开的进程可能导致全球治理的转型:第一,改革现存的国际制度,增加新兴大国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发展诸如二十国集团这样的相对理想却初生的全球框架。第三,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一系列针对日益增加的全球问题的新的国际制度。中国等新兴大国构成全球治理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一些具体的全球治理领域,诸如冲突后管理、金融治理、地区治理,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务实而有效的全球问题解决方案来增强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 标签: 新的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转型 全球安全治理 全球金融治理 地区治理 新兴大国
  • 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战争的爆发与和平的实现既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是国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裁军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重要因素,然而,当今国际社会在裁军方面的进展十分缓慢。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有增无减以及恐怖主义的蔓延继续威胁着国际社会,原先的国际治理逻辑已不再适用。为消除战争、增进和平,重塑全球治理机制的呼声愈加高涨。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引入新的治理机制,对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加以管理。世界各国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意味着以议题关联为核心的治理手段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提升和改进全球治理的效果,国际社会必须引入具有动机的激励机制,建立起可信和可核查的制度,对违反协议的国家实施惩罚和制裁,这不仅是国际协议和国际行动成功的关键,也是确保全球治理有效性的不二选择。

  • 标签: 战争 和平 全球治理 公共物品 议题关联
  • 简介: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全球问题也随之出现.全球问题具有其本身的特点,给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全球问题的性质,造成了公用地的悲剧与集体行动的困境两种现象.解决全球问题,超出了单独一个国家的能力范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协作加以解决,从制度上、理念到组织上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针对全球问题,国际社会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概念,本文探讨了全球政治的概念、治理的内涵、全球治理的含义、全球治理的构成因素以及全球治理结构等内容.

  • 标签: 全球问题 全球治理 结构
  • 简介:东盟的'5-1'决策方式和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决策惯例是东盟正式决策机制所没有的,是东盟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是东盟决策机制的创新;这一创新很好地解决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东盟具体合作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东盟 机制创新 地区合作
  • 简介: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 标签: 东盟 中美关系 东盟安全机制 博弈
  • 简介:一、全球治理成为可能的几种治理因素“全球治理”这一命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关系学界逐步受到重视(罗西瑙在其著名的《没有政府的治理》中最早提出了“治理”的学术意义,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赫尔德主编的《全球治理》更深入地发展了全球治理的理论、领域以及制度。这一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对于“全球治理”的概念有多种解释,有学者认为,“全球治理反映这样一种观念: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

  • 标签: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关系学 治理因素 学术意义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的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层思考。

  • 标签: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全球治理 核峰会
  • 简介:所谓“机制”,按照史蒂芬·克莱斯纳的定义,是指“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整套明示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的预期以之为核心汇聚在一起”.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合作会议机制以其对国际合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会议机制来促进教育合作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拟就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的高层会晤机制、会展机制以及大学校长联席会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东盟 “机制” 教育合作 会议 国际合作机制 国际关系
  • 简介: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与东盟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经过26年共同努力,双方关系面临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回顾过去,双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种成果丰硕斐然,缔造了东亚区域合作的巨大成就,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进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合作与发展机制正在生成诸多优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充满生机和机遇。

  • 标签: 中国-东盟 合作与发展 机制 成果 前景
  • 简介:南海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支点,经略南海必须密切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并制定正确的海洋政策。以一体化理论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在对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海洋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海洋政策协调的基本策略:重塑战略互信关系,以制度创新推动政策协调,走渐进式的政策协调之路,南海政策协调的目标是建立南海共同体。

  • 标签: 海洋政策 政策协调 南海 周边国家(地区)
  • 简介:近年来,南亚国家围绕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不仅加大了双边合作力度,而且为南亚地区进一步合作开发水资源夯实了基础。但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与经济实力差异等原因,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短期方向不明、动力不足等难题。此外,南亚地区的水资源争夺严重伤害了国与国之间的感情,成为当前南亚地区关系紧张的催化剂,而国际社会参与南亚水环境治理开发,大国博弈又加剧了地区矛盾。当前,南亚国家在水环境治理合作的道路上可谓一波三折。南亚地区特殊的“历史记忆”导致彼此间命运共生理念认同难度大,“战略互信”的缺失又制约着国家层面友好关系的拓展。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进而通过“共情”行动来积极推进南亚水环境治理合作,不仅有助于培育国家间感情,也有助于推进水环境治理综合机制建设乃至实现地区整合发展。同时,亚洲有关各方也应该抓住南亚社会经济整合转型的机遇,以参与水环境治理为契机,进一步通过“共情”实践推动南亚经济治理向着更加合理的多边合作态势发展,形成彼此间新形势下的相互依存关系,最终促进南亚地区的整合发展与地区繁荣。

  • 标签: 水资源安全 水环境治理 命运共同体 共情 南亚区域合作 联盟
  • 简介:南极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的大陆。领土主权问题始终贯穿着南极地缘政治发展与国际治理的构建进程。历史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挪威、阿根廷、智利等7个国家都曾对南极地区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暂时冻结了南极的领土主权问题,避免了南极领土被瓜分殆尽的悲剧。南极的领土主权问题虽得以搁置,但因条约未完全明确南极的法律定位,南极究竟是一个无主地还是一个公有地,国际社会存在不同的解读。

  • 标签: 南极地区 国际治理 法律定位 《南极条约》 领土主权 主权问题
  • 简介:其来有自杨:各位好!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关于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议论有所增多,几乎成了继朝核问题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地区形势看,近几年东北亚显露出"变"与"不变"两张面孔,是否可以认为:是"不变"导致了朝核危机的再度爆发,而"变"又导致危机爆发时所处的地区环境、后续解决方式有所变化;以朝核问题为契机,"变"与"不变"从正反两方面同时对地区安全机制问题的升温产生了推动作用?

  • 标签: 东北亚安全机制 安全利益 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朝核问题
  • 简介:自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以来,“金砖国家”逐渐由一个学术概念演化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合作机制,并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13年3月26-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于南非城市德班举行,取得了不少成果。

  • 标签: 国家机制 俄罗斯 国家领导人 合作机制 学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