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印度莫卧儿时期,声音是一个高度理论化的学术领域,并处于和精英审美的对话之中。在北印度,不仅梵语和波斯语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著作层出不穷,而且伯勒杰语、乌尔都语、迈提利语、孟加拉语以及其他各类地方语言的相关著作也日益涌现。政治人物被认为应当熟悉音乐的品质、声音的情感魅力,并熟知优雅地品鉴音乐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礼仪。统治者们热衷于通过肖像画和编年史强调他们如何参与了精英艺术音乐。本文认为,声音实践对界定社会空间来说至关重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正是运用了特定的声音实践来培育一种跨地域的空间感和权威。通过考察产生于18世纪孟加拉的各类与音乐相关的图像和文献,本文呈现了18世纪美学创作的试验性以及早期现代印度如何理解声音和音乐并将其用于政治和社会空间的界定。
简介:欧洲是美国的盟友,近期却表现出较强的“去美元化”倾向:不仅支持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调整,而且力推中欧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欧洲“去美元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欧美历史上货币竞争关系的延续,也受金融危机后美国对欧洲经济冲击的推动,更是国际经济和货币格局变化趋势的反映。随着欧元区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一体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欧洲的“去美元化”倾向可能更为明显,欧美在中东石油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上存在冲突风险。但是,鉴于欧洲尚缺乏挑战美元全球地位的实力和意志、在周边安全问题上仍无法摆脱对美依赖、美也无意压垮欧元区等因素,未来美欧在货币问题上仍有望谨慎管理分歧、避免发生“货币战争”。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向新闻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非机关报性质的新闻业已经失去国家财力的支撑,被逼向商品市场,不得不建立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把自身变为信息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腐败被视为有偿新闻,而规范性的有偿产品报道和新闻道德又受到扭曲,稚嫩的新闻产业需要不断克服危机。新闻产业化之后,行政主体在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允许其自我约束,独立报道,新闻业面临着如何正确驾驭报道方向的种种问题。新闻业进入市场,导致激烈的新闻竞争,新闻业的破产和垄断也将频频向我们袭来。以上种种走向,除要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外,还呼唤一部新闻成文法尽快诞生。
简介:现代的新加坡不是一个民主国家,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它为一个独裁国家。卡斯特尔斯说,把这个城市国家称为一个霸权国家更为合适,因为它“不仅建立在高压的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新加坡还被称为一个由一伙“顽固不化的犬儒主义者和绝对的实用主义者”统治的专制国家。米尔扎暗示说,这个集团的权力建立在它同外国资本相结合的基础上:“该政权将其利益同有势力的多国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新加坡成了西方赖以对东南亚进行剥削的一个稳定且有效的工具。”吉原(Yoshihara)还在论及该国基本上是“外国资本的海外中心”时强调了这个城市国家的买办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