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政伦理学如果希望不断积累知识,就必须在其研究领域形成公认的理论范式。范式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在基本的问题上获得共识并形成坚定的信念;以共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行政伦理学以行政人员的道德行为为研究对象,而道德行为归根结底是遵守伦理规范的行为。规范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观念。前者是制度分析的对象;后者是知识社会学分析的对象。行政伦理的制度分析和知识社会学分析是理解行政伦理的必要途径。

  • 标签: 行政伦理 范式 制度 知识社会学
  • 简介:对待古老的“孔家店”,“打倒”是不行的,“转化”是必要的,然而“重构”才是根本的。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简单对比,将前者看成“普遍伦理”,而将后者贬为“特殊伦理”。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是一种“普遍伦理”,也是一种“特殊伦理”,前者表现为“天人合德”的终极原则、“仁爱”的普遍原则与“先仁后礼”的先验礼制原则,后者表现为“五伦关系”中那种“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序位伦理”。“德”与“位”的统一就是“普遍伦理”与“特殊伦理”的统一,因此,儒家的“德位”之思具有深刻的形而上意义。

  • 标签: 儒家伦理 基督教伦理 普遍伦理 特殊伦理 德位合一
  • 简介: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伦理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理论和技术都较为成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传统的'人格信用',在以自利行为假设为价值原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源头活水正遭遇干涸.信用正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当下最为稀缺的道德资源,同时也成为学术界最具焦点性的话语之一.

  • 标签: 信用伦理 中国 信用缺失 社会信用
  • 简介:河流伦理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交叉性人文学科。河流伦理研究要深入下去,必须要强化研究者的伦理学基础。一旦诗性智慧的理念得到确立,如“黄河有没有生命”、“河流伦理能否成立”等就会成为无需讨论的自明性公理。河流伦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在于马克思讲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增加河流伦理研究的学理内涵”问题,使这门新学科的建设获得一个坚卖的理性基础.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河流 伦理学 学理内涵
  • 简介:人类道德精神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只不过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的国家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有的国家(例如我国)迄今尚未实现这种转化。即便是在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的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 标签: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社会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道德精神
  • 简介:对政治权力的理解,既有基于强制性从权力主体到客体的单向理解,也有基于公共性从权力客体到主体的逆向理解。后者是符合人类普适价值和党对权力性质的本质性理解。权力的公共性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理论前提,因为它内含权力运行的普遍善指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行使背离公共性、造成合法性危机是对权力进行伦理限制的现实前提。政治系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实现和促进权力的公共性,如推动经济增长、意识形态领域的灌输,制定法规制度等。但是,权力主体基于健全理性的卓越行动更能体现权力公共性价值的优越性。

  • 标签: 政治权力 公共性 合法性 伦理限制
  • 简介:21世纪中国的发展急需政策创新,政策创新需要政策伦理的指导和规范.政策伦理包括政策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系统、基本功能等问题.

  • 标签: 政策伦理 范畴 系统 功能
  • 简介: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人们开始了对企业道德向题的关注,基本上改变了商业行为与道德毫无关系的传统看法。当今由于企业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活动中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破坏环境、恃强凌弱、损人肥己等违反道德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于是更多的人开始从道德的角度来讨论企业伦理管理问题,这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

  • 标签: 企业伦理 企业道德 伦理意义 利润最大化 企业经营 管理学研究
  • 简介:全球伦理(UniversalEthics),又译为"普世伦理"、"普遍伦理"或"世界伦理",是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涌现出来的新的学术概念.最初见于德国神学家孔汉思所著的(1990年)一书.其系统的表述见于为纪念"世界宗教议会"召开100周年而于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通过的(UniversalDeclarationofGlobalEthic),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个宗教团体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全球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现将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全球伦理 中国 伦理规范 道德准则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生活诸要素或已然达到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或社会发展状态。它不仅包含对社会外在生活整体的规范秩序的“良序化”(罗尔斯语)的严格政治要求,而且也包括对社会内在生活品质的精神秩序的“和谐化”的高度伦理理想。因此,“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不仅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公正安排,还需要社会制度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正义。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行政伦理 社会政治制度 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
  • 简介:从家族主义到集体主义,是我国农村伦理体系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但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农村集体主义伦理体系面临多种挑战乃至陷入困境,从而酝酿着农村伦理体系的第二次变革。当前重建农村伦理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立足“三维”需要整合道德资源、重视“常德”建设、加强对宗教和家族势力的引导、拓深拓宽原有涵盖领域等。

  • 标签: 重建 农村伦理体系 家族主义 集体主义
  • 简介:政府伦理是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前提。就此意义而言,政府伦理比任何单个的政策都更加重要,原因在于所有的政策都依于伦理

  • 标签: 公共政策伦理
  • 简介:创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关照自然的意识,而且需要注意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种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蕴含。从整体主义看,《周易》通过卦爻变化来构造不同卦象,以期达到对于世界万物及其变化的整体构造,不仅承认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价值和生存权利,而且自觉地把顺天的仁爱之性发扬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种广阔的生态伦理拓展;从多元主义看,《周易》是以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体悟来参透万物之状,强调的是如何思考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关系;从政治伦理看,《周易》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示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主张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整体主义、多元主义视角还是政治伦理视角理解《周易》,贯穿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线索是"生生之为易"。这一思想线索使从生态伦理向生态价值理论转换过成为可能,当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多元主义 政治生态 生态价值
  • 简介: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也是需要加以介绍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因崇奉佛和阐扬佛的言教而得名。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佛教于西汉末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或东汉初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

  • 标签: 中国古代 世界 印度 内容 思想 西汉
  • 简介: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选择就是行政伦理本身的制度化,而行政道德立法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立法.

  • 标签: 行政伦理失范 行政伦理制度化 行政道德立法
  • 简介:现代性消费伦理是一种极度应享性消费伦理,其实质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超越现代性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消费伦理,是人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现代性消费伦理 生态消费伦理 生态价值观 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科技伦理包括各个层面,如科技开发过程、科研成果利用等。从这些层面切人对社会和谐的意义评析,可以在广泛意义上展示科技伦理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科学技术 科技伦理 社会和谐
  • 简介:“善”作为一个最为常见的评价术语,是元伦理学家一直致力探讨的问题。从“善”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来看,它经历了一个由事实性述词逐渐地向评价性的赞词转化的过程。而且,“善”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具体语境中其内涵、性质、用法及功能各不相同。对“善”的元伦理分析,是科学、正确地使用“善”这一术语,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之关键。

  • 标签: 元伦理学 内涵 性质 用法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