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项一的雕塑表现出新一代青年雕塑家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中,在与生活的世界和现实的问题保持密切的对话关系的同时,积极拓展视觉语言的表现方式,在观念和形式的双重努力中,逼近当代雕塑的前沿问题所取得的进展。他的一系列作品传递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觉经验,这种经验证明了图像时代的艺术在新的视觉疆域的开拓中将会使未来更具魅力。
简介: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概念隐喻在心智中指导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我们的语言表达。而写作作为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概念隐喻的影响。将概念隐喻应用于写作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简介:趋向动词“上”和“下”都可以表示“到”的意义,但是在用法上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可以从两个相应的方位词“上”和“下”的意义差别找到根源。方位词“上”、“下”的部分意义通过隐喻映射到趋向动词中,只是映射到的空间各不相同。通过观察表示“到”义的“上/下”与其宾语所构成的短语的语义构成情况,可以对这些空间进行分类,并将这些系统的、条理化的信息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
简介:《辛普森一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动画剧集,对美国社会的反映和表现很具特色,充满了社会隐喻和嘲讽精神.通过对剧中角色安排、社会政治热点的呈现和分析、宗教信仰等方面和角度可以了解美国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电视文本群,该剧包含着很多深刻并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艺术和文化问题.
简介:能近取譬是儒学生命智慧运思的风格.在王阳明的思想中,"种子"的隐喻一直贯穿于其良知教论说过程之中.它既贴切地指示出良知的自发性、自然性,又生动地表示出良知实现的次第性,更准确的显示出致良知功夫的亲近性、简易性.
简介:《石油曰》是第广龙的一首约百行的长诗,也是一首有经典气质的杰作。读这首诗,看到其中的诗句从"死"这个意象对现代世界的死与活、有与无、埋葬与出生……的深度辩证和书写,会让人想起T·S·艾略特,想起痖弦。
简介:在所有花卉意象中,桃花最具女性隐喻意义。《诗经·周南·桃夭》最早建立了桃花与青春美丽的女性之间的隐喻关系,这一隐喻关系自南朝开始发生变化,渐指下层女性或歌妓;至宋元时期,桃花成了情色场景的形象符号。桃花意象的女性隐喻意义使“桃花”与“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对女性的传统的审美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桃花与女性之间比附关系的普遍认同。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美国黑人妇女缝制“拼贴被”的文化传统,女性主义者提出把女性主义内部的种族、阶级、国别和性取向的差异缝合为文化“拼贴被”的隐喻构想。本文从性别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探讨“拼贴被”的隐喻构想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互动与影响,以求打开女性主义批评文本的外延,在性别研究、妇女文学史、文化研究等学科之间寻找一条“共同的丝线”。
简介:Halliday结合认知和语用学理论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他总结出“一致式”与“隐喻式”的语言特征,从多维视角分析了“隐喻式”、“一致式”的形成原因,从而扩充了语言“建构现实”的能力,发展并完善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
简介:当前,“修昔底德陷阱”一词在中美关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进入两国的官方词汇。新时代,中美会不会重蹈历史上大国冲突的覆辙?“修昔底德陷阱”是对中美关系的客观描述,还是对历史概念的错误类比?这一带有强烈历史宿命论色彩的概念是否是中美发展道路上的真正陷阱,还只是隐喻而已?本文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而非仅基于体系层次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将两千多年前雅典与斯巴达战争的历史与当今时代的中美关系相比较,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加理性地探析中美两国能否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光影即隐喻
概念隐喻和英语写作教学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
《辛普森一家》的社会隐喻与嘲讽精神
“良知”与“种子”:王阳明思想之中的植物隐喻
现代世界的隐喻——读第广龙诗歌《石油曰》
论传统文化中桃花意象的隐喻意义
“缝被”的文化隐喻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建构
概念语法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中美关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隐喻还是现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