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影像资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案件调查,是法律规定的重要证据类型。然而,至今有关如何在侦查和诉讼过程中对影像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只有一些理论性探讨,缺乏结合实际的讨论。本文针对影像证据,讨论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像证据的价值。一是分析了影像证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不同部门的规定的比较,给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二是讨论了保证影像证据合法性问题。第三点讨论证明影像证据的真实性,包括程序保证和技术证明两部分。最后重点讨论了如何提升影像证据的关联性。主要从关联性的定义出发,结合影像证据关联性特征涉及到的主观和客观要素,分析总结了提升关联性的途径。

  • 标签: 影像证据 合法性 真实性 关联性
  • 简介:话语分析有助于阐释执法活动中呈现的多重意义解释,通过话语分析可丰富对城管执法困境的认识。严格执法、服务大局的执法话语存在诸多不足,遭受来自其他话语的质疑,难以有效实现对城管执法活动正当性的论证。媒体舆论对权利话语和'弱者的武器'话语的片面采用存在较大偏差,城管执法状况被选择性呈现,执法问题泛政治解读,易导向对体制的否定,引发社会对立情绪。社会主义话语的使用方式具有多样化,既会导向舒缓执法冲突,也会导致加剧执法者和执法对象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城管困境,需要塑造话语,推动公共规则的形成,达成兼顾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执法效果,推动法治建设的务实开展。

  • 标签: 城管执法 话语分析 话语类型 话语重塑
  • 简介:罪犯话语权,是罪犯行刑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权利,直接关联着罪犯其他合法权利的依法享有。当下罪犯话语权的享有形式多元多样,彰显了监狱的文明,但是不可否认其话语权的享有仍然存在着缺失,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对罪犯话语权法律之认识、改进对罪犯话语权享有之方式、讲究对罪犯话语权享有之艺术、构筑利于罪犯话语权享有之机制及其建立罪犯话语权享有正义之程序,来进一步提高罪犯话语权享有之水准。

  • 标签: 监狱行刑 罪犯 话语权
  • 简介: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人权话语曾被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动员的口号和批判的武器,但1949年以后,西方在人权话语上的政治化和作为西方政治工具的人权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使人权话语在中国长期政治化。当代中国5部宪法性文献虽然没有使用人权一词,但其中的诸多内容及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记载了人权话语在当代中国的宪法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宪法对人权、公民基本权利的有关规定,甚至宪法的人权思维,堪称中西方人权分歧的一个样本,不仅保持着对西方人权观的提防和警醒,与人权不可侵犯性、普遍性、人权主要是个人权利这些西方人权核心话语拉开了距离,并且实现了人权来源、性质、主体、范围等人权话语在中国的宪法化。

  • 标签: 西方人权观 自然权利观 人权中国化 人权宪法化
  • 简介:从一个以人权为中心的视角探讨宪法修改与宪政发展及其实践方式问题。主要从时事观察:修宪反映了什么;"改革宪法":"修不修与修什么"的前提性命题;历史的对照:百年立宪在人权上的缺失与背反对宪政建设的启示;中国语境下的宪政之路:护宪(政)运动及实践积累四个部分展开论述,阐明"修宪,抑或护宪"这样一个命题的并非选择性的认识。

  • 标签: 修宪 人权 实践积累
  • 简介:解构是审视法律及其表层话语的一项分析方法。本文的切入点在于把《法律东方主义》一书置于法律解构的脉络中,质疑法律对立的二元特征。随后,对东方主义与法律这一主题之下的诸多早期作品进行简要的回顾,在增进对非西方法的认识之同时表明东方主义在我们居住的世界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接着,将检验《法律东方主义》提出的关于中国无法性迷思的诸多主张,并考察该书对美国为何向中国争取治外法权所作的论证。最后,通过考察这部著作中的一个实证面向——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实践,来思考东方主义对法学研究的贡献及其在法学研究中的未来。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无法性 治外法权 《望厦条约》 比较法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导性法学意识形态是现代性话语。我国法学的现代性话语中包含着传统与现代、中国性与西方性、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与改良等诸多方面的内在纠缠关系。评析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革命主义、法律的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纠缠,对清醒认识我国现代法学态势至关重要。

  • 标签: 法学 现代性 社会转型 社会主义
  • 简介:<正>一、问题导入使罪犯"认罪服法"是教育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57第1款)。在服刑中,特别强调服刑者"认罪、悔罪和赎罪",其背后的逻辑是:服刑者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罪责,才可能有悔悟之心,有悔悟之心才可能接受刑罚、服从改造以赎其罪,也即,认罪乃服法的前提,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国家通过强制以最终迫使服刑者对"罪犯身份"自我认同,罪犯的角色和形象被灌输到服刑者的内心和头脑深

  • 标签: 女犯 话语分析 监管改造 问题导入 长刑 守法公民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权利话语”逐渐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主流话语。“权利本位”也在中国法学界的激烈讨论中获得了正统学说的地位。有论者基于经济学思维与理念对“权利话语”、“权利本位”进行批判甚至解构。这种经济学进路的背后,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意义上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思维。在它看似无立场的研究角度的背后,却是一种追求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与法学所应追求的正义底线价值是格格不入的。它可能导致一种专制主义思维。尽管“权利本位”作为法律的普适价值存有争论,但是没有它却是极其危险的。

  • 标签: 权利话语 权利本位 经济学帝国主义 专制主义
  • 简介: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变迁,在于西方人权观冲击下被动的回应,经中国政府签署联合国人权宪章,吸收与消解了西方人权观的中心视野,融通了东西方文化精华。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建构,是对概念人权到制度人权理论的概括,是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表达的基础。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表达,则是中国人利用国际人权公约规范,在尊重人权共识基础上,表达中国方案的国际言说的展示。

  • 标签: 中国人权 人权话语体系 表达
  • 简介:<正>1954年5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68岁的董必武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笑话":江苏松江县法院有一个审判员审讯一个犯"五毒"的资本家,这个审判员说:"你犯五毒了……"。那个资本家就拿出了共同纲领和其他法令来作辩护,说他"没有犯五毒,这是政府公布的"。我们那个审判员简直不知道有这些东西,结果没有办法,说"等一下,我去解个小手"就溜走了。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审判员,竟不知道当时具有根本大法宪法性质和地位的共同纲领是何物,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惊讶不已!我不知道出席这次会议的党员代表们是否已

  • 标签: 教育思想 法制建设 革命话语 党员代表 继续革命 根本大法
  • 简介:死缓制度作为一项独创的法律制度,源自并沿袭了历史政策.其产生由于政治情势而省却了严谨的理论论证与探讨.1979年刑法对于死缓制度的规定在法理与逻辑上均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造成立法文意、刑事政策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与断裂.新刑法虽对此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但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此问题变成了彼问题而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死缓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性所致.所以可以考虑舍弃死缓制度.这种建议并不违反我国少杀、慎杀政策,事实上死缓制度的背后反而隐隐有重刑主义思想的痕迹.

  • 标签: 死缓 死缓制度 合理性
  • 简介:运用听审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的话语分析,向我们展示了离婚案件审理中法官话语的男性偏向,其深层次原因包括:照顾弱者政策的执行受到女性形象转变的冲击、中国日趋格式化的司法体系缺乏对性别意识和女性话语的关注,以及法官话语性别议题背后的权力配置。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揭示与分析,希望促进人们对司法领域中失语群体的关注,从而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合理的司法体系。

  • 标签: 性别偏向 法官话语 话语分析
  • 简介:近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变局,与此同时,民族主义话语不断兴盛,并努力抵制殖民主义话语。"中华法系"学说是民族主义彰显的一个结果,也是民族国家话语建构工程之一部分。作为"民族历史"乃至"民族未来"想象的一部分,其在某种程度上为民族统一提供了合法化契机。伴随民族主义话语的发展,"中华法系"学说大致历经"支那法系"、"中国法系"、"中华法系"三阶段。国外相关学说对"中华法系"学说的演进有明显影响,其中尤以穗积陈重与威格摩尔的法系学说影响最大。在引进国外学说时,原著中的思想、意义常常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发生流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建构之目的。"中华法系"学说在研究模式上的偏重历史研究的趋向,也同样服务于民族建构之目的。在引进国外学说的过程中,殖民主义话语却也悄然流入"中华法系"学说的文本中。但最终在某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战胜了殖民主义话语,在一个现代中国民族国家中,"中华法系"已成为了民族历史想象的一部分。

  • 标签: 中华法系 民族主义 话语实践
  • 简介:自然法与自然权利可谓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中枢神经。但是,与古代和中古的自然法理论不同,近代以降的自然权利论具有激进主义的色彩,这种激进品质的最终根源在于犹太一基督教创世论中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在经过中世纪近千年的融合和冲突之后,最终将根植于异教自然观念的自然法理论改造成了具有个人主义和普世主义色彩的自然权利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惊人的"变形记"在近代早期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梳理,尤其探讨了犹太约法传统和卡巴拉传统对这一转变的作用和意义这一长期被学界忽视的问题。

  • 标签: 自然法 自然权利 约法 卡巴拉 社会契约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法领域的程序与实体关系经历了"主从论"、"独立论"和"互动论"的话语变迁,这种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语境中程序与实体关系的时代特征、观念转型、制度基础和发展方向。

  • 标签: 实体 程序 话语 民事法
  • 简介:仲裁案的败诉方申请不予执行某仲裁机构的裁决.法院以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裁定不予执行。但是该裁定没有体现仲裁庭的话语权。

  • 标签: 仲裁 司法监督 不予执行 事实 事实的认定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台理光KR-10照相机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踏上了摄影之路。转眼间自己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回首自己的摄影路程,路上的风景依然记忆犹新,自己的影像观看也有了根本变化,从风景摄影进入了人文影像的自我关照。

  • 标签: 风景摄影 自我观照 影像 人文 九十年代 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