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网络道德问题正日益凸现.探寻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阐释.

  • 标签: 网络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问题点思考
  • 简介:社会学法学家弗里德曼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观察法律制度时,认为法律制度不过是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各种被公认为是法律制度的次要制度的综合物。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目前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内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实质是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行使,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是与行政立法、行政司法相对应的最狭义的行政执法,

  • 标签: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暴力执法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成因 城管 法律制度
  • 简介:腐败的成因及其抗制陈兴良腐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严重地违反公职行为规范的行为。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以贪污、贿赂为主要表现形态的违法犯罪行为是腐败的典型形式。只有从腐败这样一种政治现象的分析中,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贪污、贿...

  • 标签: 公共权力 腐败现象 寻租活动 政治学 反腐败 行政性垄断
  • 简介:本文通过笔迹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分析,论述了疑难笔迹的成因,同时提出检验疑难笔迹的方法和对策.作者认为检验疑难笔迹的关键不仅在于提高鉴定人的自身修养和鉴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笔迹特征的变化规律,探索全面选取和运用笔迹特征的新经验、新方法,以此更好地发挥文检鉴定的应有功能.

  • 标签: 笔迹特征 文检 应有功能 鉴定人 检验 自身修养
  • 简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江苏省高级法院经济庭组织力量赴南京、无锡、苏州、江阴、常熟、张家港等地,对当前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金融纠纷不仅在数量上...

  • 标签: 金融机构 纠纷案件 票据基础关系 委托贷款 金融监管 金融犯罪
  • 简介:以某中级法院为例,2000年1-12月、2001年1-10月。民商事纠纷再审情况分别是:收案占同期二审结案的25.52%、18.91%。同期再审结案民事维持占30%、50.98%。改判发回重审占70%、49.02%;商事维持占35.9%、59.83%.改判发回重审占64.1%、40.17%。1999年至2001年10月,该院二审对一审判决改判发回情况分别是:民事改判率:36.45%、37.99%、38.23%:发回率:5.48%、3.30%、6.18%;商事改判率:36.86%、46.27%、39.83%:发回率:4.24%、5.22%、6.49%。以上情况表明,民商事纠纷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二审改一审的多,二审生效裁定再审的多。裁定再审后维持的多。再审改二审的多.再再审改再审相对较多。而刑事、行政案件申诉再审和基层法院再审工作处于正常水平。

  • 标签: 成因与对策 再审 民事争议 2001年1-10月 2001年10月 民商事纠纷
  • 简介:<正>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转型期,尚未确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规则与传统的行政计划经济手段出现了激烈的冲突,行政权力迟迟不愿退出经济领域;同时,由于我国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模式又脱离不了政府,在制度供给不足的条件下,行政权干预经济并异化为行政垄断的现象也就无法避免。行政性垄断实际上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中较为突出的现象,对经济运行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妨碍了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任何无视行政垄断存在的观念都将受到现实的嘲讽并由此而付出代价,除了正视并加以规制以外,别无选择。深入研究行政垄断、多角度地分析其成因与危害,是认识行政垄断的根本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探讨多种治理方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市场经济规则 经济转型期 经济运行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竞争法 垄断问题
  • 简介:刑讯逼供是指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施行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它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因此,对刑讯逼供的由来进行认真地探讨,以求解决之策,并加强同刑讯逼供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刑讯逼供 司法机关 社会主义法制 变相肉刑 口供 被告人
  • 简介: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司法实践中相当突出,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真正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必须逐步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各种土壤,有效地遏制和打击职务犯罪,坚持标本兼治,建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的良性社会机制。

  • 标签: 预防职务犯罪 占有 刑事犯罪 司法实践 打击 遏制
  • 简介: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率先提出了“白领犯罪”一词,用来描述那些富裕的和有权有势的社会上层阶级中不引入注意、一直被忽视却又客观存在的越轨行为,从而修正了传统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为犯罪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白领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手段智能化、高科技化、复杂性。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白领犯罪也在经历着急剧的转型。本文试图从著名的麦道夫金融欺诈案切入,运用差异交往理论、紧张理论等犯罪学理论透视白领犯罪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控制和预防白领犯罪的对策。

  • 标签: 白领犯罪 市场经济 差异交往 紧张失范
  • 简介:最密切联系原则是20世纪中叶美国"冲突法革命"最卓越的成果,其一经产生便引起各国的瞩目,成为判断一个国家国际私法立法是否现代化的标准之一。该原则适应了国际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满足了国际社会对法律适用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的追求,在国际私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任何理论的产生都并非是横空出世,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形成与确立,既有其自身在现代国际关系中适应法律价值观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转变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及实用主义哲学的推动因素。

  • 标签: 最密切联系原则 政治 经济 法律 法哲学
  • 简介:在分析刑事错案的形成原因和规律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还要深入到制度层面、法理层面,甚至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和解释这些现象。概括地说,刑事错案的法理成因包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偏差、法制现代化矛盾的协调不当、惯性思维阻碍法律秩序的构建等。在这些法理成因之下,刑事错案的发生呈现出逻辑性和规律性。为了防范冤假错案,司法工作人员需要纠正认识误区,科学分析案件;现阶段要侧重于强调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相对淡化社会效果;克服惯性思维,勇于开拓创新。

  • 标签: 刑事错案 法理 认识论偏差 形式合理性 惯性思维
  • 简介:中华法系的封闭性及其成因李昕中华法系起源于物产丰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明,特定的历史环境尤其是封建小农经济的闭塞决定了中国长期是一个保守封闭的国家;中华法系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经历了4000年成长发展的历史。在这4000年陈陈相因的缓...

  • 标签: 中华法系 法律文化 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
  • 简介: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含义甚广,刑罚化是其突出特征之一。从法律的起源到法律的适用影响无一不体现出刑罚的因素。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无论是道德还是伦理亦或是社会中其他规则,加上国家强制力便成为法,国家强制力便是刑罚。因此,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便带上刑罚的色彩并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观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 标签: 政治统治 国家强制力 刑罚化
  • 简介:企业组织非法经济活动的猖獗业已构成对我国经济秩序的严重威胁。无疑,对组织非法行为产生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的社会分层结构、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组织内部结构、组织亚文化、组织边际互动等诸多因素的多学科探讨阐明组织非法行为在现阶段的普遍性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组织非法行为的解释性理论框架。

  • 标签: 非法行为 组织目标 企业组织 亚文化 社会地位 社会资源
  • 简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各种财务风险.因此,有必要在深入剖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

  • 标签: 财务 风险 成因 防范
  • 简介:教育法'软化'是中国教育法治的一个不争事实,也是教育法治发展的一个实然悖论。教育法由应然硬法走向实然软法,实质上是教育法由应然保护各项教育权利的'国法'蜕变成教育权力实然扩张的'教育部门法'的过程。教育法'软化'表现为不能依法保护法定教育权益和有效约束公权违法行为,最终显现为国法权威的弱化。教育法'软化'是多重制度逻辑的现实产物:立法技术不高是教育法'软化'的必然'基因','违法难究'造成教育法事实上的'疲软','违法难诉'最终导致教育法'软化'。教育法欲实现由'软'向'硬'的制度逻辑重构,可改变部门主导的教育法生成模式,增强法之可诉性,强化公权违法责任,以化解'有法难依''违法难诉''违法难究'的教育法治窘境。

  • 标签: 教育法“软化” 教育法治 立法技术 法律责任 司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