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侦查、起诉到审判,整个刑事诉讼活动都围绕着证据展开。法官依据证据来认定事实进而作出裁判,检察机关能否精准指控犯罪的关键在于证据是否充分。检察机关应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并从理论层面上和实践层面上进行分析和阐述。从理论层面上,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应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把握审查起诉标准,重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口供证据补强规则进行了分析,对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进行了剖析。从实践层面上,从强化庭审前对证据的审查和加强庭审过程中对证据的掌控力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证据 刑事指控 证据裁判规则
  • 简介:中国进入WTO,为众多的中国企业迅速拓展了国际市场,同时也招致外国企业频频对我国企业发起反倾销指控,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中国企业应敢于利用WTO来据理力争,赢得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企业,规范企业行为,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反倾销 市场经济地位 优惠待遇
  • 简介: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的什么罪、适用什么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判决。”从本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法院的定罪判决并未涉及到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也不是判决检察院起诉的罪名能否成立,而完全是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来判决被告人的罪名,这样一来,就可能会产生法院判决认定的罪名与检察院指控的罪名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检察院起诉的抢夺罪,而法院最后判决的却是抢劫罪,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形。笔者认为,法院以前的这种做法,与原刑事诉讼法并无矛盾。但是我国对原刑事诉讼法进

  • 标签: 检察机关 被告人 现行刑事诉讼法 指控罪名 人民法院 检察院
  • 简介:<正>被告人孙某,男,28岁,已婚,个体户。孙某因夫妻关系不和而与其妻分居,借住在朋友的一套住房内。1996年春节后,孙某便与被害人李某(未婚)有不正常的往来。1996年6月6日晚,李某又随孙某到其住处过夜,并发生了性关系。次日早晨7时左右,李某准备上班,孙某问李某:“下次何时再来?”李某称:“下次不来了。”孙听后非常生气,心想:看来我与她结合不可能了,妻子要离婚,原来的工作又辞掉了,现在生意又不景气,店刚开一个月就亏掉二千多元,不如我

  • 标签: 被告人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被害人 犯罪行为 意志以外的原因
  • 简介:<正>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是性质不同的两类犯罪。两者社会危害性不同,量刑各异。严格区分两者的界限,是正确定罪量刑的必然要求。为此,有必要从法律规定与刑法理论上对之作一宏观比较,以便从中找出其不同特点。主体要件之比较责任能力与责任年龄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必备要素。从立法精神上看,我国刑法对构

  • 标签: 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 危害结果 比较研究 社会危害性 犯罪结果
  • 简介:犯罪构成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适用于一切犯罪行为.共同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在犯罪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修正的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理论只有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础,以共同犯罪的修正的犯罪构成,来认识和理解共同犯罪,才能为共犯的定罪量刑提供科学根据.

  • 标签: 共同犯罪 犯罪构成
  • 简介: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 标签: 犯罪心理 犯罪人心理 犯罪心理
  • 简介:编按:1996年10月18日在北京大学法学楼,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举办了《当代中国治理犯罪研讨会》,雷洁琼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最高人民检察院反领局长罗辑等中央政法机关负责财志以及犯罪学与刑法学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雷老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中犯罪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在组织犯罪学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最细致的、深入的工作,充分发挥了犯罪学理沦研究的作用。与会其它领导同志及专家学者均就如何打击,预防,改造犯罪作了有益的探讨,现将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副会会长阴家宝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予以发表,读者。一严峻的犯罪现实,迫切要求加

  • 标签: 青少年犯罪学 当代中国 犯罪学研究 犯罪问题 研讨会 犯罪研究
  • 简介:<正>一、关于犯罪对象的定义直到目前为止,刑法学界之通说对犯罪对象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表述方法:(1)认为"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者具体人";(2)认为"犯罪对象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时所影响的具体的物或人";(3)认为"犯罪对象是指犯罪分子对之施加某种影响

  • 标签: 犯罪对象 犯罪行为 犯罪客体 社会关系 刑法学 直接作用
  • 简介:<正>当前,因酗酒而导致犯罪的案件相当突出。据统计,去年1至8月份,某法院判处的50起刑事案件中,酒后犯罪的竟达11起,占审结案件的22%,比前年上升了4.5倍。这类案件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而且助长了社会上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对酒后犯罪进行认真的剖析,探讨根治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对酒后犯罪做了专题调查,现就酒后犯罪的特点、种类、原因做如下肤浅的分析,同时提出几条不成熟的防范措施。

  • 标签: 突发性犯罪 犯罪分子 伤害案件 团组织 审结案件 犯罪的特点
  • 简介:我国刑法理论中占通说地位的犯罪客体的概念存在缺陷,特别是该概念中的中心词“社会关系”一语过于隐晦和抽象,未能担负起对犯罪客体的解释功能,同时未揭示犯罪客体的具体内涵,缺乏实体性和专属性,与犯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重合。作者在对国外几种学说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借鉴“法益侵害说”的合理内容,对犯罪客体作了重新界定,只有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与刑法的相关规定相吻合,而且更有利于从理论上理顺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之间的逻辑关系。

  • 标签: 犯罪客体 刑法理论 犯罪构成 社会关系 法学原理 人权思想
  • 简介:犯罪统计初探○刘广三一、犯罪统计概述统计的涵义有三:一指统计资料,即反映大量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性的数字资料;二指统计工作,即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进行推论的工作;三指统计学,即以统计活动和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经济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数理统计...

  • 标签: 犯罪统计学 犯罪人 统计资料 相关系数 报告书 刑事政策
  • 简介:一、我国犯罪未遂与犯罪构成的理论争议我国通说认为,犯罪未遂是符合全部构成要件的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与此相对的是,犯罪既遂是符合全部构成要件的犯罪完成形态。对于通说的这种观点,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说法。

  • 标签: 犯罪未遂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 简介: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犯罪停止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包括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即遂四种形态。毒品犯罪在主观方面须出于故意,这是不争的定论,但对于毒品犯罪中有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如何划分既遂和未遂,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争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毒品犯罪 犯罪形态 量刑 刑罚
  • 简介:<正>197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纵观该法典,涉及特殊主体犯罪的条文仅17条,罪名共19种,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邮电工作人员、共同生活和负有抚养义务的家庭成员、负有某种法律义务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久员及利

  • 标签: 特殊主体 职务犯罪 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 《刑法》 辩护人
  • 简介:为了准确适用刑法,有力地打击单位犯罪,我们必须正确认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本身,不应当把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合法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集团等新出现的“单位”,目前还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刑法还规定了一部分单位犯罪的特殊主体身份。

  • 标签: 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 特殊主体
  • 简介:将某些违反特定行政法规并造成某种严重后果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或者将某些违反特定行政法规的行为直接规定为犯罪,是国家刑罚权扩张的一种表现。环境犯罪的规定便是其表现之一。然而在人与环境关系日趋紧张的现代社会,这种做法无疑更好地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本文关于环境犯罪的定义、客体以及归责原则的研究,正是建立在这种价值判定之上。但同时也隐喻了一个问题:肯定环境刑法的预防功能却可能导致刑罚权的扩张,这是现行法律体系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之一。

  • 标签: 环境犯罪 预防 行政从属性
  • 简介:<正>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形式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任何新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不可避免地伴生出新的经济犯罪,公司犯罪便是公司这一新经济现象出现后的副产品。它严重阻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鉴于公司犯罪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经济犯罪现象,理论研究成果尚属空白,本文拟在比

  • 标签: 公司犯罪 犯罪行为 刑事立法 犯罪主体 公司制度 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