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度三甲基氯化锡(TMT)中毒患者4年间健康变化。方法于2016年8月,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重度TMT中毒患者分别编序号为1、2、3、4、5、6号,对患者在中毒后0.5、2、4年进行随访及对比分析,随访内容包括:症状程度、《简易精神智能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等。结果6例患者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及呕吐等症状逐渐减轻。1、2、3号患者的言语障碍、记忆力下降症状逐渐加重,MMSE及mRS评分逐渐降低;4、5、6号患者言语障碍好转,但记忆力下降、MMSE及mRS评分仍平定位轻度认识功能障碍。1、2、3号患者脑萎缩加重,表现为海马、颞叶、岛叶、小脑萎缩明显及脑室扩大;4、5、6号患者脑萎缩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度TMT中毒后期神经毒性症状仍然严重,且神经毒性时间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铟锡氧化物染毒致大鼠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制定铟职业接触限值以及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8月,选择6~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1.2 mg/kg)、中剂量组(3 mg/kg)和高剂量组(6 mg/kg),每组10只。常规饲养1周,给予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染毒,每周2次,间隔3 d,连续染毒12周。染毒期间每周称量体重,观察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后水合氯醛麻醉处死,留取肺组织、血清;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病理结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和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气管灌注纳米铟锡氧化物后,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基本完整,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肺泡腔内可见均匀一致、嗜伊红的无结构细颗粒状物质,有巨噬细胞增生并且可见巨噬细胞增多,以高剂量组较明显。对照组大鼠PAS染色阴性,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均可见PAS染色阳性物质。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SP-A、SP-D和KL-6均明显升高,血清中GM-CSF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肺泡蛋白沉积症可能与纳米铟锡氧化物致肺泡巨噬细胞破坏,巨噬细胞对表面活性物质代谢清除障碍,引起大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聚集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对接触者血钾、尿锡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探讨有机锡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5—8月某塑料制品厂急性TMT中毒事故中29名TMT接触工人的临床资料,对中毒患者临床特点、TMT接触人员的血钾、尿锡、血浆醛固酮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急性TMT中毒10例,中毒患者病程中均出现重度低钾血症(血钾<2.5 mmol/L),但中枢神经受损表现不明显,住院治疗后血钾于5~25 d后恢复;尿锡浓度与脱离接触TMT的时间(天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7,P<0.01);1例患者病程中血浆醛固酮异常增高;29例TMT接触人员,血钾偏低18例(62.1%),血钾与尿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15,P<0.01)。结论急性TMT中毒血钾降低与中枢神经受损程度不平行,血钾是有机锡接触人员良好的生物监测指标,接触有机锡后出现低钾血症,推测可能与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H-160氦氖激光联合锡类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锡类散治疗,研究组在针对性护理基础上行LH-160氦氖激光联合锡类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临床效果及医院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停止流涎时间及胃纳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溃疡面积增大、呕吐及无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H-160氦氖激光联合锡类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足口病的传播感染,因此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治疗手足口病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苏锡常地区绝经后女性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省太湖疗养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 423例,收集受检者心血管健康行为(体质指数、运动、饮食和吸烟)、心血管健康因素(血压、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及骨密度检测结果,7个因子按照定义分为理想、一般和差。按骨密度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1 305例、骨量减少组828例和骨质疏松组290例。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人群比较,年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运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受检者骨质疏松比例逐渐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运动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当年龄、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糖每增加1个单位时,受检者骨密度降低1个等级的OR值分别为1.17、1.25、0.92和1.23(均P<0.05);运动每降低1个等级,骨密度降低1个等级的OR值为0.58(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应积极调控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适当保持体重和规律运动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