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对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在科室进行治疗的90例中心静脉导管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抽样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观察分析常规护理和进行护理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概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感染发生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非常明显有效的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改善血流感染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不同治疗节点心理压力,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选取初诊建档、促排卵、取卵及胚胎移植四个节点的患者,依据半结构式题纲进行质性访谈,以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诊建档节点:复杂情感交织,污名化,经济压力;促排卵节点:孤独感,忧虑卵泡长势,自我发展受限;取卵节点:"零"卵无助感,低支持度;胚胎移植节点:臆想助孕失败,治疗与工作生活冲突,认知度高与误区并存。结论IVF-ET助孕患者不同治疗节点心理压力源不同,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治疗节点的感受,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助孕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3个中心城市(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及周边农村普通人群中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情况,寻找可能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期间,在内蒙古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3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农村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调查人群的AR相关信息,对调查人群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依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进行AR的诊断。监测同期3个地区每日气传花粉情况。采用SPSS 23.0对全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6 818份,其中有效问卷6 393份。问卷自报AR患病率为27.72%(1 772/6 393),确诊AR患病率为17.10%(1 093/6 393),其中常年性AR确诊患病率为1.83%(117/6 393);季节性AR确诊患病率为15.27%(976/6 393)。女性AR确诊患病率高于男性(19.19%比15.34%,χ²=16.594,P<0.001);在36~45岁、46~55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确诊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7%比9.73%,14.13%比7.25%,χ²值分别为23.848、18.772,P值均<0.001)。少数民族确诊患病率高于汉族,城市确诊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13%比16.20%,27.27%比9.71%,χ²值分别为24.516、336.024,P值均<0.001)。AR患者鼻部主要症状依次为喷嚏(91.31%)、鼻塞(85.91%)和鼻痒(85.00%);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变应性结膜炎(73.99%)。哮喘(OR=6.629)、食物过敏(OR=3.236)、药物过敏(OR=1.786)、应用抗生素(OR=1.553)、近期家庭装修(OR=2.307)、吸烟(OR=1.322)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SPT阳性反应比例最高者为黄花蒿(80.15%)。内蒙古地区AR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高峰期均集中在7~9月,与气传花粉监测的第二个高峰期一致。结论内蒙古地区中心城市及农村AR的患病率为17.10%,黄花蒿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花粉变应原。哮喘病史、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抗生素应用、家庭装修、吸烟史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 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例,刀刺伤62例,其他伤(重物砸伤、摔伤)207例;患者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4.9±8.5)分;Glasgow昏迷评分为(12.6±3.6)分。均采用综合医院内部创伤中心模式的多学科诊疗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救治。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病例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101例,病死率为8.1%。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重度颅脑损伤(56例)、失血性休克(26例)、多器官衰竭(11例),其他(8例)。结论我国创伤中心的建立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推广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100名100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BCVA、屈光度、微视野、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其中,男性42名,女性58名;平均年龄(46.4±14.7)岁;平均屈光度(-1.02±1.99)D;平均AL (23.22±0.47)mm;平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0.38±0.13)mm2。采用MP-3微视野计行中心固视检查,检查结束后设备自动拍摄高清眼底像,并自动计算视网膜中心固视点。通过Nidek Overlay功能性多模式影像平台对包含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图像进行叠加,观察两者位置关系,并测量两者间距离。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和年龄、屈光度、FAZ面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试眼视网膜中心固视点均在黄斑小凹范围内,但与黄斑中心凹中心位置不重合。100只眼中,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位于鼻侧、下方、颞侧、上方分别为53、23、15、9只眼。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中心平均距离为(158.31±71.56)μm。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和年龄(r=0.140 )、屈光度(r=-0.009)、FAZ面积(r=0.038 )均无相关性(P=0.165、0.932、0.707 )。结论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以中心凹鼻侧多见。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国内外优秀放疗中心肿瘤放疗专科医师培养经验,为中国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基地医师培养体制提供改进的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邮件和在线调查,收取中国6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和欧美5家肿瘤专科中心的住院医师及教师反馈,描述和比较培养模式。结果中国26位住院医师和23位教师参与调查。国外20位住院医师和1位教师回答问卷,并反馈4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文件。中国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分成2个阶段,本研究结果反应第一阶段情况。在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培养形式、轮转培养规则以及考核设置上中国与国外相同。但中国比国外规范化培训时长少(2~3年比4~5年)。中国项目覆盖主要常见病种;国外按照病种轮转保证每个病种的实践。中国工作量多数为40~60 h/周,国外住院医师工作时间多依照本地法规要求,但美国纽约项目长达60~80 h/周。结论中国6家肿瘤中心放疗专科医师培养第一阶段在总体目标、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向上与欧美优质项目相似,但在项目总时长尤其是放疗科内轮转时长和按照病种轮转方面低于欧美项目。
简介:摘要2021年6月3日至24日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片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区域封控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血透中心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流程,开展了接诊流程制定、职工培训、患者告知及管理、新收治患者流程制定、清洁消毒规范制定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血液透析中心来自封控区域的中高风险患者近25例,新收入患者10余例,隔离病区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约10例次。所有患者的核酸筛查、透析治疗、分诊风险甄别、消毒隔离有序进行。在此期间,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或社区内感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封控区域内,血透中心制定关键流程、严格把关核酸筛查、多方位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消毒隔离措施、隔离病区的设立等,可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病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对于心肌病的认识存在欠缺,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治疗和管理不规范;而且,我国尚缺乏关于心肌病中心建设的经验。因此,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家工作组(NCCQI-HF)制定了国家心肌病中心(NCMC)认证标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诊治,患者的随访,患者和家庭成员的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心肌病及心肌炎医疗质量评价、控制与改进。拟在此基础上开展NCMC建设及认证工作,并采集和分析病例资料,旨在提高我国心肌病的诊治和研究水平,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