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心监测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措施,通过胎心监测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并及时干预,但随着胎儿监护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种类多样化,过度监护导致过度干预等问题日渐显露。本文对不同类型的胎心监测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讨论。

  • 标签: 胎心监测方法 电子胎心监护 间断胎心听诊 围产儿死亡率
  • 简介:摘要CT是诊断胃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无创等优势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支持,可通过形态学特征、密度及强化方式等多角度阐述病情的变化,有助于诊断胃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以及评估化疗疗效等。本文就目前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对CT在该领域应用价值的认识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是一种定量磁共振成像(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QMRI)技术,可以量化组织的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SyMRI在颅内疾病的诊断及脑实质发育的检测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为止,SyMRI依旧作为较新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扫描技术,应用在部分实质脏器的疾病诊断中。作者主要就SyMRI的基本原理、可重复性研究、脑部及其他实质脏器扫描中的应用做出简要的介绍,阐述了SyMRI扫描后呈现图像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SyMRI技术未来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集成磁共振 扫描技术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形态学评估是人类体外受精胚胎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方法,在受精之前的卵母细胞阶段、受精后的原核期阶段、胚胎分裂后的卵裂期阶段以及囊胚期阶段对胚胎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质量进行分级,选择发育潜能良好的胚胎进行移植或者冷冻。胚胎形态学评估虽然存在主观因素影响,且缺乏动态连续观察等缺点,但是其对胚胎无损伤、操作简单、快速价廉的优点使其在胚胎实验室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人类胚胎形态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形态学评估 卵母细胞 原核 卵裂期 囊胚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放射平片与CT临床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所纳入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分为对照组(放射平片检查方式)和观察组(CT检查方式)。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可以得知,对照组患者经过诊断之后,其脊柱和中柱准确率显著小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具备意义(P<0.05)。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评分进行对比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诊断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大,具有意义(P<0.05)。结论:结合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结果可以得知,采取CT检查方法,其准确率明显高于放射平片,同时可以全方面反映患者的具体损伤状况,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放射平片;CT检查方法
  • 作者: 陈司霖 唐源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疗科 518116
  • 简介:摘要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是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既往对于EMVI的评估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的分析,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可以准确评估EMVI的状态(mrEMVI)。mrEMVI状态是直肠癌重要的预后指标,mrEMVI阳性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明显较高。本文对EMVI的诊断特点、临床意义和对治疗模式的影响进行综述,对EMVI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肠壁外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与髋部骨折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风险的关系及乳酸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 004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乳酸值,根据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是否高于2 mmol/L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得出乳酸预测髋部术后30 d及术后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乳酸水平(1.84±0.84)mmol/L,术后第1天(1.89±0.77)mmol/L,术后第3天(1.79±0.78)mmol/L,术后第5天(1.75±0.72)mmol/L。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高于2 mmol/L的患者272例,发生率为27.1%(272/1 004)。高乳酸血症组272例,男90例,女182例;年龄(80.54±8.2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68例,股骨颈骨折104例;对照组732例,男239例,女493例;年龄(79.82±8.0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416例,股骨颈骨折316例。高乳酸血症组术后30天(12.5%,34/272)、1年(29.4%,80/272)病死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病死率[1.2%(9/732)和10.8%(79/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8,51.581;均P<0.001)。高乳酸血症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7%(78/272),显著高于对照组(22.3%,163/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3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住院时间[(13.95±9.02)d]长于对照组[(12.53±7.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36)。乳酸水平可以预测髋部骨折术后30 d死亡风险(P<0.001),预测的截断值为2.25 m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1、0.8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P<0.001)。结论髋部骨折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高,高乳酸血症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30 d和1年死亡风险高,可以使用乳酸水平(2.25 mmol/L)来预测髋部骨折术后30 d死亡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组肾盏的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0例,女320例;年龄(52.4±11.9)岁。患者两侧均有肾,501例集合系统正常,139例有轻度积水。对患者的CTU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脊柱为标记在立体空间旋转集合系统图像,模拟俯卧体位。采取两人阅片方式,观察俯卧位肾盏的影像学形态,统计左、右侧各640个肾后组肾盏的分型。依据肾盏形态及其对手术通道建立的影响,将后组肾盏分为3个类型。壶腹型:肾盂形如壶腹,肾盂直接与杯口状肾小盏相连,没有明显的肾大盏。经典分支型:≥2个肾大盏呈分支状汇集形成肾盂。细长分支型:肾大盏呈分支状,至少有1个肾大盏轴线长度≥0.9 cm且盏颈宽度≤0.3 cm。依据后组肾小盏从属肾大盏的关系,又将经典分支型分为a、b、c 3种类型,包括7个亚型。仅来源1组肾大盏为a型,同时来源于2组肾大盏为b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下3组肾大盏为c型。a型包含3种亚型,仅来源于上组肾大盏为a1型,仅来源于中组肾大盏为a2型,仅来源于下组肾大盏为a3型。b型也分为3种亚型,同时来源于上、中组肾大盏为b1型,同时来源于中、下组肾大盏为b2型,同时来源于上、下组肾大盏为b3型。c型无相应亚类。结果本组640例(共1 280个肾)均有后组肾盏。后组肾盏的形态学分型中壶腹型占8.83%(113/1 280),其中2个肾小盏占比最高(5.63%,72/1 280);经典分支型占71.25%(912/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31.17%,399/1 280);细长分支型占19.92%(255/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9.92%,127/1 280)。经典分支型的解剖学分型中a型占20.50%(187/912),b型占66.45%(606/912),c型占13.05%(119/912)。a1、a2、a3型的比例分别为4.06%(37/912)、6.14%(56/912)、10.31%(94/912)。b1、b2、b3型的比例分别为2.03%(21/912)、7.46%(68/912)、56.69%(517/912)。结论后组肾盏结构复杂,变异极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组肾盏,后组肾盏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后组肾小盏占比最高。经典分支型解剖学分型以b3型占比最高。后组肾盏分型可为PCNL从后组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

  • 标签: 集合系统 三维重建 俯卧位 后组肾盏 解剖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咽癌患者早期行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231例下咽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下咽癌患者和伴同时性食管癌(包括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以及胃镜检查与全身PET-CT检查的同时性食管癌和同时性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结果下咽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38.96%(90/231)。伴同时性食管癌62例,五年生存率为27.42%(17/62);不伴同时性食管癌169例,五年生存率为43.20%(73/169)(χ2=4.747,P=0.029)。伴同时性早期食管癌患者49例,五年生存率为30.69%(17/49);伴同时性进展期食管癌患者13例,无一例生存期达到五年,与伴同时性早期食管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同时性食管癌胃镜检查检出率为26.84%(62/231),其中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21.21%(49/231);同时性食管癌全身PET-CT检查检出率为14.29%(33/231)(χ2=11.14,P<0.01),其中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8.66%(20/231)(χ2=14.328,P<0.01)。结论下咽癌伴同时性食管癌风险高,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下咽癌患者早期行胃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同时性食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下咽肿瘤 胃镜检查 下咽癌 同时性食管第二原发癌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着点炎在银屑病(psoriasis,PsO)中的显著性及高频超声在筛查亚临床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的价值;设计并探讨附着点炎半定量评分在评估亚临床PsA结构损伤程度及疗效改善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5例PsO患者为PsO组,5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为OA组,同期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被检查者远端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jiont,DIP)指伸肌腱附着点炎患病率。设计超声附着点炎半定量评分,探究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比较银屑病甲同DIP附着点炎的相关性。结果PsO组与OA组及对照组中DIP附着点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sO组治疗前后DIP附着点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O组治疗前后DIP附着点炎评分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评分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性(rs=0.538,P<0.001),与银屑病甲严重指数评分具有极强的相关性(rs=0.877,P<0.001);PsO组中有甲病手指同无甲病者附着点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O组中无甲病手指同对照组中无甲病手指的附着点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附着点炎是PsO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本研究设计的附着点炎半定量评分与临床评分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评估亚临床PsA结构损伤。此外,DIP附着点病变有可能与银屑病甲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 标签: 高频超声 附着点炎 亚临床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甲
  • 简介:摘要唾液与血液、尿液等其他体液一样,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其中唾液尿酸可以被检出。唾液尿酸与血清尿酸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血清尿酸。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还发现唾液尿酸具有血清尿酸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与青少年高血压、青少年体脂积累和子痫前期等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相关性,推测唾液尿酸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关于唾液尿酸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唾液尿酸 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 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远像光屏进行阅读学习的效果与舒适性。方法前瞻性交叉试验。于2021年7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招募成年受试者39人,男性16人,女性23人,年龄(26.4±4.5)岁。按区组随机方法决定先用印刷品阅读(19人)和先用远像光屏阅读(20人),先后阅读打印在纸张上(印刷品)的和显示在远像光屏上的数字校正表,之间休息2 h。记录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正确率,记录每次阅读前后的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屈光度数、闪光融合频率(CFF)、视疲劳评分、立体式锐度等的变化值。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受试者阅读印刷品的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2±11.6)组/min、80.7%±13.3%和(32.4±7.4)组/min,阅读远像光屏的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7±11.1)组/min、76.4%±12.6%和(31.1±6.4)组/min,阅读速度(t=-0.462,P=0.648)和阅读效率(t=1.954,P=0.0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32)。受试者在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和左眼视力分别下降0.014±0.032、0.013±0.050,而阅读远像光屏后分别提高0.007±0.033、0.00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t=2.592,P=0.013;左眼t=2.154,P=0.038)。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左眼近视度数分别增加(0.07±0.29)和(0.06±0.24)D,阅读远像光后则分别增加(0.01±0.29)和(0.02±0.28)D;阅读印刷品后CFF降低(0.1±1.0)Hz,阅读远像光屏后增加(0.3±1.2)Hz;阅读印刷品和远像光屏后视疲劳主观量表评分均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远像光屏进行阅读不影响阅读效率或额外增加视疲劳的程度,能够避免近距离阅读印刷品引起的视力的下降。

  • 标签: 近视 阅读 视敏度 远像光屏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研发新型生物标志物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早诊早治对于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糖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于探索糖蛋白质在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肿瘤临床诊断中的糖蛋白质标志物,分析了其诊断方法、问题与挑战;介绍针对糖蛋白质研究的相关技术,包括高通量组学和单一糖蛋白质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技术发现肝癌潜在的糖蛋白质标志物;并且展望糖蛋白质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潜力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糖蛋白类 诊断 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用于胃癌化疗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化疗的13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指导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症状困扰程度、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SAS、MUNSH、FACT-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SAS量表心理症状困扰、生理症状困扰、总困扰指数及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76、9.312、8.794、9.217;P<0.01)。干预后观察组MUNSH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0,P<0.01)。干预后观察组FACT-G量表生理维度、社会及家庭维度、情感维度、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54、9.299、5.246、5.975;P<0.01)。结论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用于胃癌化疗患者,能够减轻其疾病困扰程度、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化疗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 疾病症状困扰 主观幸福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3.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并诊断为CSP共3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利用扫描仪器GE 750 W获取所有病例盆腔MRI图像,分析病灶特征、生长方式、有无血管流空、孕囊与瘢痕相交长度及孕囊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及收集临床相关治疗方案。结果在MR上孕囊可表现为单纯囊性及混杂包块型,混杂包块型较单纯囊性妊娠囊有更大的最大径、孕囊体积以及与子宫瘢痕相交长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孕囊的生长方式上可分为外生型及内生型,外生型较内生型孕囊血供更为丰富,距子宫浆膜面距离更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1~ 3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至正常值,预后良好。结论磁共振对CSP患者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病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定制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釉丛蛋白(TUFT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和Oncomine数据库中,有关肝癌及非癌组织TUFT1 mRNA表达的生物信息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自身配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132例HCC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析肝组织中TUFT1表达情况。按IHC染色强弱程度将肝癌分为高TUFT1表达组和低/不表达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5年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U检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IHC染色显示癌组织TUFT1定位于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其表达阳性率在肝癌组为87.1%,显著高于癌旁组的64.4%(χ2 = 18.563, P < 0.001)。肝癌患者TUFT1表达强度与HBeAg阳性(χ2 = 4.080, P = 0.043)、瘤体大小(χ2 = 9.388, P = 0.002)、伴有血管侵犯(χ2 = 14.885, P < 0.001)、TNM分期(χ2 = 13.516, P < 0.001)及患者伴腹水(χ2 = 5.940, P = 0.015)等显著相关;高TUFT1表达与患者的OS和DFS均呈负相关(P < 0.001)关系。结论TUFT1过表达与HBV复制、血管侵犯及预后差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癌诊断与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预后 釉丛蛋白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 nm的微小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作为信息物质交换的转运载体,在调控生物分子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CC外泌体功能包括胞间信息交换、新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与多药耐药等,可介导微小RNA(miRNA)转化以调控肿瘤进展的微环境,进而影响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学行为。外泌体源性miRNA可用于HCC监测或为早期诊断潜在特异标志物,且可作为HCC治疗靶目标,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现综述HCC外泌体源性miRNA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 靶向治疗 外泌体 微小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