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血液学等多领域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该技术可以定量检测和分析眼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各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比较,流式细胞术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通量高等优点。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内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眼内淋巴瘤、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等眼部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细胞亚群分析中,对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眼内液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探寻一种可以简洁、快速、准确定量分析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输注后在患者体内骨髓或外周血中CAR-T细胞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256例患者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检测结果。256例患者均为CAR-T细胞输注后生存期超过1个月。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8例,淋巴瘤患者70例。通过形态学方法分析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形态学特征、阳性率及检出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 L检测分析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阳性率及检出率。采用χ2检验分析2种方法联合分析检出率与单一方法分析检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CAR-T细胞具有显著形态学特征,与正常淋巴细胞存在明显形态学差异。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或骨髓CAR-T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8.28%(226/256)和79.29%(203/256)。2种方法联合分析,CAR-T细胞检出率可达99.22%(254/256)。两种方法联合分析比单一方法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外周血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1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标本第7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9.50%与10.23%,第15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13.50%与15.19%,第21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8.00%与10.07%。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标本第7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12.00%与11.22%,第15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21.00%与23.10%,第21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13.50%与10.91%。70例淋巴瘤患者标本第7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7.50%与10.35%,第15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00%与10.35%,第21天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50%与5.69%。不同疾病患者标本在第15天左右CAR-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结论2种方法联合检测外周血或骨髓CAR-T细胞的检出率较单一方法检测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建立一种检测胰岛β细胞去分化状态的方法。方法实验研究。常规培养胰岛Min6(小鼠β细胞系)、αTC1-6(小鼠α细胞系)、HepG2(人肝癌细胞)和F9细胞(小鼠畸胎瘤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棕榈酸(PA)过夜处理Min6细胞制备β细胞去分化模型。细胞染色采用抗-嗜铬粒蛋白A(ChgA)、抗-胰岛素(Ins)、抗-胰高血糖素(Gcg)、抗-SRY盒转录因子9(Sox9)和抗-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n6细胞高度表达Ins和ChgA,αTC1-6细胞高度表达Gcg,HepG2细胞高度表达Sox9,F9细胞高度表达Oct4,阳性率在90%左右。炎性因子(IL-1β+TNFα)处理Min6细胞导致Ins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92.775%±1.702%比97.125%±0.246%,P=0.045),Sox9染色阳性细胞增加(41.675%±0.390%比25.875%±3.348%,P=0.003),但ChgA和Oct4染色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PA处理Min6细胞后,Gcg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上升(54.500%±3.597%比41.160%±3.007%,P=0.02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的趋势一致。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可检测各去分化模型中不同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判断胰岛β细胞的去分化状态提供了新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如何提高流式分选试验分选得率和纯度的问题,建立高效的流式细胞分选条件,为流式分选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设计以BD FACS Sorp Aria II为例,首先以微球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经检测不同分选速率、不同分选模式及不同喷嘴条件下的分选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优化的条件尝试高效分选naïve T细胞。结果70 μm喷嘴,purity模式下,flow rate 1.0、3.0、5.0、7.0 4种速率的分选纯度均达到98%以上,但flow rate值越高,分选得率越低。不同分选模式分选时,yield模式的分选效率和得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9.67±0.33)%、(79.78±7.14)%,但其纯度显著低于另2种模式(均P<0.05)。3种喷嘴条件下分选后的纯度均达到98%以上,且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选原代naïve T细胞,70 μm喷嘴,flow rate1.0,purity模式条件最合适。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随着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BAT)作为一种体外激活试验,已成为诊断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新型方法。将BAT标准化,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及过敏机制的探索这一过程非常重要。该文就BAT的主要原理及其在过敏性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及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CSS)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初诊MDS患者资料41例,非MDS患者20例,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S与非MDS患者进行比较,原始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均P<0.05),原始细胞群比例在MDS-MLD、MDS-EB1、MDS-EB2亚型间逐渐升高,在MDS-MLD与MDS-EB1、MDS-MLD与MDS-EB2、MDS-EB1与MDS-EB2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粒细胞在MDS-MLD与MDS-EB2、MDS-EB1与MDS-EB2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群比例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FCSS≥2分时,FCSS对MDS诊断的特异性为90.25%,敏感性为85.40%。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及FCSS对诊断MDS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且实用性强。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领域新的免疫治疗明星治疗技术,2017年至今已经有5款CAR-T细胞产品获批上市。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良性、快速、高效的互动也发现并解决了很多新的科学问题,大大拓展了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的应用领域。MFC贯穿了CAR-T细胞制备、改进和功能评价、质量控制、体内存续、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估监测全过程。CAR-T细胞高精度的靶向治疗所带来的新的临床问题,对流式细胞术从业人员采用MFC进行肿瘤准确免疫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监测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疾病阶段,全面评估机体精细免疫功能状态的需求。靶向治疗时代,实验室和临床的及时沟通交流,对于获取正确MFC检测结果、辅助临床个体化诊疗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分析小鼠角膜组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技术和方法。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5只,使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层,生成直径2 mm的创面,在创伤后18 h切除带有完整角膜缘的小鼠角膜,采用胶原酶I和DNA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单细胞悬液,采用FACSCanto流式细胞分析仪画门技术分选角膜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另取6只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组和正常组,每组3只,使用抗CD45、Ly6G和CD11b荧光抗体进行角膜细胞染色,计数并比较未创伤和创伤角膜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角膜组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分析流程。CD45+细胞占角膜组织所有细胞的比例为(20.93±1.72)%,在角膜CD45+细胞群中可分选出Ly6G+ CD11b+双阳性嗜中性粒细胞群,Ly6G+和CD11b+细胞在CD45+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50±3.25)%和(93.40±4.53)%,Ly6G+和CD11b+共阳性细胞占角膜组织CD45+细胞的比例为(67.33±2.80)%。创伤后18 h,角膜中角膜缘募集嗜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51.47±10.82)%,多于正常角膜的(15.3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9,P<0.01)。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创伤角膜中嗜中性粒细胞群,为进一步评价不同原因造成角膜炎症反应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基于荧光素二乙酸酯(FDA)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混合菌液中活菌比例的性能,为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与分析MTB异质性耐药方法的创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株1麦氏浊度MTB纯培养活菌悬液和其相应的1麦氏浊度85℃加热30 min处死的MTB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MTB死活菌混合菌液(其中活菌比例分别为100%、75%、50%、25%和0%),应用FDA分别对其进行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MFI),求其与对应100%活菌样本MFI值的比值来模拟MTB异质性耐药检验中的FDA敏感指数,双变量直线回归分析得到敏感指数与实际活菌比例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另外10组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中MTB活菌比例。结果(1)死菌与活菌MTB样本经FDA染色后MF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用于区分死菌与活菌的界值为1 834,用该界值鉴定其余20个死、活未知的MTB样本,其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FDA染色能够明确鉴别MTB的死、活。(2)10组已知活菌比例的MTB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经FDA染色后各比例之间MF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指数(Y)与混合样本中活菌比例(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Ŷ=0.986X+0.016,该直线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应用这种染色方法对其余50个MTB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进行检测,计算活菌比例与实际活菌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FDA染色方法的流式细胞术可用于MTB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中活菌比例的检测。结论通过基于FDA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具有准确检测MTB混合菌液样本中活菌比例的潜力,该方法在MTB异质性耐药检测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是CNS受累的金标准,但其灵敏度较低。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MFC)显示出比CSF细胞学更高的灵敏度。CSF细胞学检查阴性而MFC阳性的隐匿性CNS累及,同显性CNS累及一样,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高风险相关。然而,由于CSF标本的特殊性——细胞数量少、活性低、干扰细胞多等因素,使得CSF的MFC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亟须规范血液系统恶性肿瘤CSF的MFC检测。明确标本运送、抗体选择、阳性阈值设定等方面的标准措施,并规范报告分析、加强人员培训。这些措施将大大提高MFC在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CNS累及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工智能(AI)模型,评价AI辅助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诊断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方法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B-ALL MRD随访病例227例标本进行AI应用探索性研究,以多维空间密度分布的非监督学习分群聚类算法为基础,对MFC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参考人工逻辑设门思路和细胞的抗原表达水平,应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监督学习算法判别细胞分类,并将AI分析B-ALL MRD结果以二维图、降维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SNE)和热图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与人工分析比较,评价AI辅助MFC诊断B-ALL MRD的性能和一致性。结果AI分析可快速检测出骨髓中B细胞系各阶段淋巴细胞和B-ALL MRD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且在多次重复检测时各参数差值的变异系数(CV)均为0。AI分析速度较传统人工分析提高4~5倍。与人工分析比较,AI分析B-ALL MRD细胞的查全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82.44%。经人工审核后的AI分析结果再与人工分析比较,去除了假阳性,其查准率(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可达100%。人工审核后的AI分析B细胞系各阶段淋巴细胞和B-ALL MRD细胞的百分比与人工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AI模型数据分析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具有较高的查全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用于基于本研究的8色抗体组合方案辅助MFC诊断儿童B-ALL MRD。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布鲁菌Omp31的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布鲁菌抗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方法,分析该方法在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临床样本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牛种布鲁菌2308、104M、S19,羊种布鲁菌M5-90和猪种布鲁菌S2共5个菌株,经超声破碎,获得其菌液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已制备的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对上述5个菌株的识别能力。构建Omp3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mp31)并转染人胚肾细胞(293F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Omp31蛋白的表达。羊种布鲁菌弱毒疫苗株M5-90侵染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构建含菌单核吞噬细胞。将5H3抗体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或藻红蛋白(PE)标记,采用FCM,利用FITC-5H3抗体检测pcDNA3.1-Omp31转染293FT细胞和含菌单核吞噬细胞,鉴定该抗体对细胞内布鲁菌抗原的识别能力,初步建立FCM的检测方法,并测定FITC-5H3抗体在FCM中的灵敏度。利用双抗体(PE-5H3和FITC-CD14)的流式细胞染色测定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析该方法应用于人布病临床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不仅能识别羊种布鲁菌M5-90菌株和猪种布鲁菌S2菌株,还能识别缺失Omp31基因的牛种布鲁菌2308、104M、S19菌株。FITC-5H3抗体可用于流式细胞染色识别细胞内的布鲁菌抗原,表达Omp31的293FT阳性细胞比例约为59.3%,疫苗株M5-90侵染的THP-1阳性细胞比例约为6.2%,检测293FT阳性转染细胞的灵敏度为4%。初步建立了基于PE-5H3和FITC-CD14的双抗体染色的FCM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布病患者PBMCs中的双抗体阳性细胞比例(1.93%)高于健康人群(< 0.30%,阴性)。结论利用FCM,初步建立了荧光素标记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检测细胞内布鲁菌抗原的方法,并发现5H3抗体能识别牛种布鲁菌,弥补了布鲁菌抗原检测中Omp31的应用缺陷。此方法的建立为布病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策略,为检测试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材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固维持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脑脊液流式细胞术阳性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阳性(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iltration,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巩固维持期ALL 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免疫分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NSI+患儿预后因素。结果12例巩固维持期CNSI+的患儿,以男性为主,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初诊高白细胞数(χ2=6.374,P=0.012)、激素预治疗不敏感(χ2=5.048,P=0.025)、流式脑脊液异常细胞比率升高(≥60%,χ2=7.024,P=0.008)、出现CNSI+时间≤14个月(χ2=4.873,P=0.027)以及复杂核型(χ2=9.356,P=0.002)等是预后不良因素。其中,复杂核型是巩固维持期CNSI+患儿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17)。结论ALL巩固维持期脑脊液流式检测CNSI+患儿,预后差。强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及全身化疗是巩固维持期CNSI+患儿重要治疗方案,对于单纯骨髓或骨髓合并髓外复发的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色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微小残留病变(MRD)在 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 细胞)治疗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7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r/r B-ALL患者37例,年龄15(6,19)岁,其中男24例,女13例,均为经CD19-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allo-HSCT治疗的患者。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以胞浆CD79a抗体设B细胞门监测患者在CART治疗前第0天、治疗后第15天、第28天及移植后骨髓、脑脊液样本、组织样本的MRD值评估肿瘤细胞残存以及肿瘤累及位置,监测CD19阳性B细胞在移植前恢复情况及CD19阳性B细胞恢复距离CAR-T细胞回输天数评估CAR-T细胞实际杀伤效果,同时进行患者各时间点外周血CAR-T细胞计数等。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单因素累积生存差异。结果(1)37例患者中8例死亡,29例存活。5例患者移植后复发,其中复发患者4例死亡,1例存活。(2)死亡组患者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到桥接移植前MFC-MRD阴性缓解率为5/8,低于存活组28/29(χ2=7.540,P=0.006);回输第15天阴性缓解率为3/8,低于存活组24/29(χ2=6.512,P=0.011);回输第28天阴性缓解率为3/8,低于存活组26/29(χ2=10.065,P=0.002)。而死亡组伴髓外MFC-MRD阳性肿瘤浸润率为(7/8)高于存活组(14/29)(χ2=3.931,P=0.047)。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死亡组CD19阳性细胞恢复时间即CAR-T细胞可对CD19阳性细胞杀伤时间42.00(30.00,49.00)d短于生存组55.00(41.50,73.50)d(Z=0.022,P=0.020)。结论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者微小残留病变发现,在CD19-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到桥接allo-HSCT前、回输第15天、回输第28天等时间点,阳性结果均提示预后不良。这一结果为临床进行对症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以及Treg水平与最佳疗效及治疗反应的联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至2021年在武汉同济医院接受CD19/CD22 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2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依据Lugano修订版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将入组患者按照最佳疗效分为治疗后完全缓解(CR)组8例,部分缓解(PR)组7例及无效组(NR)8例。收集武汉同济医院同期16例未进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期间不同时间段,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比例(Treg/CD4+T)、占淋巴细胞比例(Treg/Lym)、占白细胞比例(Treg/WBC)及Treg绝对数(Treg#),分析Treg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回输前后不同时间段内Treg占比及绝对数在不同最佳疗效患者组别中的差异。根据CAR-T细胞回输后1~15 d内Treg占比和绝对数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11例及高水平组12例,比较各组间CAR-T拷贝数峰值、铁蛋白峰值、白细胞介素6(IL-6)峰值的统计学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Cox-Stuart趋势存在性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23例患者,清淋预处理后CAR-T细胞输注前Treg/CD4+T及Treg/Lym均值分别为(20.42±7.96)%及(13.61±7.13)%,显著高于对照组Treg/CD4+T均值[(7.33±3.61)%,t=5.893,P<0.001]及Treg/Lym均值[(1.91±0.90)%,t=6.53,P<0.001]。同期Treg#均值(1.81±1.52)/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13.66±9.89)/μl,t=4.261,P<0.001]。回输CAR-T细胞后,Treg/CD4+T与Treg/Lym均有降低趋势(P<0.001),Treg/WBC有升高趋势(P=0.01)。最佳疗效为CR组的患者回输前Treg/CD4+T(12.87±1.93)%、Treg/Lym(6.35±2.84)%、Treg/WBC(0.05±0.05)%均值均明显低于PR组[(29.68±5.49)%(P<0.01),(21.85±2.10)%(P<0.01),0.50±0.69(P<0.05)]。回输CAR-T细胞后1~15 d内Treg/CD4+T均值较低的患者,CAR-T拷贝数峰值更高(P<0.05)。结论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Treg/CD4+T与Treg/Lym先增高后降低。预处理后CAR-T输注前外周血Treg细胞占比较低的患者疗效更好,CAR-T 输注后早期Treg/CD4+T 水平相对低的患者CAR-T 细胞的扩增更好,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Treg比例进行动态监测,对免疫治疗最佳疗效以及治疗反应的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最瞩目的成就之一,流式细胞术(FCM)在CAR-T细胞的设计构建、患者入组、CAR-T细胞产品的性能检测、治疗后疗效评价、免疫功能评价、复发机制研究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各个环节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广与规范FCM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相关实验室检测中的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组织了“流式细胞分析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专题报道,多篇文章分别涵盖FCM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中应用的多个方面,包括专家共识、继续教育、专家述评、微小残留病检测、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检测等,以期促进FCM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中应用的规范化,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大的帮助。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大部分AML成年患者经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CR),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在3~5年内复发。由于微小残留病(MRD)与AML患者复发风险增加,以及生存期缩短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对AML患者进行治疗后MRD监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是一种基于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的MRD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性价比,以及实时、快速等优点,适用于绝大部分AML患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笔者拟就目前应用MFC监测AML患者MRD的原理及策略、优势及临床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其临床应用的促进方法等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