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Legg-Clavé-Perthes disease,LCPD)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扁平髋、股骨头软骨病、股骨头幼年变形性骨软骨炎等,1910年Legg(美国)、Clavé(法国)和Perthes(德国)3位研究者发现并报道,简称Perthes病,发病年龄以4~8岁最常见,男女比例为5∶1,单侧多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为0.2/100 000~19.1/100 000[1,2]。近年来,国际Perthes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Perthes Study Group,IPSG)对该病有更进一步的研究。IPSG成立于2012年,由来自超过10个国家的40多位儿童骨科医生及研究者组成,该组织为患儿及医疗社区普及Perthes病的客观以及循证医学知识,并致力于探索该病的未知领域,并通过共同研究后解决这些问题。现就该组织对Perthes病分型、治疗、影响及评估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华法林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患者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升高(INR>3.5)的患者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出血,分为非出血组和出血组。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共纳入201例患者,非出血组126例,出血组75例;大出血12例,轻微出血63例。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出血史及首次应用华法林的比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出血组合并肝功能异常比例[7.14%(9/126)]、肾功能不全的比例[11.90%(15/126)]、贫血比例[4.76%(6/126)]、合并低蛋白血症比例[4.76%(6/126)]及感染性疾病比例[20.63%(26/126)]均低于出血组[16.00%(12/75)、32.00%(24/75)、29.33%(22/75)、16.00%(12/75)、44.00%(33/75);χ2值分别为3.942、12.140、23.675、7.283、12.377,均P<0.05]。共筛选出对华法林有影响的药物54种,合并应用最多的是心血管系统药物(162例,占80.60%)、血液系统药物(155例,占77.11%)、抗感染药物(112例,占55.72%)、消化系统药物(82例,占40.80%)、内分泌系统药物(56例,占27.86%)。轻微出血组和大出血组的INR最高值[4.58(3.94, 5.90)、4.96(4.03, 8.27)]、HAS-BLED评分[3.00(2.00,3.00)、3.00(2.25,3.00)分]高于非出血组[4.00(3.74, 4.35)、2.00 (1.00,3.00)分,均P<0.01],而轻微出血组及大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服用华法林患者INR升高因素较多,如肝肾功能异常、贫血、低蛋白血症、应用抗菌药物等,对患者合并用药需谨慎。
简介:摘要2021年重症医学的相关进展仍然鼓舞人心:时隔4年"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更新发布;在心肌梗死患者的限制性输血、外周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肝素雾化吸入与呼吸驱动压作用、低氧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低氧合目标、非ARDS呼衰患者的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重症患者的轻度镇静乃至非镇静策略、脓毒症与ARDS的表型研究和机器学习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好的临床证据。但在液体复苏时平衡盐的使用、心肺复苏或脑外伤的低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肾上腺髓质素抗体adrecizumab治疗及耦联血浆滤过吸附(CPFA)疗法、急性低氧性呼衰患者实施体外二氧化碳去除(ECCO2R)和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持续输注高渗盐水等措施方面呈现阴性结论。未来,依从于"明智选择"原则的个体化诊治方案将成为重症医生日常实践的场景。
简介:摘要2020年国际重症医学主要进展有:对强制施行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策略效果的反思仍在继续;以大剂量维生素C为代表的"代谢复苏"疗法未能获得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目前有证据表明地塞米松、瑞德西韦或干扰素β-1b(IFNβ-1b)、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较有希望;无论是机械通气患者还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保守性氧疗均未见显著优势;机械通气的肺-膈保护性通气理念值得期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高危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干预时间均无阳性证据;同样,对重症急性肾损伤(AKI)积极的肾脏替代治疗(RRT)时机也未显示出阳性疗效;最后,人工智能在ARDS分型以及预测脓毒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初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预测华法林治疗患者抗凝强度的效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纳入华法林治疗(2.5 mg/d,连续口服7 d)住院患者137例,分别于用药3 d和7 d时监测INR。Pearson相关分析3 d时INR(INR初始)与7 d时INR(INR7 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NR初始预测服华法林7 d时患者不同抗凝强度的能力。结果(1)INR初始和INR7 d分别为(1.66±0.42)和(2.28±0.6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01)。(2)服用华法林7 d时未达抗凝强度(INR<1.5)者12例,低抗凝强度(1.5≤INR<2.0)者33例,标准抗凝强度(2.0≤INR≤3.0)者80例,高抗凝强度(INR>3.0)者12例。(3)INR初始预测7 d时患者≥低抗凝强度、≥标准抗凝强度和高抗凝强度的AUC分别为0.789、0.801和0.899,与随机面积0.5比较,P<0.01。(4)当INR初始1.388作为最佳截断值时(Youden指数最大),预测患者≥低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744、0.750和74.45%;当INR初始1.595作为截断值时,预测患者≥标准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652、0.822和70.80%;当INR初始1.905作为截断值时,预测患者达高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857、0.829和83.21%。结论INR初始预测服用华法林患者不同抗凝强度的能力较好,可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指标,当INR初始<1.388或INR初始>1.905者,应进行剂量调整。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居家护理成为健康养老的新理念。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实用、经济便利的居家照护服务,已成为各个国家长期照护体系改革的目标。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居家护理体系包括私人及社会保险支付费用、私有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美国模式);政府支付费用、私有机构提供服务为主的模式(加拿大模式);政府与个人共同支付费用、多元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模式(澳大利亚模式);保险支付费用、多元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模式(日本模式)。本文总结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为代表的居家护理模式,阐述居家护理的核心要素,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提出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居家护理的长处,结合我国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特点,创建符合国情的居家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介绍欧美等国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经验,为建设我国IIT(Investigator-initiated Clinical Trial)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经费来源、技术支持、人员培养、管理机制和政策保障共5个方面对欧美等国家的IIT管理进行梳理,对比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分析当前我国IIT存在的问题,探讨对我国的启示。结果当前我国IIT存在研究经费缺乏保障、研究设计待改进、数据信息化系统建设待完善、研究人员系统培训需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待规范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结论应拓展经费资助渠道、完善评审委员会建设、完善国家层面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研究人员培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推进政策法规建设,为提高我国IIT的研究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我国IIT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危险因素分析是制定各种疾病干预措施的重要基础。就近视的危险因素,已经提出了大量的证据,但对于各种混杂的危险因素,目前并未进行系统地分析。为了有助于设计近视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应该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明确因果联系,阐明机制。统计分析往往由于变量的相对变异而变得复杂,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或随机临床试验来证明某个因素与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当采用这种严格的分析方法后,就可以系统地分析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措施与近视的相关性。然而,Meta分析表明,更久的近距离工作与更严重的近视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通常较弱且不一致,而更长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更低的近视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临床观察结果与此结果较一致。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活动时间的评估,传统上是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的,但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可穿戴客观监测设备来进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证实了受教育年限增加与近视发病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对近视进展具有保护作用。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将限制屏幕使用时间作为控制近视流行的干预措施,但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与近视的相关性证据并不充分也不一致。尚需对提出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验证其对这些变量是否有调节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IC)与HB公式法测定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24 h能量消耗的差异,探讨多发伤患者能量消耗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ing,ISS)之间的相关性,并预测应激系数以提高HB法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住院治疗的152例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IC法和HB法同时测量患者的24 h能量消耗,比较两种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以IC法测量的24 h能量消耗作为"金标准",计算出24 h千克体质量能量消耗;依据ISS评分进行分组并较24 h能量消耗、24 h千克体质量能量消耗的差异,用Bland-Altman法检测两种测量法的一致性,两组比较用t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性,用线性回归线性计算出回归方程。结果IC法和HB法测量多发伤患者的24 h能量消耗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倚,平均偏倚394.0±54.0 kcal/d。多发伤患者严重伤组24 h能量消耗、24 h千克体质量能量消耗明显高于重伤组,(P<0.05)。计算应激系数,ISS评分与应激系数成正线性相关;使用一元回归拟合出与ISS评分相关的HB法的应激系数为Y=0.770+0.018×ISS。结论HB法明显低估多发伤患者的24 h能量消耗,可以使用与ISS评分相关的应激系数校正HB法,Y=(0.770+0.018×ISS)×HB法,提高HB法预测多发伤患者24 h能量消耗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和《ISO 23961-1:2021 中医药-诊断术语-第一部分:舌》共有的舌象术语为对比分析语料,以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为主要参考资料,采取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分析与总结两大版本舌象术语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发现该类术语选词、词性与结构存在差异、复合特征舌象术语采取单一标准、术语语境阐述不同及标准术语缺失等问题,表明译者在术语语境中为取得不同的交际效果,会考虑其术语适用对象的差异性;另外,WHO舌象术语以教育培训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各国从业者提供基础知识,而ISO舌象术语以信息客观化为主要目的,旨在规范各类诊断仪器之间的信息交互。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随后发生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塌陷的系列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估疗效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019年11月,关节外科杂志(Journal of Arthroplasty)在线发表了韩国学者Kyung-Hoi Koo牵头的专家组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修订版。这是自1994年以来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分期的重大改变。修订后的ARCO分期为四分期体系,特点包括:取消了0期分期,确定Ⅰ和Ⅱ期为塌陷前病变,Ⅲ期细化为早、晚期,X线片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髋臼改变和关节破坏的骨关节炎表现归入Ⅳ期。这次ARCO分期的改良,可谓化繁为简,却没能做到执简驭繁,对疾病治疗指导和预后判断的效果和意义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