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移植肾存活时间延长,移植肾肾炎复发已成为移植肾功能衰竭日益重要的原因。本文总结了移植肾肾炎复发的国内外相关现状,强调生物学标志在复发预测和治疗后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原发病病理对移植肾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作用以及一些特殊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呼吁我国相关领域学者重视移植肾肾炎复发研究,提高肾移植的长期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肾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复发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川崎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川崎病患儿3 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结论儿童川崎病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复发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川崎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川崎病患儿3 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结论儿童川崎病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就诊,并诊断为复发性肠套叠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3岁组和>3岁组的临床表现,分析病理诱发点(PLP)的病因构成和年龄特点;比较有PLP组和无PLP组的临床特征,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26例患儿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为2.9(1.7,5.1)岁,>1岁的患儿占87.3%(110/126),>3岁的患儿占48.4%(61/126)。临床表现大多缺乏典型的肠套叠三联征,≤3岁组阵发性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组[52.3%(34/65)比24.6%(15/61),χ²=10.17,P=0.001],而腹痛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3岁组[46.1%(30/65)比75.4%(46/61),χ²=11.25,P=0.001]。超声检查PLP阳性报告率17.5%(22/126),确诊率63.6%(14/22)。13例患儿行CT检查,PLP阳性报告4例,最终确诊2例。本组部分患儿经结肠镜、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确诊有PLP组患儿37例,无PLP组患儿89例。>3岁组PLP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组[37.7%(23/61)比21.5%(14/65),χ²=3.96,P=0.046]。≤3岁组PLP病因构成主要以梅克尔憩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7/14、3/14,>3岁组则以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34.8%(8/23)、26.1%(6/23)。有PLP组年龄明显大于无PLP组[5.2(1.6,6.7)比2.7(1.8,4.2)岁,Z=-2.26,P=0.010],而性别比例和复发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1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PLP的识别。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以特发性为主,但要警惕PLP的存在,如梅克尔憩室、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并及时进行手术探查和治疗。

  • 标签: 肠套叠 复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复发临床特征,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FS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1例FS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了解FS复发情况及LEV应用过程可能的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FS复发与LEV预防的关系。结果101例FS复发病例中以18~60月龄为主(62.4%,63/101),其中18~36月龄(39.6%,40/101)为复发高峰;FS复发均发生于发热24 h内,74.3%(75/101)发生于发热3 h内;39.6%病例(40/101)为非高热惊厥,其中30.0%(12/40)发作时温度≤38 ℃。95例FS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应用LEV预防38例(4例失访),未预防57例(7例失访),预防组复发率为17.6%(6/34),对照组为44.0%(22/50),预防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325,P=0.012)。Cox回归分析复发各因素关系,提示药物预防(OR=0.325,95%CI 0.129-0.821)及FS家族史(OR=3.060,95%CI 1.427-6.560)影响FS复发。按有无FS家族史分层,显示在有/无FS家族史两层中药物预防均减少FS复发(OR=0.316,95%CI 0.124-0.802)。结论FS患儿18月龄后复发风险增大,发热早期及低热时占比多;药物预防FS复发,应注意高发月龄,及早、低热应用;使用LEV预防FS复发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热性惊厥 复发 药物预防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复发临床特征,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FS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1例FS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了解FS复发情况及LEV应用过程可能的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FS复发与LEV预防的关系。结果101例FS复发病例中以18~60月龄为主(62.4%,63/101),其中18~36月龄(39.6%,40/101)为复发高峰;FS复发均发生于发热24 h内,74.3%(75/101)发生于发热3 h内;39.6%病例(40/101)为非高热惊厥,其中30.0%(12/40)发作时温度≤38 ℃。95例FS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应用LEV预防38例(4例失访),未预防57例(7例失访),预防组复发率为17.6%(6/34),对照组为44.0%(22/50),预防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325,P=0.012)。Cox回归分析复发各因素关系,提示药物预防(OR=0.325,95%CI 0.129-0.821)及FS家族史(OR=3.060,95%CI 1.427-6.560)影响FS复发。按有无FS家族史分层,显示在有/无FS家族史两层中药物预防均减少FS复发(OR=0.316,95%CI 0.124-0.802)。结论FS患儿18月龄后复发风险增大,发热早期及低热时占比多;药物预防FS复发,应注意高发月龄,及早、低热应用;使用LEV预防FS复发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热性惊厥 复发 药物预防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皮质素(ACTH)治疗儿童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FRN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ACTH在儿童FRNS中的可行性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接受ACTH治疗的32例FRNS患儿,所有患儿行连续ACTH 3~8个疗程治疗方案(每天激素用量≤0.5 mg/kg时予补充0.4 U/kg ACTH,连续应用3 d后激素减量至1.25~5.00 mg,连续应用3 d为1个疗程,至激素减停后继续应用ACTH治疗2个疗程),记录ACTH治疗后随访期间内复发次数、泼尼松维持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状况、晨8时血清皮质醇等相关实验指标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8~15个月。结果32例患儿中,发病年龄(53.47±25.81)个月,病程(35.25±23.87)个月,激素顺利减停无复发22例(68.75%),激素减停后复发7例(21.87%),激素未减停复发3例(9.37%)。与ACTH治疗前比较,泼尼松用量明显减少[(0.08±0.14) mg/(kg·d)比(0.23±0.23) mg/(kg·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1,P<0.05);免疫抑制剂应用例数明显下降[42.38%(12/32例)比58.62%(17/32例),χ2= 14.500,P<0.05];晨8时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11.78±4.64) μg/dL比(4.42±3.13) 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0,P<0.05)。随访期间效果稳定,其中2例出现1次全身荨麻疹,1例输注后出现头痛。结论ACTH治疗儿童FRNS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清皮质醇 儿童
  • 简介:摘要癌症患者在最初诊断及治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均存在癌症复发恐惧,癌症复发恐惧对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有重要影响,且与预后相关。本文从癌症复发恐惧理论模型、相关因素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开展干预工作降低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癌症复发恐惧 概念 理论模型 相关因素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切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经口进路,应用达芬奇手术系统进行局部复发鼻咽癌(rT1-2、部分rT3期)切除手术的3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47.9±10.5)岁。病变局限在鼻咽腔14例,累及咽旁间隙6例,累及蝶窦底13例。必要时手术联合使用经鼻鼻内镜技术。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完成经口机器人鼻咽切除术,无中转开放,其中联合经鼻鼻内镜手术13例。手术时间为(126.2±30.0)min,范围为90~180 min。术后病理切缘为R0者31例,R1者2例,无肉眼肿瘤残留。术后并发症以头痛、鼻腔干燥、腭咽功能不全等症状较为多见,无鼻咽大出血。术后随访时间为3~54个月,1例患者术后11个月手术邻近部位肿瘤复发,1例术后27个月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术后3个月死于鼻咽大出血。本组病例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0%、96.0%及92.9%,无局部复发率为97.0%、95.7%及91.7%。结论经口机器人鼻咽切除术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安全、有效、可行,有较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 标签: 鼻咽肿瘤 经口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促孕方治疗自身免疫性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自身免疫性RSA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服用加味促孕方。2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至经期停服。备孕疗程不超过3个月经周期,确认妊娠后继续服用至孕12周未。观察备孕3个月经周期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1, aβ2GP1)中IgG、IgM的转阴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备孕第3个月经周期,血清aCL中IgG[94.4%(34/36)比68.2%(30/44);χ2=5.501,P=0.019]、IgM[94.4%(34/36)比77.3%(34/44);χ2=4.579,P=0.032],aβ2GP1中IgG[94.4%(34/36)比75.0%(33/44);χ2=4.165,P=0.041]、IgM[97.2%(35/36)比79.5%(35/44);χ2=4.156,P=0.042]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为31.8%(1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5,P=0.004)。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0.6%(29/36)、对照组为56.8%(2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结论加味促孕方可有效降低自身免疫性RSA患者aCL、aβ2GP1中IgG、IgM的阳性表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加味促孕方丸 抗体,抗磷脂 抗β2糖蛋白1抗体 治疗,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2=7.081,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2=7.399,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t=-3.286,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2=5.065,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t=-2.417,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9/L比(11.5±4.5)×109/L,t=-1.190,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t=2.069,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2=4.808,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2=10.8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P=0.027)。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 标签: 阑尾炎,复发性 阑尾炎,急性 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症状复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内镜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前后两次行内镜检查,且间隔时间≥3年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资料,对患者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破损发生部位、洛杉矶分级、胃食管阀瓣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2例患者,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破损发生在左前壁的患者有53例,左后壁的有47例,右后壁的有108例,右前壁的有179例。在192例患者中,前后两次内镜检查均提示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共150例,两次内镜检查间隔时间为(4.67±1.63)年,前后两次黏膜破损发生部位、洛杉矶分级、胃食管阀瓣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后两次内镜检查洛杉矶分级赋分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0.85)分比(1.73±0.87)分,t=0.529,P=0.598]。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破损最易发生于右前壁,且容易在相同部位复发。反流性食管炎复发患者洛杉矶分级、胃食管阀瓣分级均表现为与初次发病时的相同等级。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内窥镜检查 复诊 发病部位 洛杉矶分级 胃食管阀瓣
  • 简介:摘要复发性流产多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型主要有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脾虚证及肺肾气虚证;治疗常用中药复方多可补益肾气并取效,故考虑本病病机以肾虚为主。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激素分泌、调节免疫平衡、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

  • 标签: 流产,习惯性 免疫异常 中药复方 证型 临床应用 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治疗复发性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尿道狭窄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8)行输尿管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组(n=34)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Abrams-Griffiths(AG)值]、下尿路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勃起功能[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性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问卷(SLQQ)评分]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尿道狭窄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Qmax、IIEF-5评分、SLQQ评分分别为(19.18±4.67)mL/s、(15.23±3.94)分、(55.69±16.97)分,联合组分别为(22.41±4.82)mL/s、(17.54±3.72)分、(64.31±15.80)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提高,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06、2.135、2.208,均P<0.05);对照组RUV、AG值、IPSS评分分别为(11.75±3.24)mL、(36.09±7.86)、(13.80±4.18)分,联合组分别为(9.46±2.89)mL、(30.58±7.27)、(11.34±3.65)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7、2.573、2.216,均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5.10±10.26)min、(12.15±2.06)mL、(18.61±5.19)h、(4.72±1.25)d、(14.46±3.20)d,均短于、少于对照组的(44.12±11.95)min、(13.64±2.80)mL、(22.62±5.76)h、(5.81±1.43)d、(27.93±4.48)d(t=2.863、2.143、2.586、2.869、3.151,均P<0.05)。联合组局部血肿[2.94%(1/34)]、直肠损伤[0.00%(0/34)]发生率及尿道狭窄复发率[5.88%(2/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7/28)、21.43%(6/28)、28.57%(8/28)(χ2=4.830、5.801、4.286,均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能有效改善复发性尿道狭窄患者下尿路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可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 标签: 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 激光疗法 尿道扩张术 尿动力学 下尿路症状 勃起功能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是以角膜上皮反复剥脱所致的晨起突发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众多,以外伤所致者多见,其次是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临床上通过特征性病史、眼部症状和裂隙灯显微镜下表现可以做出诊断。RCE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初发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疗法、角膜绷带镜应用、血清滴剂点眼、低温保存羊膜覆盖等,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上皮清创术、金刚石打磨抛光术、前基质针刺术、乙醇上皮分离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辅助角膜板层切除术等。本文就RCE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RCE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疾病 角膜上皮 治疗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角膜绷带镜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年皮肌炎(JDM)患儿复发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测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治的JDM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单病程组和复发组,比较2组患儿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JDM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JDM患儿中20例(19.6%)在药物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疾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为3.24年(9个月至7年)。复发组患儿中肌炎特异性抗体(MSA)阳性率为40%(8/20),其中5例患儿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阳性,2例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阳性,1例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其余12例均为MSA阴性。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项目中,皮下钙化[OR值(95%CI)=17.54(1.55,198.64),P=0.021]及肺间质病变[OR值(95%CI)=3.83(1.27,11.59),P=0.017]是JDM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02例患儿中53例(51.9%)初始治疗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复发组患儿13例(65.0%)初始治疗给予甲泼尼龙冲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P=0.193)。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甲氨蝶呤可作为复发患儿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JDM患儿复发率高,皮下钙化和肺间质病变是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组患儿经积极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肌炎 复发 危险因素 皮下钙化 肺间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初次手术术后残留及单纯手术后复发纤维肉瘤患儿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4年4月至2019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6例术后残留或复发纤维肉瘤患儿,接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横纹肌肉瘤1999(SCMC-RS-99)方案及适时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化疗前根据手术及影像学检查将疾病状态分为首诊术后残留组(简称残留组)、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治疗组(简称复发组),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及远期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年龄(<3岁或3~18岁)、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术后分期、疾病状态、ETS变体6(ETV6)基因、化疗方案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26例纤维肉瘤患儿中男13例,女13例;残留组17例,复发组9例。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73(10~188)个月,5年总体生存(OS)率为(86±7)%,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7±9)%。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组5年EFS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63±16)%,χ2=5.106,P=0.024];<3岁的患儿5年EFS明显高于3~18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62±17)%,χ2=6.507,P=0.011]。性别(χ2=0.445)、肿瘤原发部位(χ2=0.258)、术后分期(χ2=3.046)、ETV6基因(χ2=1.496)、化疗中是否含阿霉素药物(χ2=1.692)与EFS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将年龄、术后分期、疾病状态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岁(HR=8.95,95%CI 0.73~109.50,P=0.086)、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治疗(HR=10.60,95%CI 0.84~134.30,P=0.068)、Ⅲ~Ⅳ期(HR=16.50,95%CI 0.84~321.40,P=0.065)对EFS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术后残留或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纤维肉瘤患儿仍有较好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尤其小年龄非复发患儿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 标签: 儿童 纤维肉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FIGO分期早期宫颈癌及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模式的异同,以期基于证据有效进行随访及术后患者的管理及治疗。方法收集2011—2016年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和/或辅助治疗后复发转移病例165例。基于FIGO分期分为早期(107例)和局部晚期(58例)宫颈癌2个组,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初次手术组织学类型、病理特征,复发时间及间隔、复发转移类型及部位(盆腔局部受累、远处受累或多部位受累)情况。结果总计1 784例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0个月,术后即失访患者65例(失访率3.6%)。复发转移患者共165例(复发率9.2%)。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差异,局部晚期高于早期宫颈癌,P<0.05。但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及脉管癌栓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治疗结束到复发转移中位时间分别为16月和17月。两组间复发时间及复发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盆腔中心复发。结论本研究提示FIGO分期与复发时间及复发部位无显著的关联,早期宫颈癌及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复发模式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年内,需加强随访复查。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早期宫颈癌 局部晚期宫颈癌 复发转移
  • 简介:摘要胰腺炎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中复发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往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复发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的应用为患儿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该文通过对复发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使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患儿获得更好的病情评估及合理的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复发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治疗尿道中段悬吊术后女性复发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US)术后出现复发性尿失禁患者,并接受经耻骨后尿道中段TVT的所有22例患者。患者44~74岁,平均(61.2±10.2)岁,第一次手术方式均采用TVT-O,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中膀胱镜检查均无膀胱、尿道穿刺损伤,术后远期随访均无疼痛、吊带阴道及尿道侵蚀及术后吊带感染情况出现。术后在患者漏尿次数(术前:4[4,5]次/d,术后1[1,2]次/d,P<0.001)、漏尿量(术前:6[4,6]ml,术后:2[2,2]ml,P<0.001)、对生活质量影响(术前:10[8,10]分,术后:2[1,3]分,P<0.001)及ICI-Q-SF总分(术前:20[18,21]分,术后:5[3,7]分,P<0.001)的统计学评价中均有改善。结论TVT在治疗MUS术后复发性尿失禁中安全、有效。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复发 无张力悬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