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主治医师团队抢救能力,促进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方法2020年,以《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和医师胜任力框架中对领导者角色的定义为基础制订评价指标,运用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设计评价流程和内容,由主治医师带领1名住院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的团队实施抢救,以此考核方式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77名晋升满3年至4年的主治医师的团队抢救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主治医师的操作技能评分[74.7(66.7,80.3)]高于领导能力评分[56.3(50.7,69.0)分],内科系统操作技能评分[78.9(75.6,86.7)分]高于外科系统[67.2(62.6,7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领导能力评分内科系统主治医师[64.7(50.7,73.7)分]比外科系统[53.3(49.7,60.7)]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评价指标对团队抢救能力的评价基本客观,主治医师的领导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领导能力培养的探讨,同时加强外科系统主治医师操作技能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混合模拟技术对国内3家大型三甲医院急诊医师危重症抢救能力开展评价。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国内3家大型三甲医院不同层级的95名急诊医师参加基于混合模拟技术的标准化情境模拟考核。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类别急诊医师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急诊医师总成绩为(62.65±18.34)分,通过率为60.0%(57/95)。培训年限满1年的急诊医师成绩为(55.07±20.86)分,满2年的为(68.53±18.13)分,满3年及以上者为(64.43±14.91)分,不同培训年限急诊医师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医师成绩为(61.70±14.00)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为(50.11±17.06)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为(77.08±12.90)分,不同单位急诊医师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家医院急诊医师危重患者抢救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不同培训年限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急诊医师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方面也缺乏一致性,提示亟需开展规范化培训以使急诊医师危重症抢救能力具有均质性。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血急诊中进行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共20例,将20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对参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重急诊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哮喘药物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两组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总有效率高达9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的抢救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治疗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在急诊抢救中应用结构化护理对时效性与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急诊收治的60例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生成常规组与结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构组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结构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应用于急诊抢救对时效性与抢救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带教法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理人员危重症抢救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1月低年资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25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理论教学,选取该院2019年1-11月低年资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25人,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理论教学和情景模拟演练,从实景体验、案例搜集及剧本编制、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演练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进行培训。评估两组护士对危重症抢救能力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能力、仪器使用能及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技能等。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知识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0.175、0.230、0.640、0.683、0.330、0.205,均P>0.05),两组培训后理论知识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t≥4.461,均P<0.05),但观察组提升更为明显[(99.52±4.14)分比(85.20±5.02)分,(8.96±1.37)分比(7.03±1.28)分,(8.95±1.11)分比(7.05±1.06)分,(19.25±2.36)分比(17.69±1.58)分,(19.37±2.07)分比(17.58±2.04)分,(28.56±4.24)分比(23.52±2.89)分,(9.88±1.08)分比(8.09±1.01)分,t=11.004、5.147、6.189、2.746、3.079、4.911、6.053,均P<0.05]。结论理论知识培训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的培训带教模式可以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景体验、案例收集及情景模拟演练和个人心得汇报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升专科护士护理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各项护理专业技能,更加适合目前重症监护病房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在提高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时间≤3年的低年资护士(N1级别)4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的12名护士为A组,采用传统集中授课+定项操作考核方式教学;2018年1~12月的13名护士为B组,采用传统集中授课+操作训练+每月2次的情景模拟演练;2019年1月~12月的17名护士为C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方法进行培训。比较3组护士接受培训后在急救理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急救物品位置熟悉程度、急救模拟演练、实际临床抢救中配合情况以及对培训效果满意度自评的差异。结果3组护士在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在急救技能考核、急救物品位置熟悉程度、急救模拟演练成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成绩优于A、B两组。特别是急救技能中的气管插管配合、心肺复苏(CPR)、急救模拟演练中的应急处理措施、口头医嘱执行能力、病情观察判断能力方面C组提升尤为显著。C组在临床实际抢救中配合能力明显优于A、B两组(P<0.001)。C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自我评价也明显高于A、B两组(P<0.001)。结论在心血管外科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培训中,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可以明显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和护理团队的急救配合能力。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8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参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护理管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无论抢救效率和效果、护理质量均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抢救效果和成功率。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该患者病情危重,全身微循环血栓形成,抗凝血酶Ⅲ活性低,肝素抗凝效果不明显,多器官功能恢复差,需要使用抗凝血酶制剂,但药物尚在临床试验阶段。经过本院生殖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查后,同意以同情用药使用。本文旨在通过该患者使用同情用药的时机、伦理审查过程、同情用药方案为未来我国制定同情用药规范,尤其是同情用药审批流程提供一些思考,也为母儿安全管理专家对危重孕产妇救治规范和制度的完善及更新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选取该时间段内本急诊接收的胸痛患者76例,通过电脑随机抽样方法予以分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常规组(n=38),(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n=38)。对比2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而且能够使患者救治效果提升,值得临床上应用。
简介:急诊内科在抢救昏迷患者的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失去生命体征,并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紧急抢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抢救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项工作,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对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占95%以上,女性占5%左右;年龄在3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4.2)岁;昏迷类型主要有缺氧、脑出血、颅内压升高、心肌梗死以及脑梗塞等。在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实施紧急抢救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意识状态以及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急救。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急诊科200例昏迷患者在紧急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效果,以期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胸痛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急诊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为(31.20±1.59)min、进出急诊时间为(40.13±2.40)min、住院时间为(10.47±1.23)d,常规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为(57.16±2.87)min、进出急诊时间为(57.82±3.16)min、住院时间为(14.84±2.49)d,研究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3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且很少出现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急诊抢救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配合模式,试验组施以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抢救成功率、各项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住院费用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治疗的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救治成功率、GCS、GOS评分更高(P<0.05),致残率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并可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治疗的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救治成功率、GCS、GOS评分更高(P<0.05),致残率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并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