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18年4月4日到6日广安市大风降温过程环流背景、系统演变、探空资料、雷达图等进行分析,得出乌拉尔山附近冷高压建立与崩溃、地面图上较强的南北气压梯度、冷锋切入盆地暖低压倒槽、500百帕冷槽东移、低层辐合切变及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是造成此次大风、降温天气主要原因。

  • 标签: 冷锋 冷高压 气压梯度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10年逐月大风日数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阿勒泰地区的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阿勒泰平均大风日数为30d,气候倾向率为-6.9d/10a,全区及各个观测站的大风日数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且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减少趋势较为明显;近50年阿勒泰地区各个县市的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4~5月份,将近是全年大风日数的25%~41%,是年内大风活动出现的高峰期,其中以5月份出现的最为频繁;阿勒泰地区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增加,其中大值中心出现在哈巴河县,高达50d,中部平原的大风日数则在19~31d之前,青河县大风日数最少,只有9d。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取阜新地区阜新观测站1951-2015年逐日自记风记录资料,分析阜新地区大风天气特征,揭示大风规律阜新地区大风年变化,2006-2015年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变化趋势;大风天气最多是春季,然后是冬季、秋季,夏季最少;西南风是阜新地区大风主要风向;9-16时大风多发,14时大风最易发,大风白天多于夜间。大风分为高压后部偏南型、冷锋后部偏北型、低压发展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型,为今后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 标签: 大风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 简介:摘要大树是指胸径在10cm以上的乔木树种,由于大树移植成活率低,极易发生枝条干枯、死亡等现象,因此,掌握正确的移栽管理技术非常重要。每年的早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树木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生长势弱,代谢活动缓慢,为大树最佳移植时间。本文着重分析大树春季移植的技术方案。

  • 标签: 大树移植 春季 技术方案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等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9月中旬发生在新疆阿拉山口的一次大风天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阿拉山口持续大风天气的出现的有利天气形势为欧洲脊的不断发展。新疆主要受弱脊影响,脊前存在很强的北风带,等高线比较密集,同时脊前分布着一对正负变高;欧洲高压顶部有不稳定的小槽在西风带活动,因为冷平流的侵入,高压顶部仍旧衰退,正变高南落持续促进中亚大槽东移不断对本站带来影响,导致阿拉山口发生持续大风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为乌拉尔山大槽,与其进行配合的控制系统为200hPa形势场的南亚高压带,影响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共同在西西伯利亚至中亚一带产生高空急流槽,大风天气出现过程中,各要素场均呈比较显著的变化。

  • 标签: 阿拉山口 大风天气 天气形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2日发生在喀什地区的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风天气过程主要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西退,西西伯利亚冷空气顺着西北路径南下且不断发展,强烈的气压梯度以及变压梯度推动冷空气迅速运动,风速不断变大,从而引起了整个喀什地区大风天气。

  • 标签: 喀什地区 大风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500hPa天气图、风云2号卫星、地面气象要素等资料对2017年3月18日林芝机场强降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林芝机场一次典型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在高空槽落后于温度槽的情况下,有助于槽的加深;在孟加拉湾水汽通道建立,强烈的上升运动,在配合林芝机场高海拔特殊地形下,使得林芝机场产生持久降雪低云天气。

  • 标签: 强降雪 高空槽 温度槽 卫星云图 春季 林芝机场
  • 简介:摘要2018年铁岭市春季气温偏高,回暖快,光热充足,终霜结束偏早,热量条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降水偏少,第一场透雨偏晚,出现阶段性干旱,导致春播受阻,对旱田作物适时播种影响较大。

  • 标签: 春季 铁岭市 农业气象条件 分析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4年4月23日乌鲁木齐机场一次大风寒潮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寒潮天气过程中,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西伯利亚低涡分裂为南北2支冷槽,受其影响,冷空气强度持续变强且南下,促使大风寒潮天气出现;热低压局地强烈升温及源于西北路径地面冷高压带来冷空气共同交汇,对乌鲁木齐产生影响,中心强度增强,大气层结不稳定,大量被积累能量释放,促使寒潮降雪天气发生。

  • 标签: 乌鲁木齐机场 大风 寒潮 天气形势
  • 简介:摘要春季角结膜炎(VKC)是一种慢性变应性角结膜炎,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上根据病变累及的组织分为睑结膜型、角膜缘型及混合型。尽管不同类型的变应性结膜炎大多数不引起视力下降,但VKC除了引起结膜病变外还可能发生角膜损害,进而导致视力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一旦发生角膜损害还可能导致弱视。虽然VKC疾病名称似有季节性指向,但研究发现20%~60%的患者可能会全年发病,误诊或者不规范的治疗可引起病情迁延甚至导致眼部并发症。既往认为VKC是一种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共同参与的疾病,目前发现免疫学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VKC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主观症状、角膜和结膜的特征性体征、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和变应原检测试验。VKC的治疗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除了常规抗过敏、抗炎及人工泪液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对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春季角结膜炎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7-2018年冬春季榆林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病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冬春季榆林地区10家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 9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并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阳性的设为H1N1阳性组,流感病毒阴性的设为流感病毒阴性组。分析2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感染患者职业分布情况。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 9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H1N1阳性组患者201例(10.17%),流感病毒阴性组患者1 574例(79.66%)。2组患者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91,P<0.05)。H1N1阳性组中19.40%患者患≥1种慢性基础疾病,主要为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H1N1阳性组排痰性咳嗽、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流感病毒阴性组(P值均<0.05),咽痛、呕吐、肺部听诊异常、X线/CT表现异常均显著高于流感病毒阴性组(P值均<0.05)。实验室检查显示,H1N1阳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流感病毒阴性组(P值均<0.05)。H1N1阳性组患者职业分布显示,学生发病率最高(39.80%)。3例重症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49%。结论2017-2018年冬春季榆林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听诊异常,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该病年龄分布差异性大,应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等高发群体自我防护能力。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 流行病学 急性呼吸道感染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