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国外科临床研究领域已有不少突破,但总体质量相对不高,主要体现在方法学的规范性、合理性和严谨性欠缺。因手术技术和设备应用的固有特点,在外科领域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须建立一套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IDEAL协作网针对外科技术和设备创新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学框架,即"IDEAL框架"。其主体分为5个序贯阶段:设计(idea)、开发(development)、探索(exploration)、评价(assessment)和长期随访(long-term follow up)。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需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研究设计各有不同,须逐步推进。IDEAL框架虽然并非最完美,但仍是当前外科临床研究的最佳设计构架。在规范开展外科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外科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性反馈框架应用于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课后问诊教学的效果。方法将天津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338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常规教学结合SP应用结构性框架进行反馈。比较应用结构性反馈框架教学前后实验组学生的问诊考核成绩及对SP问诊的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经结构性反馈框架教学后问诊考核总分[85.750(80.875,89.000),P<0.001]、现病史[38.000(33.000,42.000),P=0.022]、既往史[4.000(4.000,5.000),P=0.008]、个人史[2.000(1.000,4.000),P<0.001]等方面的成绩均提高显著,且病史搜集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9.000(9.000,10.000),P=0.002]。实验组学生普遍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参与课后SP指导练习,并认为SP教学法对提高临床思维帮助很大(P=0.000)。结论将结构性反馈框架应用于课后SP问诊教学中效果明显,值得在问诊教学中推广。
简介:摘要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正常运作的核心,也是一个城市的基础,交通是否便捷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水平,因此,交通往往被称为城市的“血脉”。但是,拥堵的交通环境并不仅仅能靠多修路,多建桥来解决。最重要的是要让出行更加“智能”,提高交通效率,增加人们出行的便捷程度,这就体现出智慧交通的重要性。智慧交通是“互联网+交通”的产物,它可以缓解城市资源、减轻环境压力、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的问题,完成交通产业的决定性发展。交通是城市的灵魂,同时也是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更是城市运作的生命线,也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人员流动和物流交换的重要载体,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建设,交通先行,所以很有必要对智慧交通进行研究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头部模体和应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头部SRT患者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头部SRS仿真模体OSMS的监测位移与Edge六维床预设位移的偏差,评估OSMS实时监测运动偏差,及在治疗床非零角度和其中一组摄像头被加速器旋转机架遮挡的情况下,OSMS监测头部运动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选取10例50分次接受头部无框架SRT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Q-Fix开孔面罩固定并整个治疗分次内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患者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六维度误差作为CBCT验证的分次内误差。结果模体研究中,OSMS监测偏差与预设位移在六维度方向均有较强相关性;治疗床与机架0°时,OSMS探测的平移方向和旋转角度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28±0.10) mm和(0.15±0.09)°;有一组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平移和旋转方向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5±0.13) mm和(0.17±0.09)°;床非0°时OSMS监测偏差值均大于床0°偏差值,床270°时三维矢量偏差最大,分别为平移方向(0.69±0.19)mm和旋转角度(0.32±0.12)°。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SRT患者中,OSMS与CBCT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差异较小,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40±0.26)mm和(0.29±0.10)mm;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3±0.20)°和(0.26±0.08)°。结论OSMS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引导放射治疗工具,OSMS的分次内实时运动监测功能具有亚毫米级精度,可以实现分次内误差的精确监控。为保障无框架头部SRS/SRT治疗精确实施,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分次内位置监控。
简介:摘要“设计、开发、探索、评价和长期随访(IDEAL)”框架和建议为外科创新技术提供了高质量研究和实践的指导路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作为直肠外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其发展严格遵循IDEAL框架并逐步推进。在技术设计和开发阶段,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在探索阶段,进行小规模临床验证,制订诊断与治疗规范和手术标准,开展结构化培训。在评价阶段,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验证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长期监测和随访,成为外科临床研究领域的良好范例。笔者回顾、总结和整理本研究团队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飨读者。
简介:摘要目的从政策研究层面为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作者结合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特点,以政策工具为主线,引入创新价值链和创新主体链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即政策工具维度(供应面、环境面、需求面),创新价值链维度(研究开发、临床研究与示范应用、商业产业化)和创新主体链维度(高校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针对2015年至2019年国家出台的70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使用三维框架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结果环境面和供应面政策工具使用存在过溢,需求面相对缺失;临床研究与示范应用是创新价值链维度的政策投入薄弱环节;创新主体链维度中的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机构政策频数较弱。结论根据三维框架分析结果结合行业特点,提出应增强医药特色,激发医院与院校活力,加大临床研究投入等政策完善建议。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对于群众来说游乐场就是放松身心的一个良好去处,不仅有琳琅满目的有个设备,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表演,而大摆锤作为一个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深受许多市民的喜爱,本文对大摆锤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延伸照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照护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居家延伸照护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照护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照护满意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3.833、3.514、4.593,P=0.001、0.000、0.000、0.000);干预组患者对营养知识、进水知识、补铁知识、限钾限磷知识以及透析模式知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592、5.423、8.494、6.161、6.962,P=0.011、0.011、0.000、0.010、0.011);干预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75.0%(24/32)(χ2=8.460,P=0.000)。结论低文化水平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居家延伸照护模式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照护满意度,可考虑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