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从癫痫患儿的诊疗情况、家庭、教育、免疫接种及社会支持情况多方面了解癫痫患儿的生存现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利于癫痫患儿的合理管理。方法对2019年1月至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门诊就诊的癫痫患儿进行问卷式断面研究,用临床资料调查表了解其生存相关资料,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患儿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调查其生存质量。结果起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203例,40.1%),活动性癫痫占86.6%,单药治疗者占50.1%,39.9%伴发育落后,门诊用药可使用医保者仅0.8%,46%的癫痫患儿发病后未再进行免疫接种。癫痫患儿生理、心理、社会、角色及综合质量各维度生活质量平均秩次分别为212.39、211.58、195.67、162.39、196.19,均低于对照组儿童(251.52、253.34、285.15、240.95、2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3.032、-3.226、-6.939、-6.768、-6.763,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发育情况、教育、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免疫接种、发作情况影响其生存质量生理维度(t值分别为7.123、4.16、3.582、2.497、2.401,P均<0.05);发作、病程、独生子女、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其心理维度有影响(t值为3.279、-2.948、-3.253、2.016、-1.975,P均<0.05);发育、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药物数目、教育情况、家庭情感支持、病程对其社会维度有影响(t值为10.139、3.341、2.842、3.043、2.826、-2.446,P均<0.05);发育、药物数目、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父母学历、年龄对其角色维度有影响(t值为7.547、3.691、2.799、2.295、-2.106,P均<0.05);发育、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药物数目、发作、病程对综合质量有影响(t值为9.495、4.364、2.394、3.247、-2.817,P均<0.05)。结论癫痫患儿生存现状差、各维度生存质量均低,主要受发育情况、发作、口服药物数目、病程、年龄、教育、对家庭经济影响、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情感支持、父母学历及免疫接种的影响,应受到高度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釉细胞瘤(A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AM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AM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年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ROC分析获得年龄的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术后无复发生存周期。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对330例AM患者的研究中,男性患者207例(62.73%),女性123例(37.27%),年龄(33.44±15.41)岁。肿瘤多位于下颌骨(91.21%),共125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总体复发率为37.88%。病理类型以经典型成釉细胞瘤为主(242/330,73.3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保守性手术(包括刮治术和摘除术)(P<0.01)及病理类型为经典型成釉细胞瘤(P<0.01)是A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非经典型AM与经典型AM之间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根治性手术与保守性手术之间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方式为影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风险比(HR)=0.287,95%可信区间(CI):0.177~1.467];经典型AM也是影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HR=2.792,95%CI:1.759~1.432)。125例复发患者平均复发周期为2.64年。非经典型AM术后复发周期长于经典型AM(P<0.05)。下颌AM复发周期长于上颌AM(P<0.05)。在复发患者中,共9例(9/125,7.2%)出现恶变,2例患者出现转移。结论成釉细胞瘤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保守性手术及经典型AM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相较于根治性手术及非经典型AM,其无复发生存时间较短。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骨节病患者生存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永寿县和麟游县,选择18岁及以上成年大骨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大骨节病患者基本信息问卷和中文版欧洲五维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量表)对大骨节病患者进行调查,描述其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舒服、焦虑/沮丧5个维度的健康状态分布,每个维度包括没有问题、轻度问题、中度问题、重度问题、极度问题5个水平。采用效应值(EQ指数,- 0.391 ~ 1.000)评价患者基于群体视角的生存质量,EQ指数越高则群体的生存质量越好;视觉模拟系统(VAS)评分(0 ~ 100分)评价患者基于个体视角的生存质量,VAS评分越高则个体的生存质量越好。同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大骨节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大骨节病患者245例,年龄为(60.37 ± 7.10)岁。大骨节病患者在自我照顾能力和焦虑/沮丧2个维度轻度问题占比最大,分别为31.8%(78/245)和27.3%(67/245);在日常活动维度中度问题占比最大,为32.7%(80/245);在行动能力和疼痛/不舒服2个维度重度问题占比最大,分别为46.9%(115/245)和45.7%(112/245)。EQ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311(0.059,0.563),VAS评分为42.5(30.0,60.0)分。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疼痛程度、身体畸形自卑感、社会参与障碍对EQ指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经济情况、疼痛程度、身体畸形自卑感、社会参与障碍对VAS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大骨节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受躯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的影响,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当关注大骨节病患者的整体健康。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的肿瘤。随着低剂量CT扫描的普及和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伴随的器官功能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和可能存在的老年综合征等,这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式的选择带来了挑战,不恰当的术式会明显影响预后和长期生存。因此,本文对影响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的术前危险因素、手术相关因素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对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胎儿生存的因素,并建立CDH的预测模型。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52例产前超声诊断为CDH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16个产前因素和5个生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确定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CDH生存的预测价值。以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值为界值,建立基于上述因素的预测模型,绘制预测CDH生存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52例CDH患儿中,68.7%(173/252)出院时存活。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头比(lung-to-head ratio,LHR)、右侧膈疝、肝疝、胸腔内胃、羊水过多、早产、低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7分及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等与CDH的生存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回归分析显示,羊水过多(OR=11.19,95%CI:2.83~45.33)、肝疝(OR=2.81,95%CI:1.32~11.92)、胸腔内胃(OR=5.02,95%CI:1.29~17.13)、低出生体重(OR=8.58,95%CI:1.59~45.01)和AFI(OR=3.68,95%CI:1.37~14.72)是CDH患儿出院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HR(OR=0.36,95%CI:0.01~0.69)则为保护因素。基于约登指数最大时的LHR、AFI、羊水过多、肝疝、胸腔内胃及低出生体重等6个指标单项预测界值(分别为1.6、232.5 mm、1.0、1.0、1.0、1.0)建立模型,预测CDH生存的AUC值为0.904,灵敏度为0.747,特异度为 0.896。结论LHR、肝疝、胸内胃、羊水过多、低出生体重和AFI是CDH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和生后指标联合预测CDH生存率的准确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合并干眼症分为合并干眼症组(n=26)及对照组(不合并干眼症)(n=72),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干眼症组患者视功能评价、环境触发因素、眼部不适症状及OS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高水平、用药依从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因素较多,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将有助于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登记注册诊断为(CRC)术后(年龄≥60岁)的病例,有随访10年以上存活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和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对生存死亡的预后风险。结果共选出15 775例患者包括男性7 828例(49.6%)和女性7 947例(50.4%)。超过80岁年龄患者的10年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60岁患者(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10年OS优于男性(P=0.000),单因素分析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黑种人10年OS显著低于白种人(P=0.000)。与已婚患者相比,单身或未婚和丧偶的患者显示较差的10年OS(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盲肠阑尾肿瘤患者的10年OS最差(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超过5 cm 10年OS显著降低,进展期患者(T3-T4,N1-N2和M1)10年OS显著降低(P=0.000)。结论年龄越大,黑种人,单身或未婚和丧偶的婚姻状况,肿瘤超过5 cm,进展期(T3-T4,N1-N2和M1)是CRC术后长期生存的负预测因子,这些因素可用于今后CRC的教育和改进临床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诊断年龄<35岁)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影响因素,为青年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初次诊断的女性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诊断年龄、生育史、流产史、绝经状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118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中位诊断年龄为31岁。118例中,113例(95.8%)为浸润性癌,65例(55.1%)肿瘤长径≤20 mm,61例(51.7%)为N0期,112例(94.9%)为M0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分别为73.7%(87/118)、69.5%(82/118)、28.8%(34/118)。分子分型方面,Luminal B型患者比例最高(55.1%,65/118)。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总生存率为7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青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7.858,95% CI 2.924~21.120,P<0.001)。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TNM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市现患职业病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生存质量研究对策。方法于2019年10月,将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诊断职业病患者303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量表)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存质量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3份,采用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杭州市职业病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职业病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主要因素有职业病病种、伤残等级和发病时长、患其他疾病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享有工伤保险、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职业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应建立有针对性措施提升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Ⅲc~Ⅳ期)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初诊并接受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联合术后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的晚期HGSOC患者,选择其中生存时间<2年和生存时间>5年的患者共172例,分别为短期生存组77例和长期生存组9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影响PDS是否达到无肉眼可见残留灶(R0)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72例晚期HGSO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岁(31~73岁),其中Ⅲc期152例、Ⅳ期20例,PDS达到R0者53例、非R0者119例。(1)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长期生存组患者PDS达到R0比例、铂敏感比例显著高于短期生存组(P<0.01);手术复杂性评分(SCS)、术前血清CA125水平、腹水量显著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术前在膀胱反折腹膜、小肠浆膜及系膜、上腹部腹膜及肝实质出现病灶的比例以及术后在盆腔和上腹部腹膜、膀胱反折腹膜、小肠和直肠浆膜及系膜的病灶残留率均显著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水>500 ml(OR=3.193,95%CI为1.285~7.930,P=0.012)、SCS≥8分(OR=17.433,95%CI为2.281~133.25,P=0.003)、铂敏感(OR=0.016,95%CI为0.004~0.063,P<0.01)为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而PDS是否达到R0并不是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2)影响晚期HGSOC患者PDS是否达到R0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前病灶评分、腹水量、SCS、铂敏感性与PDS是否达到R0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水>500 ml(OR=5.199,95%CI为2.015~13.409,P=0.001)、术前病灶评分>2分(OR=15.264,95%CI为5.843~39.874,P<0.01)、SCS≥4分(OR=4.176,95%CI为1.681~10.777,P=0.003)是影响PDS是否达到R0的独立因素。在术前病灶评分≤2分、SCS<4的肿瘤低负荷患者中,PDS达到R0的比例分别在长期生存组与短期生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病灶评分>2分、SCS≥4分的肿瘤高负荷患者中,PDS达到R0的比例分别在长期生存组与短期生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S是否达到R0并不是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肿瘤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影响患者的PDS是否能达到R0并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存在广泛弥漫性腹腔内转移且需要切除多个器官的肿瘤高负荷患者,PDS达到R0并不有益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20年8月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及耳鼻咽喉科经治的93例MTC患者,其中男45例,女48例,中位年龄47岁。对初始手术年份及术式、肿瘤病理分期、术前降钙素(calcitonin,Ctn)水平、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颈部LNM情况、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等运用SPSS 26.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研究影响MTC患者LNM与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的生存率进行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93例MT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范围为2~192个月,其在第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8%、96.6%、94.6%和88.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初始术式(P=0.018)、术前Ctn(P=0.012)为中央区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n水平(P=0.028)及包膜侵犯(P=0.024)则是侧颈区LNM的独立危险因素。MTC患者术前Ctn水平分别≥180.30 pg/ml及≥234.15 pg/ml时提示出现中央区及侧颈区LNM可能(P值均<0.001)。远处转移是影响MTC患者RFS(P=0.03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建议对MTC初始治疗采用规范化术式,减少隐匿性转移灶残留可能,降低MTC再次手术风险;远处转移影响着MTC的生存预后。
简介:摘要为探讨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患者心理症状及影响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因素,调查CD组及健康对照组人群各50例,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炎症性肠病专用量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rom-36 health survey,SF-36)进行测评。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发生率CD组SAS[(40.3±8.5)分]、SDS[(47.1±11.1)分]与健康对照组[SAS(37.6±7.0)分,SDS(41.8±9.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P<0.05;t=10.6,P<0.05)。IBDQ各维度得分,CD活动期患者为肠道症状(49.50±7.62)分,全身症状(23.92±5.07)分,情感功能(57.13±15.62)分,社会功能(22.15±9.08)分;CD缓解期患者为肠道症状(60.12±4.01)分,全身症状(26.24±3.97)分,情感功能(67.34±15.17)分,社会功能(25.44±2.03)分,2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F-36量表各维度如躯体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角色、总的心理健康和总的躯体健康等方面得分,CD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缓解期患者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和总的心理健康维度的得分均高于CD活动期患者(P<0.05);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总的躯体健康和活力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无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分期、营养风险对IBDQ总分有明显影响(P<0.05),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背景、医疗费用、生物制剂治疗、手术治疗对IBDQ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综上,对CD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活动期积极治疗,有望改善CD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型克山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慢型克山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克山病诊断》(WS/T 210-2011)标准,选择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人民医院规范治疗的110例慢型克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病情资料,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并应用相关分析对患者MLHFQ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10例慢型克山病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为(60.93 ± 8.2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92.73%(102/110);平均家庭年收入为2.07万元;患者心胸比为0.64 ± 0.09;射血分数(EF)为(36.71 ± 7.55)%;劳动能力分级以简单活动为主,占60.91%(67/110);心功能分级主要为Ⅲ级,占67.27%(74/110)。慢型克山病患者MLHFQ总分为(69.17 ± 16.14)分,身体、情绪及其他领域评分分别为(26.32 ± 6.70)、(15.86 ± 4.96)、(26.94 ± 6.10)分。不同文化程度、心胸比、EF、劳动能力分级、心功能分级、家庭年收入的患者,MLHFQ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21、6.236、4.515、3.427、5.418,Z=2.346,P均<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劳动能力分级与身体领域和其他领域评分呈负相关(r=- 0.302、- 0.206,- 0.343、- 0.285,P均< 0.01),家庭年收入与情绪领域评分呈负相关(r=- 0.263,P < 0.01);心功能分级与身体领域和其他领域评分呈正相关(r=0.233、0.210,P均< 0.05)。结论慢型克山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劳动能力分级、心功能分级等均会影响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肝细胞癌获得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生存5年及以上组和5年以下组,比较两组年龄、肿瘤最大径及数目、射频消融次数等临床指标,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255例肝细胞癌的总生存期为0.5~15.5年,中位总生存期为4.3年;生存5年及以上患者115例(45.1%);5年以下140例(54.9%)。全组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1.2%、44.8%和34.8%。两组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肝病原因、甲胎蛋白、治疗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hild-Pugh分级、合并肝硬化、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数量和射频消融次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Child-Pugh B级、肿瘤最大径>5.0 cm、肿瘤多发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消融5次以上是影响远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中等体积肝细胞癌和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序贯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及数量、射频消融次数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脊索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1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15.4)岁(范围5~70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术前病程、病灶位置、累及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手术切除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信息。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规律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计算Harrell’s concordance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6±51.1)个月(范围14~228个月)。至末次随访,48例中35例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0.8%,3年无复发生存率42.1%,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0.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组织学诊断方法(P=0.016)、围手术期辅助放疗(P=0.027)和手术切除方式(P<0.001)是颈椎脊索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方式(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或经瘤分块切除)[HR=0.209,95%CI(0.076,0.57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基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累及节段、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和手术切除方式等因素建立预测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0。结论穿刺活检、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术和接受辅助放疗可提高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颈椎脊索瘤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95-2018年贵州省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1995-2018年贵州省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贵州省的HIV/AIDS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HIV/AIDS 53 232例,死亡率为8.53/100人年(14 210/166 679.18);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20(95%CI:9.91~10.48)年,第1、5、10、2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0.85、0.68、0.51、0.36、0.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相比,aHR=0.757,95%CI:0.727~0.788)、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与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相比,aHR=0.173,95%CI:0.165~0.181)、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与首次CD4≥200个/μl者相比,aHR=0.410,95%CI:0.387~0.435)、≥45岁(与<45岁者相比,aHR=1.506,95%CI:1.193~1.901)、文盲(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相比,aHR=0.904,95%CI:0.832~0.982)、未婚(与离异或丧偶者相比,aHR=0.896,95%CI:0.848~0.946)、异性性传播(与同性性传播者相比,aHR=0.555,95%CI:0.487~0.632)、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aHR=1.185,95%CI:1.114~1.262)、农民/民工(与家政/待业者相比,aHR=0.874,95%CI:0.834~0.916)均是影响病例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贵州省HIV/AIDS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45岁、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首次CD4检测<200个/μl等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因素。应该针对具有这些特征的病例加强治疗和随访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伴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放疗相关因素对生存影响。方法2007—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初治的伴MPE的NSCLC共256例,其中117例纳入分析。按放疗剂量<63 Gy与≥63 Gy分为2个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卡钳值=0.1)。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相关因素对总生存(OS)影响。结果原发灶放疗可延长OS(P<0.001),且随剂量36.0~44.1 Gy、45.0~62.1 Gy、63.0~71.1 Gy提高OS延长(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3、18个月。匹配前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大体肿瘤体积<157.7 cm3、引流区淋巴结转移≤5站的OS延长(均P<0.05),T4N3期较其他期患者OS降低(P=0.018);匹配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的OS仍延长(P=0.013),≤5站引流区淋巴结转移OS呈延长趋势(P=0.098)。匹配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66,95%CI为0.368~0.871,P=0.010),GTV<157.7 cm3有延长OS趋势(HR=0.679,95%CI为0.450~1.024,P=0.065);匹配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仍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47,95%CI为0.333~0.899,P=0.017)。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4%、5.1%,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MPE-NSCLC在胸腔积液可控的前提下,原发灶放疗剂量对延长OS可能起关键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恶性肿瘤特病办理系统中3 106例有特殊病种医保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 559例,女547例;年龄为(60±13)岁,年龄范围为19~95岁。观察指标:(1)人口学特征。(2)临床治疗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及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电话、门诊或住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为确诊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剔除随访缺失数据后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剔除随访缺失数据、病理学类型缺失数据、TNM分期缺失数据后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人口学特征:3 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性别(男、女),年龄(<30岁、30~44岁、45~59岁、60~74岁、≥75岁),民族(汉族、其他民族),婚姻状况(已婚、其他),职业[企业单位和(或)工人、事业单位和(或)公务员、自由职业和(或)个体户、无业人员、公司职员、其他职业]分别为2 559、547例,35、362、1 131、1 163、415例,3 053、53例,2 896、210例,880、342、130、101、124、1 529例。(2)临床治疗与病理学检查情况:3 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住院治疗时间(<10 d、10~19 d、20~29 d、≥30 d),手术治疗(无、有),病理学类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及其他),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771、1 312、661、362例,915、2 191例,836、63、24例,29、28、90、624例。3 106例患者中,病理学类型数据缺失2 183例,TNM分期数据缺失2 335例。(3)随访及生存情况:3 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 5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9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6个月。2 561例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1.0~96.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24.7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2%、42.3%、29.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职业、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治疗、病理学类型、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χ2=31.820,6.752,39.100,120.889,226.700,10.452,48.60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住院治疗时间≥30 d,手术治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1.463,0.572,0.575,95%可信区间为1.044~2.049,0.413~0.793,0.438~0.755,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941,5.036,95%可信区间为1.687~9.211,2.237~11.335,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差;已婚,住院治疗时间≥30 d,手术治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TNM分期Ⅲ期、Ⅳ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