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尖缺损对容貌影响明显,重建较为困难。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诊治1例人咬伤后鼻尖软组织缺损病例,男,44岁,采用颞浅动静脉为血管蒂的耳前游离瓣重建鼻尖,以面动静脉终末支为受区血管,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蒂。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抗凝、解痉治疗。瓣顺利成活,3个月后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再造鼻尖外观满意。

  • 标签: 鼻畸形,获得性 鼻成形术 游离皮瓣 超级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移植对烧伤患者复合移植成活率及关节部位瘢痕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9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中厚移植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供区愈合时间、植皮区愈合时间、烧伤区痂下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合移植成活率、创面愈合情况、关节部位瘢痕状态(VSS)评分、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外展、膝关节屈、膝关节伸)、生存质量(BSHS-B)、心理状态(POMS-SF)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供区愈合时间、植皮区愈合时间、烧伤区痂下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复合移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部位瘢痕状态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关节部位瘢痕厚度、血管分布评分及V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部位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展、膝关节屈、膝关节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BSHS-B评分高于对照组,POMS-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1.28%)(P<0.05)。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移植能显著提高烧伤患者复合移植成活率,进一步减轻患者关节部位瘢痕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烧伤 皮肤,人工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移植对烧伤患者复合移植成活率及关节部位瘢痕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9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中厚移植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供区愈合时间、植皮区愈合时间、烧伤区痂下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合移植成活率、创面愈合情况、关节部位瘢痕状态(VSS)评分、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外展、膝关节屈、膝关节伸)、生存质量(BSHS-B)、心理状态(POMS-SF)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供区愈合时间、植皮区愈合时间、烧伤区痂下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复合移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部位瘢痕状态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关节部位瘢痕厚度、血管分布评分及V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部位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展、膝关节屈、膝关节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BSHS-B评分高于对照组,POMS-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1.28%)(P<0.05)。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移植能显著提高烧伤患者复合移植成活率,进一步减轻患者关节部位瘢痕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烧伤 皮肤,人工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瘢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烧伤、外伤、肿瘤切除等因素导致的鼻尖部缺损临床较常见。而鼻尖部解剖结构复杂,术后缺损难以直接缝合。局部瓣操作简单,瓣与周围皮肤色泽一致性佳,修复缺损后创面平整,是修复鼻部缺损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皮瓣移植修复鼻尖缺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整形 外科皮瓣 鼻尖缺损
  • 简介:摘要对于烧伤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创面,及时通过外科手术封闭开放创面是治疗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自体皮肤移植。然而,对于大面积以及长期慢性的创伤,自体源的缺乏使其治疗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为此,临床医务工作者通过不断研究逐步发展出了微型移植技术。本文对点状移植术、邮票状移植术、Meek植皮术以及微粒移植术等相关皮肤移植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肤移植 伤口愈合 微型皮片 点状皮片 邮票状皮片 微粒皮片 Meek植皮术
  • 简介:摘要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其术后发生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移植成功率,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但术后监测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仍然备受争议,尤其是侵入性辅助监测技术,然而国内尚未见对其进行系统报道。本文旨在总结其优点和缺点,为临床一线显微外科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皮瓣移植术 血管危象 微循环监测 侵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瓣桥式移植修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的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背阔肌肌瓣、股前外侧瓣或胸脐瓣修复缺损,通过同侧或对侧肢体动静脉血管为游离组织瓣提供临时血供,即游离瓣桥式供血。修复头面部和躯干缺损时桥接同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修复小腿及足部缺损时桥接对侧胫后或胫前动静脉,瓣供区拉拢缝合或移植中厚覆盖。待移植的组织瓣与受区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后(一般为术后5周),行血管断蒂。术后对瓣和片的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9岁,头面部4例,臀部1例,小腿6例,足背1例,缺损面积为18.0 cm×7.0 cm~23.5 cm×13.0 cm,切取瓣面积20.0 cm×8.0 cm~25.0 cm×15.0 cm,其中应用背阔肌肌瓣修复10例,胸脐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瓣修复1例。术后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探查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移植物成活;1例背部供区所植皮片部分坏死,湿敷换药后愈合;其余病例移植物成活良好,供区亦恢复较好。有2例面部移植皮瓣较为臃肿,术后半年行瓣去脂修薄后外观得以改善。随访1~1.5年,所有病例转移瓣外形较为满意,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有一定差异,前臂及小腿血管供区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大腿片供区有色素沉着,部分伴浅表瘢痕。结论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损伤严重、无可供吻合血管的创面,应用游离瓣桥式移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桥式移植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支单蒂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瓣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瓣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瓣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瓣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支单蒂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瓣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支单蒂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瓣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多个精细化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33指,均伴有肌腱、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5 cm×2.5 cm~4.5 cm×6.5 cm,均采用以足部为供区的移植修复。其中,游离足内侧动脉瓣修复12指,游离跗外侧动脉瓣修复10指,腓侧趾底动脉瓣修复11指,瓣切取面积为2.0 cm×3.0 cm~5.0 cm×7.0 cm。供区25例采用美容缝合,5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3指移植顺利成活30指,2指术后24 h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消除,1指因静脉危象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患者随访3~14个月,平均12.5个月,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TPD为8~10 mm,感觉恢复至S3~S4。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6例,良4例。结论游离以足部为供区的精细化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足部 外科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瓣串联股前外侧穿支瓣(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瓣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瓣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瓣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瓣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瓣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瓣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串联皮瓣 足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微粒和Meek微型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Meek micrografting、bur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微粒、Meek植皮、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3月20日公开发表的有关微粒和Meek微型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首次手术后的植皮成活率、一期愈合率、手术耗时、手术治疗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82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包括接受微粒移植治疗的微粒组患者410例和接受Meek微型移植治疗的Meek微型片组患者411例。纳入的15项研究偏倚风险均不确定。与微粒组比较,Meek微型片组患者植皮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均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0.76、0.66(95%置信区间=0.66~0.88、0.50~0.88,P<0.01);手术治疗费用明显降低,标准化均数差=3.19(95%置信区间=1.36~5.01,P<0.01);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标准化均数差=6.05、2.39、2.35(95%置信区间=3.66~8.44、1.43~3.35、2.03~2.68,P<0.01)。亚组分析显示,微粒联合异体移植可能是手术耗时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耗时、手术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合并效应量结果稳定性好。一期愈合率和手术治疗费用存在发表偏倚(P<0.01),植皮成活率、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中,Meek微型移植与微粒移植相比可提高植皮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缩短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治疗结果 微粒皮 Meek微型皮片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7例足部复合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73岁[(38.9±16.3)岁]。前足复合缺损5例,中足1例,后足1例。跖骨缺损9块,内侧楔骨缺损1块,跟骨缺损1块。创面缺损面积为6 cm×5 cm~70 cm×35 cm。Ⅰ期行股前外侧移植、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观察瓣成活、并发症情况。Ⅱ期行骨水泥取出,诱导膜内植骨。观察植骨间隔时间、骨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54个月[(33.8±9.7)个月]。Ⅰ期术后7例瓣均成活,瓣臃肿3例;1例后足跟骨复合缺损术后反复感染,予以清创处理。Ⅱ期植骨6例,植骨间隔时间2~4个月[(2.8±0.9)个月];骨愈合时间3~7个月[(4.7±1.2)个月]。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3~92分[(82.1±8.7)分],与术前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1例,良5例,中1例。术后1块跖骨骨不连,其余8块植骨均顺利愈合。结论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移植是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修复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良好的行走功能。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膜诱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织灌注实时探测仪(O2C)术后监测游离瓣灌注状态的效果及其预警并发症发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完成的20台游离移植手术,收集术后使用O2C监测瓣获取的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血流量和流速等数据,并记录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O2C预判并发症发生的准确性进行归纳分析。结果O2C监测发现共4例游离瓣存在灌注异常。经及时处理后2个瓣血供完全恢复,瓣完全成活;1个瓣灌注改善,远端轻度血运障碍,表皮脱落,尖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个瓣发生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后愈合。其余瓣未出现并发症,O2C预警准确率为100%。结论O2C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瓣灌注评价设备,其预警游离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准确性高,在瓣外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皮瓣灌注 组织灌注实时探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趾腓侧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失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趾腓侧移植修复20例指腹缺失患者。创面缺失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5 cm,切取瓣大小为1.8 cm×2.5 cm~2.5 cm×4.0 cm。直接关闭供区或游离片植皮修复供区。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本组中19例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瓣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个月各指间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6~12个月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5~9 mm。供区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失的患者采取游离趾腓侧移植修复,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不仅可重建指体外形及精细感觉,而且供区隐蔽、损伤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指腹缺失
  • 简介:摘要吻合血管的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诸多优点,已成为下颌骨重建修复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游离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缺乏个性化的设计与精确的手术引导,往往难以达到精确的修复重建效果。个性化和精准化功能重建概念的提出,以及数字医学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医学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三维重建技术、虚拟手术设计(VSP)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特点。

  • 标签: 腓骨皮瓣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医学技术 3D打印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的制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近交系雄性6~8周龄Brown-Norway大鼠和Lewis大鼠各1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将受体大鼠项背部全层皮肤皮下游离2.2 cm×2.2 cm区域后,皮下移植取自供体大鼠腹部的2.0 cm×2.0 cm大小全厚,供区拉拢缝合。移植术后5~6 d剪除受体大鼠移植的异体片上方的自体,剪除后7 d拆线。移植术后2个月内观察供受体大鼠进食、活动、存活情况,受体大鼠撕咬、抓挠创面情况,受体大鼠剪除自体后创面情况,移植的异体片成活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移植术后2个月内,供受体大鼠均正常进食,可自由活动,无大鼠发生非正常死亡;未发生受体大鼠撕咬、搔抓创面情况。受体大鼠剪除自体后创面有少量渗出,并有部分表皮脱痂现象。移植的异体片均未发生感染或坏死,全部成活,新毛发顺利长出。结论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的制动方法操作简单省时,术后无须换药,加压固定可靠,片成活率高,可推广应用于动物移植模型。

  • 标签: 模型,动物 皮肤移植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残存甲床或健指甲床移植结合V-Y推进瓣修复指尖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三科收治的指尖脱套伤患者15例20指,其中,残存甲床移植修复甲床缺损8指,健指甲床移植修复甲床缺损12指;所有病例指腹创面均应用V-Y推进瓣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患者术后7~10 d拆除缝线,移植甲床全部成活16指,部分成活4指,经换药治疗,创面均在1周内愈合;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供指指甲下无血肿。术后随访5~14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手指均有甲板生长,根据吕桂欣的甲床损伤疗效标准评定:优13指,良6指,可1指,优良率为95%;瓣血运正常,质地柔软,指腹饱满,感觉恢复S3 12指,S4+ 8指,TPD 5~10 mm;供区甲板无畸形,瓣供区伤口愈合好,患者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指,良5指,可1指,优良率为95%。结论甲床移植结合V-Y推进瓣修复指尖脱套伤操作简便,保留了手指长度,重建指尖外形、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甲床 移植 V-Y推进皮瓣 指尖 脱套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股薄肌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瓣的股内侧瓣形式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 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股内侧穿支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股薄肌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瓣,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股薄肌前缘前方的大收肌穿支瓣,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瓣血运后所有瓣仅通过一支大收肌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股薄肌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瓣和8例大收肌穿支瓣,瓣长(27.5±0.4) cm、宽(7.1±0.5) cm、厚(3.8±0.4) cm,股薄肌瓣血管蒂长度(7.4±0.3) cm,大收肌穿支瓣血管蒂长度(10.8±0.5) cm。瓣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瓣缺血时间55 ~ 90 min,平均75 min 。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肌穿支血管就可保证瓣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瓣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瓣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股内侧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肌穿支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股内侧穿支瓣,无需额外制备股薄肌血管蒂。

  • 标签: 乳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皮瓣 大收肌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