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主要的阻碍因素,为护理工作者提高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质量,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1—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14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的家庭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整理资料。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阻碍因素提炼出4个主题,9个副主题。(1)主题1:营养照护认知不足。①照护者对营养照护重要性认知不足;②照护者缺乏辅助进食营养风险相关认知。(2)主题2:营养照护能力欠缺。①照护者营养知识缺乏;②照护者实践操作能力欠佳;③照护者的依从性、主动性较差。(3)主题3:营养信息获取和利用困难。①照护者信息获取受限;②照护者信息运用困难。(4)主题4:营养照护的照护者角色障碍。①缺少社会支持;②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结论护理工作者可以针对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阻碍因素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质量的提高,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过渡期照护者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护者各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照护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照护者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配偶的75例(62.5%),子女的25(20.83%),年龄46~60岁的53例(44.17%),在职的76例(63.33%),每月照护所需费用<3 000元的61例(50.83%),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55例(45.83%),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平均分数为(27.45±9.45),照护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是否与患者同住、照护经历及应对能力均为影响老年CHF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相关因素;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能力、照护经历均为老年CHF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能力、照护经历均为老年CHF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独立因素,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照护者照护能力的以上影响因素,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对策,进而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质量,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照护与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照护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父母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进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儿。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远程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体重、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患儿父母照顾技能以及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体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父母照顾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母亲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患儿术后进行远程照护,能够提升患儿父母的照护能力,减少患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加快患儿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自我效能的现状水平,并探讨社会支持对照护负担和自我效能关系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2名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28.62±3.97)分,处于较高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1),照护负担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自我效能感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722~-0.638,P<0.01)。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社会支持对照护负担与自我效能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98,占比为27.42%)。结论社会支持和照护负担均是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社会支持能够降低照护负担对照护者自我效能的负性影响,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主要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照护负担,进而提升其自我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体化教育方案对于高血压老年患者居家照护者照护行为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选取92例于该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及其照护者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地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6例。纳入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工作,病情稳定后出院。采用个体化教育方案对研究组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参照组患者及其照护者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照护者各项照护行为的规范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也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71.74%)高于参照组(39.13%),再次入院率(13.04%)低于参照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及其居家照护者应用个体化教育方案,可规范照护者的居家照护行为,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血压稳定,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再次就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的真实身心体验,为缓解照护者压力,减轻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6月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并提炼出主题。结果经过比对分析,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身心体验共析出3个主题:感恩的心;照护压力多元化;社会支持需进一步完善。结论长期的家庭照护工作给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生活造成了负性影响,政府、社区及社会工作人员需主动介入,提供多途径支持,减轻家庭照护者的身心压力,提高照护双方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建立评估标准,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最终建立了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确立了包括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程度2个一级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疾病轻重4个二级指标以及包含了卧位状态、认知功能、意识水平、患病情况等在内的39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论建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科学、可靠,可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定义及其内涵。方法采用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法界定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概念。结果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属性:(1)一种力量或能力;(2)长期照护职业与在职人员和潜在求职人员之间的相互吸引;(3)吸引潜在求职人员,满足其从业意愿;(4)保留和激励在职长期照护人员,并使其产生职业认同、谋取职业生涯的发展。结论本概念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护理实践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长期照护者的特点进行定义。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支持,并为我国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宁照护在肿瘤临终患者中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6-2018年入住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肿瘤病区的肿瘤临终患者15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成两组,愿意入选的96例患者为安宁照护组,不愿意入选的61例患者为常规对照组。安宁照护组患者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姑息支持疗法和针对性的营养指导实施安宁照护;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手段。对该157例临终患者及/或近亲属均发放自制的《病人(或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满意度。结果安宁照护组总体满意率(95.8%)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8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49,P<0.0001)。并且安宁照护组普遍反映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能内心平静地面对死亡。结论安宁照护大大提高了临终患者及/或近亲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InterRAI急性病照护-老年综合评估系统(interRAI AC-CGA)研究老年急症患者功能状态的动态变化,分析评估结果是否有助于临床判断。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急诊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使用interRAI AC-CGA评估量表分别在入院时(第1天)、入院后第7天、第28天进行数据采集,用interRAI AC-CGA评估标尺、老年人综合征和不良结局风险判断指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各种功能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入院时的功能状态与治疗结局(出院)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评估患者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60~101(84.2±10.1)岁。在入院时和住院过程中,患者的多种功能状态均出现了异常,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较为明显。与第1天的评估结果比较,经过治疗后第7天和第28天各种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短暂抑郁、疼痛、跌倒等功能出现明显改善(χ2=6.298、6.027、7.766,P=0.043、0.049、0.021)。第28天评估后,出院16例、继续住院18例(包括死亡2例),出院组大部分指标的异常率均低于继续住院组,其中出院组的交流和跌倒异常率显著低于继续住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5.443,P=0.019、0.030)。年龄(≥85岁)对出院无影响,超高龄组(≥85岁)的出院率(8/20、40.0%)与普通老年组(60~84岁)(8/14、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P=0.324)。结论InterRAI AC-CGA可以系统并动态地评估老年急症患者的功能状态变化,入院时的功能状态与患者的预后(出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