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膜透析液(腹透液)安全、有效的特性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进入腹腔后易被吸收,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渗透梯度而致超滤下降,且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使用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艾考糊精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3 000~19 000道尔顿的葡萄糖聚合物,不易被腹膜吸收。以艾考糊精为渗透剂的等渗腹透液通过介导胶体渗透压可在PD长留腹时维持稳定的渗透梯度而产生持续超滤。艾考糊精腹透液在国外已使用20多年,除显著的超滤作用外,其在生物相容性、腹膜保护、提高PD技术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艾考糊精腹透液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重点对其临床优势及获益人群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PD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且腹透液细菌培养为G+菌或无细菌生长的患者18例,予以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14 d(设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天数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腹透液白细胞总数及万古霉素血清浓度,计算PDAP的治愈率。另选取8例未行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抗生素治疗与观察组一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DAP治愈率为77.78%(14/18),对照组的PDAP治愈率为37.50%(3/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腹透液白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腹透液白细胞数下降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及14 d,观察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别为(18.66±2.28)、(18.73±1.94)、(18.12±1.67)mg/L,对照组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别为(17.73±2.32)、(18.59±2.03)、(18.94±2.57)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对PDAP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腹膜透析退出率,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是难治性PDAP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减少腹透液蛋白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92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及ESRD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氯沙坦钾药物以及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24 h腹透液蛋白总量、血清白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减少腹透液蛋白质的丢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腹膜功能,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条件复杂的腹主动脉瘤(AAA)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11例复杂解剖条件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82例)和腔内修复术(EVAR)组(129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随访资料等,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生存率,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结果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开放手术组及EVAR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82/82)和99.2%(128/129)。围术期内,开放手术组死亡7例,二次干预3例;EVAR组死亡1例,二次干预4例。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ICU监护比例、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8.3±125.0)min 比(315.0±118.9)min,t=5.57,P<0.001;22(18,48)h 比 39(20,86)h,U=1275.50,P<0.001;47.3% 比 87.1%,χ2=24.89,P<0.001;18.6% 比 36.6%,χ2=8.51,P=0.004;1.8% 比 8.5%,P=0.006]。开放手术组66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9.5,88.5)个月。EVAR组127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4(7.5,47.0)个月。开放手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EVAR组(48.5% 比 18.9%,χ2=18.46,P<0.001),但在动脉瘤相关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1、3、5及10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96.4±1.8)% 比(93.4±3.2)%,(84.4±4.3)% 比(72.6±6.3)%,(72.4±6.2)% 比(59.4±7.1)%,(35.1±12.6)% 比(35.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颈血栓是EVAR治疗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解剖条件复杂的AAA,开放手术和EVAR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EVAR短期效果更好,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更加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开放手术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短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21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为(64.33±12.46)岁。先兆破裂10例。首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年总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21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短瘤颈或肾周动脉瘤15例,大瘤颈动脉瘤3例,瘤颈严重成角9例。动脉瘤直径为(66.54±17.34)mm。3例行肾动脉重建,2例行肾动脉成形。中位住院时间为16(12,19)d,1例死于肺部感染,术后30 d死亡率为4.76%(1/21)。中位随访时间为40(40,67)个月,2例死于心血管事件,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85.71%(18/21)。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主动脉相关再干预或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开放手术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虽然术后短期存在肺部和肾脏并发症风险,远期再干预率低且生存率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开放手术及腔内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行开放手术或腔内治疗的2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开放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14例行腔内治疗(腔内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和随访期情况。结果腔内手术组围术期死亡率[0%(0/14)比18.2%(2/11)]和并发症发生率[(14.3%(2/14)比18.2%(2/11)]低于开放手术组,而腔内手术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率[35.7%(5/14)比27.2%(3/11)]、移植物感染率[14.3%(2/14)比0%(0/10)]、二次手术率[28.6%(4/14)比9.1%(1/11)]和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50%(7/14)比27.2%(3/11)]高于开放手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随访期间,开放组无死亡病例,二次手术者1例。腔内手术组死亡2例,二次手术者3例。结论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各有优缺点,应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8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PD组(n=122)和OPD组(n=26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学结果及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86例患者,男性232例,女性154例,年龄(57.8±11.0)岁。LPD组患者手术时间(330.69±80.55)min长于OPD组患者(241.13±77.24)min,术中出血量300.00(200.00,400.00)ml少于OPD组400.00(262.50,500.00)ml,术后住院时间(12.21±5.24)d少于OPD组(16.61±6.63)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D组中36例(29.51%)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OPD组中81例(30.6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学结果表明LPD组清扫淋巴结(12.65±5.03)个多于OPD组(10.07±5.0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及R0切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6~36)个月,LPD组随访时间大于1年的恶性肿瘤患者存活率为84.72%(61/72),OPD组为85.81%(133/1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并具有微创优势,临床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腔内修复术(EVAR)与传统开放手术(OSR)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cAA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4家中心的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cAA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VAR组(n=114)和OSR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随访结果。EVAR组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EVAR组近端瘤颈直径比OSR组更长,梯形瘤颈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3±3.59)mm 比(19.40±4.28)mm,t=3.162,P=0.002;36.0% 比 16.7%,χ2=4.069,P=0.044];EVAR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56±93.06)min 比(368.53±95.96)min,t=-10.915,P<0.001;(92.84±168.83)ml 比(1 370.00±1 019.52)ml,t=-12.579,P<0.001;(14.91±133.85)ml 比(1 375.00±1 300.18)ml,t=-11.055,P<0.001]。1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6±10.4)个月。术后随访EVAR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 比 40.0%,χ2=7.654,P=0.006;9.6% 比 40.0%,χ2=16.301,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发现,常规EVAR组内漏率高于非常规EVAR组(11.9% 比 0%,χ2=6.035,P=0.014);当瘤颈成角≥52°时,常规EVAR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成角更小者(29.6% 比 0%,χ2=6.486,P=0.011);对于梯形瘤颈患者的治疗,常规EVAR比非常规EVAR治疗内漏率高(19.0% 比 0%,χ2=6.632,P=0.010)。OSR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伴随疾病有相关性,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75% 比 27.8%,χ2=6.451,P=0.011;25% 比 0%,χ2=5.000,P=0.025)。结论对于cAAA患者的治疗,EVAR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优于OSR。选择合适的患者及正确的治疗方式,可能降低EVAR术后并发症及内漏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 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 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54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03例,女性37例,年龄(69±8)岁(范围:44~87岁)。收集患者合并症、术前动脉瘤参数、手术数据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并发症发生及二次干预等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多元回归分析远期生存预后因素。结果492例获得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1.1%(492/54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3%(7/540)。48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1.7%(489/533)。随访时间45(63)个月(范围:1~133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104例,动脉瘤相关死亡31例,全因病死率21.3%(104/489),动脉瘤相关病死率6.3%(31/489)。1、3、5和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1%、84.0%、69.5%和38.6%,免于动脉瘤病死率分别为98.4%、93.3%、88.4%和84.4%。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0%(44/489),二次干预率为4.9%(24/48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2.15,95%CI:1.41~3.26,P<0.01)、术前动脉瘤破裂(HR=2.72,95%CI:1.78~4.15,P<0.01)和短瘤颈(HR=1.97,95%CI:1.07~3.61,P=0.029)是EVAR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VAR治疗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1993-2011年的研究数据,该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在儿童期(7~17岁)和成年期(≥18岁)至少各随访一次。本研究选取儿童期第1次和成年期最后1次随访数据,最终纳入1 366名(男性占61.4%)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腰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结果研究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4年。36.4%(28/77)的儿童期腹型肥胖会持续至成年期。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的腰围存在中度关联(r=0.32,P<0.001)。与腰围正常儿童相比,腹型肥胖儿童在成年期发生腹型肥胖的风险增加(HR=7.54,95%CI:4.91~11.58)。结论儿童期腹型肥胖显著增加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茧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腹茧症患者中1例无腹部症状,7例表现为反复腹痛并伴有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中位病程时间为6个月(15 d~40年)。6例行腹腔镜腹茧剥离切除+肠粘连松解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转开放手术,2例为开腹手术。4例同期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3~69个月,有2例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例伤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1例术后5个月发生1次肠绞痛,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的临床特征不典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该病的预后总体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指掌侧固有动脉、足趾跖侧及手指掌侧静脉吻合的游离趾腹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对15例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取第2足趾趾腹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吻合足趾跖侧静脉及手指掌侧静脉,吻合足趾及手指指掌侧固有动脉,缝接趾-指神经,皮瓣大小0.8 cm×0.5 cm~1.0 cm×1.2 cm。供区手术创伤较小,足趾创面一期缝合。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9个月,2例采用微信随访,9例通过电话随访,4例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7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饱满,弹性较好,3个月后部分患者触觉恢复,4~6个月后痛觉部分恢复,足部供区外形较好,行走正常。结论吻合掌侧静脉的游离趾腹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不用解剖指背侧静脉,足趾可直接缝合,供区损伤小,手术简便,临床效果较好。
简介:介绍了贝朗血透机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水路报警如:总电导度超过限值;吸入消毒液失败;即将重复DF压力自检,电路报警如:CMOS校验错误;电路腐蚀误报警。通过分析这些报警所涉及的部件,本着又有易入难的原则,逐项检查排除,并将这些故障点记录总结分类。可为其他临床工程师提供维修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