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治疗的7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住ICU>10 d组)和B组(住ICU≤10 d组),结果表明创伤性休克患者诊断初期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是创伤性休克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
简介: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2021.07~2022.12期间,本院收治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样本,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舒适护理模式);统计对比:(1)手术指标;(2)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舒适护理模式开展后,相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研究数据改善趋势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而言,护理效果明确,优化预后结局,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整择期手术应答时间及相应综合改革措施对手术室运行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7—12月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手术应答时间进行调整,建立多部门协作系统,优化手术室管理制度及奖惩机制。回顾分析2018、2019年相应手术室医疗指标,比较改革前后手术室工作量、手术室护理人员加班情况、补时补休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019年1—6月与2018年1—6月相比,手术量增加(t=-7.249,P<0.001),手术室护理人员加班时数增加(t=-5.364,P=0.003),补休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683)。2019年7—12月实施改革后,与2018年7—12月相比,手术量增加(t=-7.112,P<0.001),加班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683),补休时数增加(t=-8.412,P<0.001)。结论调整择期手术应答时间及实施多部门协作支持,可以优化手术室管理制度及奖惩机制,在保持手术室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保证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鼠正常肺组织在重离子射线暴露后不同时期、不同暴露剂量下转录水平表达改变,为寻找重离子放射敏感基因、研究重离子放射效应与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时间梯度实验:采用14.5Gy碳离子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肺野照射,分别于照射后3天和1、3、24周提取肺组织总RNA。剂量梯度实验:采用0、7.5、10.5、12.5、14.5、17.5、20Gy重离子射线照射后1周提取肺组织总RNA。两组实验均行全转录组芯片检测。结果重离子射线14.5Gy照射后急性期(3天)、亚急性期(1周)、炎症期(3周)、纤维化期(24周)小鼠肺部全转录组基因表达主成分分析出现各阶段差异性分离;其中以照射后3天基因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照射后1周与其余各时间点均一性最高。细胞凋亡是重离子照射后肺组织主要的细胞死亡类型,以Phlda3为中心的Gdf15、Mgmt、Bax相互关联基因是放射敏感基因(R=0.76,P<0.001)。结论本研究为重离子照射后正常肺组织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了转录水平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滞留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观察室内留观的患者1 500例设为对照组(未实施管理对策);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急诊观察室内留观的患者1 50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管理对策),比较两组急诊观察室患者滞留率、急诊观察室工作效率、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观察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诊观察室内患者滞留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19.33%),急诊观察室各工作效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观察室工作满意度(91.2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合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中存在的滞留原因,针对其实施必要的管理对策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滞留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与家属对其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型克山病(CKD)患者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山东省8个克山病病区县(市)选择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初诊时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可能与LVEF恢复正常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对患者进行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随访至2019年10月或至全因死亡,采用成组设计,根据LVEF是否恢复正常(LVEF≥50%为恢复正常)将患者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结果共有98例CKD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为(47.51 ± 12.84)岁;体质指数(BMI)为(23.18 ± 4.92)kg/m2;LVEF为(39.54 ± 8.26)%;男性占65.31%(64/98);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和Ⅲ级分别占46.94%(46/98)、53.06%(52/98)。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28例(28.57%)患者LVEF恢复正常,LVEF由基线的(43.27 ± 7.85)%增加至(58.74 ± 6.0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P < 0.01);70例(71.43%)患者LVEF未恢复正常,LVEF由基线的(37.84 ± 6.93)%增加至(42.94 ± 7.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P < 0.01)。28例LVEF恢复正常患者的恢复时间中位数为14个月,其中随访至6、12和18个月时恢复的患者分别为4例(14.29%)、6例(21.43%)和15例(53.57%),27例(96.43%)患者在3年内LVEF恢复正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比值比(OR)= 0.81,95%置信区间(CI):0.70~0.95,P < 0.05]、心电图QRS波时限(OR=0.88,95%CI:0.79~0.98,P < 0.05)、LVEF(OR=1.26,95%CI:1.13~1.42,P < 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OR=0.79,95%CI:0.66~0.90,P < 0.01)是LVEF恢复正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部分CKD患者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后,LVEF可恢复正常。病程较短、心电图QRS波时限较短、基线LVEF较高及LVEDD较小的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18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能有效缩短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Stewar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复苏室收治的全麻复苏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舒适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适度(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识苏醒后不同时间段(3 d、6 d、8 d)的负面情绪状态评分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舒适度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状态与疼痛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舒适度,大幅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与术后疼痛感,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中药熏洗及中医护理干预促进肛周脓肿(PA)术后肛门功能及创面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阳江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PA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4.97±6.51)岁;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35.14±6.47)岁。对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熏洗及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肛管静息压、肛门失禁评分、切口肉芽生长情况评分、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干预14 d后两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门失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00 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11.31±1.25)kPa比(12.29±1.46)kPa,(2.23±0.37)分比(3.58±1.16)分](t=5.723 6、5.038 2,均P<0.000 1);干预14 d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00 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1.67±3.38)kPa比(18.22±3.16)kPa](t=6.954 7,P<0.000 1)。观察组患者术后5、8、11、14 d切口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241 7、5.092 6、5.974 8、7.584 1,均P<0.000 1);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834 7、6.620 5,均P<0.000 1)。结论中药熏洗及中医护理干预用于PA术后患者,可以显著地改善肛门功能,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缩短创面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手术效果与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手术效果与康复时间的变化。结果实施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并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结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OLD分组D组患者1年后A、B、C、D分组的变化情况,分析分组变化原因,为COPD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门诊就诊的40~80岁稳定期COPD GOLD分组D组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基本信息,跟踪随访1年。1年后将研究对象重新进行GOLD分组,观察患者分组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GOLD分组D组患者重新归为B组的影响因素。结果原GOLD分组D组中1年后有35例(29.9%)被重新分配到A组(GOLD D-A组),36例(30.8%)被重新分配到B组(GOLD D-B组),8例(6.8%)被重新分配到C组(GOLD D-C组),38例(32.5%)仍保留在D组(GOLD D-D组)。将GOLD D-D组、GOLD D-B组设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1.547,95%CI:1.20~18.13)、年龄为40~60岁(OR=1.68,95%CI:1.56~18.46)、个人年收入大于20 000元(OR=2.664,95%CI:4.15~49.67)、mMRC分级在1~2级(OR=1.147,95%CI:1.15~8.66)、坚持用药1年(OR=1.141,95%CI:1.18~8.29)等因素更易使D组患者升级为B组,而居住地为城市(OR=-2.7,95%CI:0.13~0.34)与D组变为B组呈负相关。结论男性、年龄为40~60岁、个人年收入大于20 000元、mMRC分级在1~2级、坚持用药1年等是D组患者升级为B组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为城市与D组变为B组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TDP灯照射患者关元穴的干预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药灌肠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1月1日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住院需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灌肠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TDP灯照射关元穴,连续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总有效率、灌肠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药灌肠总有效率为81.82%(27/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5%(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P灯照射关元穴后中药灌肠患者保留时间延长,促进了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灌肠治疗的疗效,延缓疾病的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眼科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在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恢复术前呼吸状态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ROP早产儿临床资料。在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恢复术前呼吸状态根据ROP术后48 h内是否恢复呼吸基线将患儿分为恢复基线组和未恢复基线组。收集相关病历资料,包括术前呼吸基线和术后(24 h、48 h、72 h、96 h、5 d和7 d)的呼吸状态,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激光点数,手术地点。分析所有早产儿在ROP手术后恢复到术前呼吸基线的时间及影响因素。连续变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精确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6例ROP患儿,其中157例患儿在接受治疗48 h内未恢复到术前呼吸基线。术后48 h内未恢复基线组患儿的来源、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术前呼吸支持比例与48 h内恢复基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地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药术组患儿在24 h、48 h、72 h、96 h时恢复呼吸基线比例与光凝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7%比14%,82比33%,86%比58%,89%比76%;均P<0.01),在治疗后5 d和7 d 2组患儿回基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86%,95%比92%;均P>0.05)。在治疗48 h后未恢复呼吸基线的157例患儿中,108例(68.8%)需额外给氧,而153例(98.5%)需要更密集的呼吸支持方法(P<0.001)。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接受光凝术治疗的患儿在48 h内恢复呼吸基线的可能性较注药术患儿小(OR=0.099,95%CI:0.060~0.164),其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矫正胎龄小(OR=1.147,95%CI:1.009~1.302)。结论ROP患儿接受玻璃体内注药术较接受激光光凝术在术后能更快回到呼吸基线状态,且差异持续最多4 d。接受光凝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时矫正胎龄越小,在48 h内恢复呼吸基线的可能性越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育龄妇女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60家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1个月,于2017年7月至12月,按照分娩时间顺序依次通过电话调查这1个月期间分娩孕妇300名,了解其月经恢复时间、母乳喂养、再次妊娠以及避孕药具使用等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平均产后月经恢复时间用算术均数,累积月经恢复率用寿命表法计算,影响因素分析采用2水平Cox模型分析。结果截止至调查日,98.18%(17 488/17 813)的调查对象已恢复月经,产后月经恢复时间为(6.13±3.87)个月。产后3、6、7、12个月累积月经恢复率分别为17.88%、47.68%、62.95%和88.4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39岁妇女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均晚于≤24岁妇女(HR=0.944,95% CI=0.895~0.995;HR=0.896,95% CI=0.847~0.949;HR=0.904,95% CI=0.844~0.968);相比于产次为1、非纯母乳喂养、产后避孕的妇女,产次≥3、纯母乳喂养、未避孕的妇女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均延迟(HR=0.896,95% CI=0.817~0.981;HR=0.564,95% CI=0.537~0.593;HR=0.676,95% CI=0.643~0.711);少数民族妇女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早于汉族妇女(HR=1.132,95% CI=1.069~1.198)。结论我国妇女产后平均月经恢复时间约6个月,年龄、产次、纯母乳喂养、采取避孕措施、民族是产后月经恢复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IS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促脑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干预,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标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中文版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肢体肌力、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下肢Lovet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Lovett评分[上肢(2.71±0.59)分,下肢(3.42±0.95)分]亦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6.82±2.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SF-36评分[(81.17±6.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增强IS恢复期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良性骨肿瘤患者植骨重建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洛阳正骨医院行植骨重建修复术的良性骨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经手术刮除骨质病灶并植入异体骨,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植骨重建后相关情况、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个月良性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优良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折线消失时间、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切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良性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骨密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骨密度仍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病灶MRI水肿最大横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良性骨肿瘤患者植骨重建术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出血及感染,促进骨愈合,使病灶水肿范围缩小,提高骨密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壁激动时间(VAT)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NSTE-ACS患者97例,按VAT是否延长分成两组:VAT明显延长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VAT不明显延长的69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VAT、CK-MB峰值、心脏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年龄和合并糖尿病明显高于对照组[(68.0±12.6)岁比(62.4±13.2)岁、16/28比19/69,均P<0.05];观察组CK-MB峰值、cTnI峰值、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人数、冠状动脉造影3支血管病变加左主干血管病变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4±51.5)U/L比(36.6±23.1)U/L、(18.16±14.51)ng/ml比(6.11±4.98)ng/ml、9/28比7/69、12/15比27/53,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0.3±8.6)%比(57.1±5.3)%,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VAT明显延长的NSTE-ACS患者由于心肌功能损害严重,心脏功能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为多支心血管病变,提示该组患者预后不良。因此,临床研究者和医师对NSTE-ACS并VAT明显延长患者的预后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降低其预后风险因素,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诊断、改善其预后的意义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置吸痰管持续性低负压吸引对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后吸组(S组)和预置组(P组),每组48例。C组常规拔管时清理分泌物,S组拔管后再清理分泌物,P组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分泌物。记录各组患者进入PACU时(T1)、拔管期间(T2)、拔管后5 min(T3)、出PACU时(T4)各时间点的MAP、SpO2及HR;记录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患者PACU复苏时间。结果T2、T3时间点P组MAP、SpO2及HR均优于C组或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S组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均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躁动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中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清理口腔分泌物降低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减少吸痰管操作相关并发症,提高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复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