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双河油田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厚油层砂岩油田,现已投入开发三十多年,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措施作业工作量不断加大。常规分注区块近年来酸化频繁,地层砂岩疏松、出砂严重;三采后续水驱分注区块由于注聚期间注入压力高,在近井地带形成高压聚合物区,转水驱后聚合物吐严重。吐的地层砂、聚合物在停注或洗井期间,通过偏心配水器堵塞器和洗井凡尔,大量进入偏心配水管柱,逐渐堵塞偏心配水管柱中心孔,导致地面来水无法注入地层,测试仪器也无法下井。为此,对偏心配水器和洗井凡尔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单流偏心配水器和定压洗井凡尔,研制了吐偏心配水管柱。本文介绍了单流偏心配水器和定压洗井凡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吐偏心配水管柱的现场应用情况。

  • 标签: 偏心配水管柱 出砂 返吐 单流偏心配水器 定压洗井凡尔 研制 应用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肝复杂泡型包虫病患者有痛风病史4年余,入院等待远程会诊结果和准备接受择期右半肝切除术时,出现双足肿胀、皮温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尿酸530 μmol/L,风湿因子阴性,考虑痛风急性发作。给予秋水仙0.5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10 h,患者出现尿失禁。考虑尿失禁可能与秋水仙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停药24 h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自行再次服用秋水仙后尿失禁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尿失禁。

  • 标签: 秋水仙碱 抗痛风药 尿失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喉不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是一种喉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较为罕见的解剖变异,且右侧发生常伴有右锁骨下动脉变异,左侧则更为罕见,通常伴有内脏反位。损伤会致该侧声带永久性麻痹,双侧神经损伤甚至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脱离呼吸机,需术后气管切开处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旨在对NRLN的组织胚胎学的发生过程、解剖分型、术前相关检查的完善与识别,术中的神经识别、探查与保护,术后损伤应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为提高外科医生甲状腺手术相关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不返神经
  • 简介:摘要烧伤是临床上复杂而难以治愈的眼化学伤,其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较多且预后不佳。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会导致角膜反复炎症反应、透明性丧失,从而损害视力、破坏眼前节相关免疫赦免状态造成角膜移植排斥等后果。因此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一直是眼科比较棘手的难题。

  • 标签: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甲状腺二次手术喉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16例甲状腺二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二次术后是否发生喉神经损伤分为损伤组(n=20)和对照组(n=296),采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甲状腺二次手术喉神经总损伤率为6.33%(20/316)。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甲状腺大小、首次术式、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肿瘤侵袭性、二次术式和是否神经监测中喉神经损伤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5、1.503、1.628、1.299、1.938、1.2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大小(OR=4.962,P=0.001)、首次术式(OR=12.296,P=0.002)、两次手术间隔时间(OR=3.590,P=0.025)和二次术式(OR=2.319,P=0.002)是甲状腺二次手术喉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二次手术容易造成喉神经损伤,对于术前评估存在较高复发风险的甲状腺疾病,首次手术宜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以根除所有病变以避免二次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风险;对于一些高危复杂的二次手术患者,术中使用喉神经监测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喉神经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复发 外科手术 喉返神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切除手术过程中显露喉神经三种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甲乳外科住院实施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200例甲状腺患者的资料。结果行一侧腺叶切除80例,行双侧腺叶切除120例。20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手术中共解剖喉神经320条,其中100条通过喉神经入喉处寻找,120条通过Zuckerkandl结节寻找,100条通过甲状腺下极处寻找,寻找到喉神经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5±2.5)、(4.5±3.0)、(6.0±3.5)min,各组喉神经损伤例数分别为2例、1例、3例。在显露时间和喉神经损伤率方面通过Zuckerkandl结节寻找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P=0.004;χ2=4.02,P=0.009)。结论以Zuckerkandl结节为标志寻找及显露喉神经是一种较为简易、安全的方法,对提高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 Zuckerkandl结节
  • 简介:摘要秋水仙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痛风发作、家族性地中海热和心包炎。近年来其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显示出了潜在的作用。秋水仙主要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发挥抗炎和抑制免疫作用;同时,通过阻断微管形成,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发挥抗纤维化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秋水仙尚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表明,长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对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结局都有较好的影响。本文对秋水仙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其在防治冠心病领域的重要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秋水仙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廉价又安全的冠心病防治药物的可能性作出展望。

  • 标签: 秋水仙碱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抗炎治疗
  • 简介:摘要胆碱能系统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相关。非选择性毒蕈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具有快速、强效的抗抑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东莨菪快速抗抑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了东莨菪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抑郁症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1例25岁男性患者自行服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约60片(每片含苯巴比妥30 mg和氢溴酸东莨菪0.2 mg),约1 h后出现昏迷伴四肢阵发性抽搐。诊断为药物中毒,予洗胃、导泻,以及咪达唑仑10 mg静脉注射抗癫痫等治疗。6 h后患者心率53次/min,呼吸11次/min,偶发抽搐,并出现血尿。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16.97 μmol/L、总蛋白54 g/L,白蛋白27.6 g/L、凝血酶时间25.0 s,考虑多脏器损伤。给予血液净化治疗。1 d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率68次/min,呼吸16次/min,未再出现抽搐;2 d后,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8.69 μmol/L,总蛋白54.7 g/L,白蛋白34.0 g/L,凝血酶时间16.7 s。

  • 标签: 苯巴比妥 东莨菪碱 药物过量 中毒 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每日换药1次;VSD组患者给予清创后持续VSD治疗,将负压设置为-10.67 kPa,每6~8天更换1次负压材料。治疗第1、4、7天,收集磺胺嘧啶银组患者创面渗出液和VSD组患者创面引流液,采用便携式pH计行pH值检测并统计渗出液/引流液量;治疗7、14、21 d后,计算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治疗14 d内每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2组患者医疗费用、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1)治疗第1、4、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pH值分别为9.75±0.59、9.01±0.46、8.13±0.28,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9.35±0.62、8.18±0.18、7.58±0.09,t=2.03、6.80、7.56,P<0.05或P<0.01。治疗第1、4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分别为(553±83)、(239±65)mL,明显多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440±77)、(175±49)mL,t=3.44、2.24,P<0.05;治疗第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为(21±8)mL,明显少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149±44)mL,t=-12.61,P<0.01。(2)治疗7、14、21 d后,VSD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6)%、(74±10)%、(92±3)%,均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的(25±3)%、(59±6)%、(77±6)%,t=7.07、5.59、7.09,P<0.01。(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相近;治疗7 d后,VSD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8.75、-8.04,P<0.01)。(4)VSD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4.28、-7.56,P<0.01),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t=10.91,P<0.05)。结论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残留液的去除,减轻液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去除炎症介质,减轻换药疼痛,降低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烧伤,化学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碱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烧伤早期局部应用阿柏西普(Aflibercept)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实验室将2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各组行右眼单眼烧伤造模。20只大鼠左眼均作为空白对照E组。A组使用磷酸盐缓冲液滴眼为阳性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B组使用1.0 mg/ml地塞米松滴眼液,C组使用2.5 mg/ml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使用5.0 mg/ml阿柏西普滴眼液。每组滴眼3次/d,25 μl/次。烧伤后动态观察28天。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细而稀疏且面积较小,角膜浑浊度评分低、前房积血发生率低、角膜上皮愈合快。其中D组优于C组。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均低于A组(D<E<C <B<A),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均低于A组(E<D<B<C<A),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柏西普滴眼液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和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浓度5.0 mg/ml滴眼液效果最好。

  • 标签: 烧伤,碱,角膜,大鼠 阿柏西普 效果
  • 简介:摘要毒蕈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胆碱能受体的一种,近年来关于各类M-AChR在抑郁症中的机制研究很多,本次主要对M-AChR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并且对相关药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M1-AChR、M2-AChR在抗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涉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等脑区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因子的释放等,同时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eacid,AMPA)通路的激活在M2-AChR介导的抗抑郁效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是具体机制以及各类M-AChR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于探究,这也可能成为接下来的研究重点。目前,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东莨菪,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该药物的量效曲线和副作用耐受性等会更加明确,相信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 标签: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抑郁症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藤(SIN)在诱导大鼠来源树突状细胞(DCs)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来源前体细胞,显微镜下观察青藤处理DCs(青藤修饰组,SIN组)与常规诱导DCs(常规诱导组,对照组)的形态学差异,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CD表型特点。以脂多糖(LPS)刺激诱导DCs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藤对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表达的影响。结果常规诱导组可见细胞呈葡萄串样的细胞集落或悬浮生长,细胞表面颗粒感明显;而青藤诱导组细胞集落在一起,细胞体积、形态无明显变化。常规诱导组中DCs表面CD80、CD86的相对表达量为70.7%、71.3%,而SIN组中DCs表面CD80、CD86的相对表达量为51.7%、49.4%。SIN+LPS组DCs表面TLRs相对表达量TLR2(51.2±0.34)%、TLR3(50.3±0.14)%、TLR4(52.1±0.16)%,较单纯LPS组DCs表面相应TLRs相对表达量[(94.35±0.16)%、(97.55±0.16)%、(94.6±0.12)%]明显降低。结论SIN可能可以通过抑制TLRs信号通路抑制DCs成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

  • 标签: 树突细胞 Toll样受体 青藤碱 免疫耐受 大鼠,Wista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球后注射对复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于烟台业达医院就诊的复视168例,按患者自行选择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采用静脉滴注血栓通及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试验组,96例,除以上治疗外,再行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及山莨菪。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试验组有效率为89.58%(86/96),高于对照组的70.83%(51/72)(χ2=9.612,P=0.002)。试验组眼球运动平均改善(1.48±0.32)mm,优于对照组的(1.13±0.22)mm(t=3.020,P=0.003)。两组患者斜视度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分离距离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0,P=0.012)。结论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球后注射对复视疗效优于单独全身用药。

  • 标签: 复视 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山莨菪碱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藤(SIN)在诱导大鼠来源树突状细胞(DCs)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来源前体细胞,显微镜下观察青藤处理DCs(青藤修饰组,SIN组)与常规诱导DCs(常规诱导组,对照组)的形态学差异,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CD表型特点。以脂多糖(LPS)刺激诱导DCs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藤对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表达的影响。结果常规诱导组可见细胞呈葡萄串样的细胞集落或悬浮生长,细胞表面颗粒感明显;而青藤诱导组细胞集落在一起,细胞体积、形态无明显变化。常规诱导组中DCs表面CD80、CD86的相对表达量为70.7%、71.3%,而SIN组中DCs表面CD80、CD86的相对表达量为51.7%、49.4%。SIN+LPS组DCs表面TLRs相对表达量TLR2(51.2±0.34)%、TLR3(50.3±0.14)%、TLR4(52.1±0.16)%,较单纯LPS组DCs表面相应TLRs相对表达量[(94.35±0.16)%、(97.55±0.16)%、(94.6±0.12)%]明显降低。结论SIN可能可以通过抑制TLRs信号通路抑制DCs成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

  • 标签: 树突细胞 Toll样受体 青藤碱 免疫耐受 大鼠,Wista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颈流试验(HRT)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以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测定(PiCCO)联合容量负荷试验(VE)获取的心输出量变异度(ΔCOVE)为金标准,将ΔCOVE≥15%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反之为液体反应阴性。所有患者进行HRT和VE,获取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及每搏输出量(SV)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其中包括HRT 15 s和60 s的数据,并与ΔCOVE相比,获得相关性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T后ΔCOHRT、ΔSVHRT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液体反应阳性组36例,液体反应阴性组24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HRT前基线值1相比较,液体反应阳性组中HRT后15 s血液动力学参数CVP、CO、SV显著增加[CVP:(8.9±2.1)cmH2O vs(7.8±1.9)cmH2O,CO:(3.7±0.7)L/min vs(3.4±0.7)L/min,SV:(30.2±6.2)ml vs(27.2±6.7)ml,P<0.05],而液体反应阴性组无显著变化(P>0.05)。HRT 15 s与60 s相比,心率、MAP、CVP、CO及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E试验中,液体反应阳性组VE后MAP、CVP、CO及SV较补液前基线值2有所增加[MAP:(75.7±7.3)mmHg vs(72.0±7.6)mmHg,CVP:(9.1±1.5)cmH2O vs (8.0±1.8)cmH2O,CO:(3.8±0.7)L/min vs (3.5±0.6)L/min,SV:(30.2±5.6)ml vs (27.2±6.7)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ΔCOHRT、ΔSVHRT与ΔCOVE具有相关性(r=0.82、0.83,P均<0.01)。此外,HRT中,以ΔCOHRT=11.7%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03(95%CI:0.903~1.00,P<0.01),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7.5%;以ΔSVHRT=12.7%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0.03(95%CI:0.884~0.999,P<0.01),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7%。结论HRT利用自体输液原理判断容量反应性,是一种无创、操作便捷、较可靠的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颈返流试验 容量反应性 感染性休克 心输出量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占恶性脑瘤的80%。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后辅以替莫唑胺化疗,但会逐渐出现耐药情况,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小檗是提取自黄连的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通过控制不同的分子和细胞途径,在胶质瘤中发挥其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作用。现就小檗在治疗胶质瘤方面的应用以及具体分子机制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小檗碱 脑肿瘤 MAP激酶信号系统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喉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入喉处受侵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 2018年8月甲状腺癌侵犯RLN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LN受侵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4例入喉处受侵为A组,其他部位受侵16例为B组。对两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多发病灶比率、粘连浸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情况比较:A组较B组肿瘤小(t=-3.614,P=0.001),淋巴结转移率低(χ2=5.593,P=0.018),微小癌比率高(χ2=4.051,P=0.044)。而术后1、6、12、24个月声音嘶哑及喉镜声带异常发生率及术后6、12、24个月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癌RLN入喉处受侵,肿瘤直径相对较小,微小癌比率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喉返神经 神经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