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O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 AOSIS)和胸腰椎骨折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具有完整术前影像学资料的胸腰椎损伤患者资料。男34例,女21例:年龄21~55岁,平均37.5岁;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无神经功能损伤者(31例)和神经功能损伤者(24例)。用TL AOSIS和TLICS分别对所有患者和有、无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并给出是否手术的建议。结果55例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12、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24、17例;两种评分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P=0.358)。3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0例,手术治疗分别为6、6例;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4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18、11例;TL AOSIS建议更多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TL AOSIS、TLICS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但对于完全爆裂性骨折或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TL AOSIS比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老年女性,因“反复阵发性眩晕5 d”就诊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拟完善变位试验以明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行Dix-Hallpike试验过程中并发腰椎骨折,后转入骨科手术治疗。鉴于有研究表明中老年女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骨质疏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因此对老年女性患者要慎重选择变位试验及手法复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体横截面积,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椎体横截面积大于术前,矢状面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腰神经Frankel分级中E级占比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位不良6例,螺钉断裂1例,下肢无感觉1例,脑脊液漏2例,脊神经根损伤1例,提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存在一定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脊椎稳定性,促进脊椎自然弯曲的作用,且术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腰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及运动神经改善,但手术存在一定损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结果:在临床指标方面,实验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床锻炼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的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接受PVP术治疗的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设计基线资料统计表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患者术后1年再骨折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腰椎骨折患者行PVP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行PVP术后1年发生再骨折23例,再骨折发生率为18.85%。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高、骨密度T值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椎体内裂隙样变是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行PVP后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风险,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骨水泥注入量多、骨密度T值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椎体内裂隙样变有关,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monosegment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 dislocation,mTLFD)分型系统,并评估各类型的信度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9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出标准,共纳入123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征提出mTLFD分型,即Ⅰ型(椎间盘损伤为主)和Ⅱ型(椎体爆裂性骨折为主),再根据损伤节段分布将Ⅱ型分为2个亚型:Ⅱa型(T11及其以上)和Ⅱb型(T11以下)。选取6名脊柱外科医生(3名住院医生、3名副主任医生),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对123例患者进行分型,对各类型进行信度检验,以ICC评估该分型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Ⅱa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中探查骨性占位若仍存在,则行椎体次全切除术;Ⅱb型采用一期后路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术后CT检查若骨性占位仍存在,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估脊髓神经损害情况,比较各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局部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0.4±1.8)个月,3名住院医生和3名副主任医生对mTLFD分型的可重复性ICC分别平均为0.926和0.964,可信度ICC分别平均为0.746和0.907。进一步对各型进行信度检验,Ⅰ型、Ⅱa型和Ⅱb型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30、0.940和0.966,可信度ICC分别平均为0.918、0.947和0.962。术后56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Ⅰ型、Ⅱa型和Ⅱb型术前VAS分别为(8.5±1.0)分、(8.4±1.0)分和(8.3±0.9)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0±1.1)分、(1.8±1.0)分和(1.8±0.9)分(P<0.001)。Ⅰ型、Ⅱa型和Ⅱb型术前ODI分别为97.0%±2.1%、97.1%±1.9%和97.3%±2.1%,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9.5%±6.8%、27.0%±6.0%和29.0%±6.7%(P<0.001)。Ⅰ型、Ⅱa型和Ⅱb型术前局部Cobb角分别为20.9°±7.1°、29.0°±9.1°和26.4°±6.9°,末次随访时矫正至12.5°±5.4°、18.0°±9.1°和13.1°±5.1°(P<0.001)。结论建立的mTLFD分型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各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组(A组)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B组)。采用t检验比较并分析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结果60例病例经过1年随访,无感染、断钉、脱钉、神经损伤等现象。术中透视时间为,A组(1.06±0.44) s,B组(5.29±1.80) s,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3,P<0.05);手术时间为,A组(97.80±17.93) min,B组(88.93±22.72)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05);住院天数为,A组(10.30±3.52) d,B组(10.27±3.4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05);Cobb角为,A组术前(11.90±2.97)°、术后3 d(4.44±1.08)°、术后6个月(5.32±1.06)°,B组术前(11.79±2.60)°、术后3 d(4.31±1.01)°、术后6个月(5.55±1.18)°,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P>0.05);同样,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4.832、11.773,B组t=16.782、12.127,P<0.05)。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组术前(57.57±5.00)%、术后3 d(90.47±1.47)%、术后6个月(89.09±2.69)%,B组术前(57.13±5.64)%、术后3 d(89.57±1.97)%、术后6个月(87.57±2.47)%,两组间术前、术后3 d和6个月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7、0.861、1.359,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均比术前显著改善(A组t=-34.545、-29.939,B组t=-36.571、-25.5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法,A组术前(7.90±0.71)分、术后3 d(3.00±0.79)分、术后1周(1.67±0.61)分,B组术前(7.77±0.68)分、术后3 d(3.57±0.73)分、术后1周(1.90±0.61)分,将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周3个时间点,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1、-1.084、-1.564,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均比术前显著改善(A组t=23.233、36.505,B组t=30.224、37.3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椎旁肌肉的损伤以及加快术后恢复速度的优点。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术可明显减少术中透视时间,即降低X线对人体的损害;同时也减少术后残余腰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ET训练(包括双桥式训练、骨盆上抬训练及单腿悬挂训练等)。于术后3 d时、训练2个月后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指标包括步频、跨步长、步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重心轨迹长、重心轨迹包绕面积及重心移动偏差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步频[(1.01±0.23)步/秒]、跨步长[(0.60±0.19)m]、步速[(0.38±0.13)m/s]、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占比(65.63%)及重心轨迹长、包绕面积、重心移动X轴和Y轴偏差的Romberg率[分别为(1.40±0.18)、(1.45±0.22)、(1.00±0.10)及(0.98±0.22)]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后辅以SET训练,能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增强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活动性疼痛评估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进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活动性疼痛评估为基础的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功能性活动受限、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静息性疼痛及活动性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FAS)Ⅰ级及Ⅱ级例数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心理健康测试问卷(SCL-9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对其实施以活动性疼痛评估为基础的疼痛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性活动限制程度及负性情绪,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所有关于对比PSV与PSIS治疗OTL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病例对照试验(C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行Meta分析。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PSV组和PSI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早中远期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早中期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术后早中远期Cobb角、术后早中远期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VBH)及内固定物失效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870例,其中PSV组433例,PSIS组4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WMD=7.07,95%CI -4.00,18.13,P>0.05)、术中出血量(WMD=0.62,95%CI -7.19,8.43,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OR=0.65,95%CI 0.10,4.08,P>0.05)、术后早期Cobb角(WMD=-0.19,95%CI -0.43,0.05,P>0.05)、术后早期VBH(WMD=0.91,95%CI -1.30,3.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早期VAS(WMD=-0.59,95%CI -1.02,-0.15,P<0.05)、术后中期VAS(WMD=-0.41,95%CI -0.65,-0.16,P<0.05)、术后远期VAS(WMD=-0.51,95%CI -0.59,-0.43,P<0.05)、术后早期ODI(WMD=-6.26,95%CI -9.65,-2.87,P<0.05)、术后中期ODI(WMD=-2.44,95%CI -3.43,-1.45,P<0.05)、住院时间(WMD=-2.65,95%CI -4.61,-0.68,P<0.05)、术后中期Cobb角(WMD=-1.40,95%CI -2.41,-0.39,P<0.05)、术后远期Cobb角(WMD=-1.06,95%CI -1.59,-0.52,P<0.05)、术后中期VBH(WMD=3.06,95%CI 1.31,4.81,P<0.05)、术后远期VBH(WMD=4.11,95%CI 2.44,5.77,P<0.05)及内固定物失效率(OR=0.26,95%CI 0.11,0.59,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V较PSIS治疗OTLF,虽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感染率,但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有助于术后维持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降低内固定物失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