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5 T MR加速器的临床剂量调试方法和结果。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医科达Unity型1.5 T MR加速器,使用磁场兼容测量设备对其进行剂量调试。调试项目包括绝对剂量校准、数据采集和计划系统模型验证。结果磁场下绝对剂量校准需要使用磁场修正因子修正,参考条件下的绝对剂量为87 cGy。将采集的射束数据和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γ分析(3%/2 mm),标准野测试例剂量验证平均通过率为96.41%,TG119测试例为98.24%,美国休斯敦肿瘤放疗和成像质控中心(IROC)端对端测试例为97.5%(7%/4 mm)。结论计划系统模型和射束采集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准野和TG119测试例剂量验证结果达到AAPM TG218号报告的通用容差限值要求,端对端测试例验证结果满足IROC中心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磁场会改变次级电子运动轨迹,继而影响剂量场分布,磁共振加速器(MR-Linac) X线束剂量学特性与常规加速器有差别。本项目旨在测量和分析1.5T MR-Linac的X线束剂量学特性。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瑞典医科达公司Unity型1.5T MR-Linac,使用磁场兼容工具对其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表面剂量、最大剂量点深度、射线质、离轴比曲线(OAR)中心位置、对称性、半影宽度、不同机架角度的输出量变化。结果不同射野面积的平均表面剂量为40.48%,平均最大剂量点深度为1.25 cm。10 cm×10 cm射野面积下,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1.47 mm,对称性为101.33%,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6.86 mm和7.14 mm;y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偏移0.3 mm,对称性为100.85%,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5.92 mm和5.95 mm。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量最大偏差达1.50%。结论与常规加速器不同,MR-Linac不同射野面积表面剂量数值趋于一致,最大剂量点深度上升。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造成对称性变差和半影不对称。不同机架角度下的输出量变化明显,需要修正。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器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器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SMP)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处理1.5~2.5 cm范围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住院的1.5~2.5 cm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SMP组和MPCNL组进行治疗,每组32例。SMP组患者年龄1~67岁,平均43岁。结石平均最大径1.9 cm。MPCNL组患者年龄9~69岁,平均45岁。结石平均最大径2.0 cm。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2~14 F和16~18 F肾穿刺通道。SMP组和MPCNL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3)d vs(5.2±2.0)d,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2.7±28.5)min vs(72.9±17.6)min,P=0.001];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6%(29/32)vs 87.5%(28/32),P=0.689];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7 371±3 584)元vs (19 762±4 300)元,P=0.019]。术后需要止痛药分别为3例和10例(P=0.030);术后发热分别为5例和7例,两组均无术中或术后输血患者(P值均>0.05)。结论SMP与MPCNL均具有术中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SMP手术时间较MPCNL长,但术后平均住院日较短,住院费用少,且术后患者舒适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F16和F20通道治疗1.5~2.5 cm单发上尿路结石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满足纳入标准的138例行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资料。其中14例患者根据排除标准被剔除研究,最终12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F16组61例,F20组63例,所有患者均经目标盏"穹窿-盏颈"轴线进行穿刺,穿刺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37例患者拟定穿刺路径上存在明显血管,F16组17例,F20组20例,采取避开血管的目标盏"穹窿侧边-盏颈"轴线穿刺路径,根据分组建立相应通道,利用钬激光粉碎结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石特征、术中术后指标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手术时间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0.0) g/L比(8.9±8.2) g/L,t=0.207,P>0.05],且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出血,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2±5.1) min比(34.6±6.2) min,t=4.564,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结石CT值显著相关(F16,R=0.424;F20,R=0.664,P<0.01),F16组手术时间与结石直径相关(R=0.274,P<0.05),F20组手术时间与结石直径无明显相关(R=0.121,P>0.05)。结论F20通道相比F16通道,在处理结石时所用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并可减少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