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AbstractWe conducted environmental surveillance to detect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circulating at live poultry markets (LPMs) and poultry farms in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here near the China-Vietnam border. From November through April 2017-2018 and 2018-2019, we collected environmental samples from 14 LPMs, 4 poultry farms, and 5 households with backyard poultry in two counties of Guangxi and tested for avian influenza A, H5, H7, and H9 by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RT-PCR).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four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s among stall owners on biosecurity practices in LPMs of two study sites. Among 16,713 environmental specimens collected and tested, the median weekly positive rate for avian influenza A was 53.6% (range = 33.5% - 66.0%), including 25.2% for H9, 4.9% for H5, and 21.2% for other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 subtypes, whereas a total of two H7 positive samples were detected. Among the 189 LPM stalls investigated, most stall owners (73.0%) sold chickens and ducks. Therefore, continued surveillance of the avian influenza virus is necessary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emerging trends in avian influenza virus epidemiology.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 vivo and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deuterium/hydrogen (2H/1H) exchange at the metabolic level upon exposure to heavy water (2H2O).Methods:The healthy female mic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after day 0 when both mice received standard drinking water. The treated mouse was fed with 2H2O (80%, v/v) and the control mouse fed with standard drinking water (H2O) over next 13 days. Real-time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volatile metabolism emitted through breathing and the skin was performed on days 1, 2, 3, 10, 12, and 13. Animal experiment was approved by the Laboratory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Jinan University (approval No. 20161117163322) on October 29, 2021.Results:We observed a replacement of 1H by 2H in 52 mass spectral features (60 2H/1H isotopologue pairs) for the mouse fed with 2H2O, but not for the control mouse. These included pyruvic acid and lactic acid, lysine and methyl-lysine as well a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comprising acetic acid, propionic acid, butyric acid and valeric acid.Conclusion:Secondar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llows monitoring in vivo2H-incorporation of metabolites in a non-invasive and real-time setup and opens new opportunities to use 2H tracing to extend current metabolic studi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a focus on anaerobic glycolysis, lysine methylation and gut microbiome via monitoring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简介: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4例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3 h内入院88例(桥接治疗54例,直接取栓治疗34例)、发病3.0~4.5 h入院66例(桥接治疗39例,直接取栓治疗27例)。分别统计比较发病3 h内、3.0~4.5 h入院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3 h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1)发病3 h内入院患者:与直接取栓治疗组比较,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更高(41.2% vs. 70.4%),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44.1% vs. 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为发病3 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4.644,95%CI:1.238~12.805,P=0.041)。(2)发病3~4.5 h入院患者:与桥接治疗组比较,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发病到腹股沟穿刺时间≤4 h者所占比例更高,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4 h为发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5.724,95%CI:1.192~11.676,P=0.024)。结论对于LVO-AIS患者,在较早的时间窗入院时,首选桥接治疗;而对于入院较晚的患者,应尽量保证患者在4 h内进行桥接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在4 h内,应首选直接取栓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诊断脓毒症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价值。方法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病房的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中途放弃治疗、入院后3 d内死亡患者。记录感染前48 h内至发病后24 h的基本生命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AGI分级情况,根据患者是否诊断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将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诊断模型A(qSOFA)、模型B(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以及模型C(多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参数)。在验证组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果,绘制校准曲线评价一致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净效益,并绘制各预测模型诊断的列线图。结果共2 553例患者纳入研究,建模组1 789例,验证组76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共326例患者发生了脓毒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感染源、体温、心率、呼吸急促、意识改变、严重水肿、高血糖、白细胞数量、CRP、PCT、低血压、低氧、急性少尿、凝血功能异常、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充盈受损或皮肤花斑、AGI分级及qSOFA对脓毒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27, P<0.01),感染源(OR=2.809, P=0.03),低血压(OR=35.449, P<0.01)、低氧血症(OR=57.018, P<0.01),AGI分级(OR=19.313, P<0.01)。ROC分析显示建模组中模型A、B、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944,0.971,敏感度分别为63.9%,89.5%,97.5%,特异度分别为90.8%,90.3%,88.1%,验证组中,模型A、B、C的AUC为0.832,0.975,0.980,敏感度分别为72.7%,90.9%,96.6%,特异度分别为92.2%,94.5%,92.8%。模型B、模型C的AUC明显大于模型A(P<0.01),而在验证组之间B、C(P=0.684)。模型A在验证组中的校准度较差,精确性低,有漏诊脓毒症的风险(P=0.04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B及模型C的净效益优于模型A。结论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和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H"营养管理模式在食管癌居家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3月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的86例食管癌居家鼻饲喂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H2H"营养管理模式,为期4周。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较本组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估的A、B、C级例数分别为22、18、3例,对照组分别为7、28、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8%(7/43)、46.51%(2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P<0.05)。结论"H2H"营养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食管癌居家鼻饲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降低鼻饲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市级三甲医院脓毒性休克患者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筛查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致病菌、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情况、28 d预后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 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存活93例,死亡66例。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分):26.85±5.04比20.67±4.29,SOFA评分(分):12.86±3.02比9.37±2.51,均P<0.05〕。② 159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中,腹腔感染47例(29.6%)、血流感染36例(22.6%)、肺部感染31例(19.5%)、软组织感染16例(10.1%)、泌尿系感染13例(8.2%)、胆道系统感染12例(7.5%)、其他部位感染4例(2.5%);128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0.5%,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90例(56.6%)、革兰阳性(G+)球菌27例(17.0%)、真菌11例(6.9%),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例(30.8%)、肺炎克雷伯菌21例(13.2%)、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159例患者中101例(63.5%)完成3 h集束化治疗,其中存活组67例(72.0%)、死亡组34例(51.5%);106例(66.7%)完成6 h集束化治疗,其中存活组70例(75.3%),死亡组36例(54.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将单因素分析中影响预后的因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216、1.303、0.402,均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提高3 h及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尤其是3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H管理模式对提高白血病患者自我效能和改善心境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9年6月1日至 2020年4月30日期间收住于本院的白血病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宣教,如指导用药、定期复查、营养饮食、清洁卫生、并发症防护等内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H2H管理。干预前和干预4 w后分别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境状态进行测评,比较差异性并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境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 w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为(32.41±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47±3.10)分;观察组患者的心境状态的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心境总分为(65.00±5.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24±6.7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H2H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改善心境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分级联合Orem自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给予Barthel指数分级联合Orem自理模式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运动功能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thel指数分级联合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其运动功能,并显著提高其临床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干预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BSS)、Barthel指数、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及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136例患者中,病情恶化终止干预3例,其他原因终止干预2例,问卷调查无效造成研究数据无参考意义3例,最终观察组纳入65例患者,对照组纳入63例患者。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MBSS、Barthel指数、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提高其家庭亲密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21年我国禽流感相关环境中低致病性H3、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征。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监测点,开展禽流感相关环境样本的采集、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深度测序和致病性相关分子位点的分析,确定其中常见的H3、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和不同样本类型中的分布及病毒变异特征。结果共采集388 645份样本。低致病性H3(0.56‰)和H6亚型(0.53‰)的分离阳性率高于H4亚型(0.09‰);H4亚型病毒在活禽市场的分离阳性率高于其他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和H6亚型病毒在污水样本的分离阳性率高于其他样本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H4和H6亚型病毒南方地区分离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月份是病毒最为活跃的时间。致病性相关分子位点的分析显示,H3、H4和H6亚型病毒结合禽流感病毒受体,与致病性增强相关的某些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结论低致病性禽流感H3、H4和H6亚型病毒在活禽市场和污水中具有较高的分离阳性率,3种亚型病毒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季节性,基因特征仍表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
简介:近些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且高血压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在加上近些年来,国内老龄化越发严重,高血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成年人群的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0μmol/L,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若在10μmol/L以上,则被叫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此类患者若合并高血压后,则统一称之为H型高血压。我国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这一情况具有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其次,食物中的叶酸摄取主要是来源于水果以及蔬菜,但国内饮食特点就是富含叶酸事物的摄入量少,并且习惯性将蔬菜等食品进行烹调后食用,会破坏大量叶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家庭(H-H)延续护理对肝癌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院-家庭(H-H)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总体幸福感评估量表(GWB)评分、肿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等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H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肝癌患者院外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营养团队的"H2H"管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IBD患者从医院至家庭的连续性营养治疗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联合营养团队的"H2H"管理模式,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体重、BMI等营养指标,以及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得分和再次入院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b、PA、Alb及体重较干预前升高且较对照组干预后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IBDQ各项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社交能力得分外,观察组干预后的IBDQ各项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干预后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干预期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次入院率分别为7.65%(28/366)、14.75%(54/36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9.284,P=0.002)。结论联合营养团队的"H2H"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IBD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对早期胚胎发育各阶段的深入探索,尤其是对合子基因组激活以及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早期胚胎表观遗传学遵循着严密的时空修饰机制。既往研究已确定H3K9me3和H3K27me3对基因组表达的抑制效应,明确它们在基因组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事件,如染色质重编程、基因组印记、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及体细胞克隆等,但其涉及的详细分子机制和作用机理仍不完全清晰。本文从发育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方面,阐述早期胚胎组蛋白H3K9me3和H3K27me3研究进展,为了解胚胎发育的复杂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儿童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选择治疗时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74例,Hcy≤13.9 μmol/L)和H型高血压组(43例,Hcy>13.9 μmol/L)。每个患儿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记录BPV指标,进行2组间比较;同时监测Hcy水平、记录人口学资料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BPV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显著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11.21±3.23) mmHg比(9.64±2.73) mmHg,1 mmHg=0.133 kPa;(10.79±3.89) mmHg比(9.26±3.23) mmHg;(10.23±3.53) mmHg比(8.73±2.93) mmHg](t=-2.806、-2.292、-2.617,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24 h SSD、nSSD、nDSD呈正相关(r=0.194、0.183、0.182,均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儿24 h SSD明显升高,以nSSD升高为主,nDSD也明显升高,且Hcy水平与BPV呈正相关,提示应有效控制Hcy水平,降低血压变化幅度,且正确选择治疗时点,从而延缓高血压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扭转时间超过24 h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17例睾丸扭转24 h以上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研究精索扭转程度、手术方式选择、随访观察及预后。结果17例患者精索扭转度范围为180°~720°,其中180°~270° 2例,271°~360° 5例,361°~540° 7例,541°~720° 3例。10例患者扭转复位后成功保留睾丸,7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后随访,10例睾丸保留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少精症1例,弱精症3例。结论睾丸扭转的预后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扭转持续的时间,同时也取决于精索扭转的程度,综合两种因素,对睾丸扭转时间超过24 h患者进行救治,仍可使部分患者的患侧睾丸得以保留,有利于睾丸扭转诊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