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中皮层下U形纤维受累的频率、U形纤维病灶的体积和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躯体残疾程度和神经心理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9例RRMS患者病例,行三维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T2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3D T2-FLAIR)成像、T1加权磁化强度预备快速梯度回波(T1-weighted magnetization-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of gradient echo,T1 MPRAGE)序列扫描,以及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te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基于ITK-SNAP软件在3D T2-FLAIR图像上手动勾画U形纤维病灶,统计U形纤维病灶的数量、体积、分布特征并绘制U形纤维病灶的概率分布图。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U形纤维病灶数量或体积与EDSS量表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47例(95.9%) RRMS患者在全脑的3D T2-FLAIR图像上共发现434个U形纤维病灶,其中,额叶209个(48.2%),顶叶85个(19.6%),颞叶55个(12.7%),枕叶61个(14.1%),岛叶24个(5.5%)。U形纤维病灶数量和体积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ilton Depression-17,HAMD-17)和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分呈正相关,与符号数字模态测试(Symbolic Digital Modal Test,SDMT)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形纤维受累在RRMS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在额叶发生频率高,其与患者的抑郁、疲劳及认知障碍均有关。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例罕见且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U型尖锐金属食管异物的病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硬质食管镜检查术取出异物,但均出现气管食管瘘,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患儿随访1年均无异常。
简介:摘要本文将分形理论与流体力学和暖通空调结合,利用实验测得空调送风的速度数据,并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分形维数。对分形维数和空调送风扩散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关系函数式。结果表明扩散角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
简介:由于电缆导体在传输交流电流时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导体有效截面积下降,交流电阻增大,导致电力损耗发热,使电流传输的容量大大减少,这种现象随着导体截面的增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在(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和GB/T22078—2008(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等标准中规定了截面在800mm2以上的电缆导体必须采用分割导体,以减小“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电缆的导体电阻增加及输电容量的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结构重建失效对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53例患者资料,男26例,女27例;年龄55.13岁(范围,18~94岁);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钢板螺钉固定18例,空心钉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22例。基于股骨近端的力学规律划分出内侧边、外侧边和上侧边,根据术后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不同侧边的重建失败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内侧边重建失效19例,外侧边重建失效4例,上侧边重建失效21例,内侧边和外侧边均重建失效2例,内侧边和上侧边均重建失效7例。53例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其中31.2%(16/53)因骨折端再移位而致失败,43.4%(23/53)因骨不连而致失败,22.6%(12/53)因股骨头内固定物位置改变而致失败,3.8%(2/53)因内固定断裂而致失败。统计结果提示,骨折患者不同侧边未重建所导致手术失败类别的分布相同(P=0.098)。翻修治疗策略:钢板螺钉再固定5例,钢缆捆绑1例,髋关节置换11例,内固定取出3例,更换髓内钉固定6例,三角重建固定策略21例,另有6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近端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将引起股骨近端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治疗失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实施LPD并采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6例,女性50例;中位年龄58岁(范围:32~84岁)。116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行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法进行消化道重建,采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0.3±33.5)min(范围:200~620 min),胰肠吻合时间为(18.2±7.6)min(范围:14~35 min),胆肠吻合时间为(14.6±6.3)min(范围:10~25 min),胃肠吻合时间为(12.0±5.5)min(范围:8~2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06.0±87.6)ml(范围:20~80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胰腺生化漏12例(10.3%),B级胰瘘1例(0.9%),术后胃肠吻合口出血12例(10.3%),胆肠吻合口漏4例(3.4%),胃排空延迟4例(3.4%),腹腔局部感染5例(4.3%),肺部感染14例(12.1%)。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0~90 d死亡2例(1.7%),其中1例因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1例因低分化黏液性胰腺癌术后肿瘤复发、广泛转移导致死亡。结论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法应用于LPD中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无
简介:摘要本文将分形理论与流体力学和暖通空调结合,利用实验测得空调送风的速度数据,并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分形维数。对分形维数和空调送风扩散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关系函数式。结果表明扩散角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3例发生于喉部的梭形细胞癌。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主因“声音嘶哑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入院后行电子喉镜检查,见声门区肿物,均行全身麻醉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例结果回报为“符合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出院至今随访9~22个月,复查均未见肿物复发,创面愈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力学重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75岁[(57.9±11.4)岁]。通过以下两种内固定物实现股骨近端的三角形力学重建,其中6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观察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前倾角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12个月,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简明版12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45个月[(19.1±10.8)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4.7±1.8)个月]。相比健侧,患侧颈干角和前倾角均获复位(P>0.05);在骨折最终实现愈合时,颈干角和前倾角也未发生继发性复位丢失(P>0.05)。术后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LEFS评分术后6个月为(44.7±8.2)分,术后12个月明显提高[(61.6±10.4)分] (P<0.05)。VAS术后6个月为3.5(2,4)分,术后12个月明显降低[1.5(0,2)分](P<0.05)。术后12个月,SF-12躯体状态评分[(42.5±9.0)分]和心理状态评分[(55.7±5.7)分]均较术后6个月[(30.0±6.4)分、(43.6±6.2)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力学重建,采用DC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重建三角形力学稳定结构,能够获得稳定的骨折复位和复位维持,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这可能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提供一种优化的翻修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着丝粒蛋白U(CENPU)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短发夹RNA(shRNA)方法构建低表达HepG2细胞系,将其分为实验组(sh-HepG2)和对照组(NC);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CENPU表达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其对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其对HepG2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其对HepG2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表达量(1.49±0.14比6.72±0.21,t=8.5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CENPU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表达量(1.01±0.13比2.12±0.04,t=11.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0、24、48、72 h实验组吸光度(A)值低于对照组(0.40±0.01、0.46±0.02、0.73±0.01、1.29±0.02比0.39±0.01、0.63±0.01、0.99±0.02、1.73±0.01,t=8.735、9.774、7.682、4.48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结果示24 h实验组侵袭的细胞数低于对照组侵袭细胞数[(63±3.57)个比(143±2.49)个,t=14.7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表明24 h实验组迁移的细胞数低于对照组迁移细胞数[(29.51±7.26)个比(61.31±3.71)个,t=11.3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NPU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异常U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2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患者是否存在异常U波倒置分为正常组(U波正常)与异常组(U波倒置),比较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分析U波异常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92例患者中49例患者心电图U波正常,43例患者存在U波倒置,正常组与异常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合并症及吸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异常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表面形态及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U波倒置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U波倒置深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患者是否存在U波异常与狭窄程度相关(r=0.842,P<0.05),与病变支数相关(r=0.401,P<0.05),且U波倒置深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相关(r=0.613,P<0.05),与病变支数相关(r=0.802,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U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U波倒置情况可反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简介:摘要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是198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罕见病变,好发于青年四肢远端皮下软组织。镜下观察可见海绵状血管区、实性梭形细胞区、裂隙状血管区及乳头结构,极易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67岁女性患者胸骨的梭形细胞血管瘤,随访9个月余,病情稳定,无复发征象。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阴道梭形细胞上皮瘤(spindle cell epitheliomas of the vagina,SCEV)并复习相关文献。组织学显示肿瘤主要由梭形间叶细胞及少量上皮成分组成,间叶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编织状或网状,细胞无异型,上皮性成分散在分布于间叶组织之间,主要由分化较成熟的鳞状上皮组成,可见细胞间桥,另可见少量呈腺样分化及类上皮性分化区域,类上皮性分化区域间质黏液样变,与周围梭形间叶成分之间可见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40、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但在肿瘤不同分化区域阳性表达程度不同,CD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两种成分均呈强阳性表达,Calretinin及WT-1呈灶性弱阳性,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SCEV。
简介:摘要目的在U-net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设计出混合注意力U-net (HA-U-net)网络用于全脑全脊髓临床靶体积(CTV)自动勾画,并与U-net自动分割模型分割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回顾了110例全脑全脊髓患者数据,选择80例用于训练集,10例用于验证集,20例作为测试集。HA-U-net以U-net为基准网络,在U-net网络输入端加入双注意力模块,同时在跳跃连接中加入注意力门模块来建立全脑全脊髓CTV自动勾画网络模型。评估参数为戴斯相似性系数、豪斯多夫距离和精确率。结果HA-U-net网络得到戴斯相似性系数为0.901±0.041,豪斯多夫距离为(2.77±0.29) mm,精确率为0.903±0.038,结果均优于U-net网络分割结果(均P<0.05)。结论HA-U-net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提升全脑全脊髓CTV自动分割的精度,有助于医生提高工作效率与勾画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