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增强被动电磁装甲对金属射流的干扰效果,对装甲板间距进行了优化分析。在分析与装甲板间距有关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装甲板间距为寻优变量的目标函数,讨论了不同权重对目标函数和最优板间距的影响。结果发现:要使目标函数取得较小值,应减小完全作用时间的权重和装甲板电感的权重,而增大作用时间的权重,且完全作用时间的权重应大于装甲板电感的权重;当这3个权重分别取经验值0.35、0.4、0.25时,最优板间距约为41mm。

  • 标签: 被动电磁装甲 金属射流 作用时间 板间距 权重 参数优化
  • 简介:基于电弧喷涂沉积丘的轮廓呈高斯分布的假设,并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电弧喷涂沉积丘轮廓的数学模型,由此推导出了自动化喷涂过程中平行路径偏移间距这一重要参量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为合理规划自动化喷涂的路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电弧喷涂 高碳钢涂层 路径规划 优化模型
  • 简介:为探究最优的装甲板间距,在对被动电磁装甲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虚拟源点理论建立了金属射流的作用时间模型,分析了装甲板间距对金属射流微元作用时间的影响;结合金属射流的比作用量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金属射流的比作用量随被动电磁装甲板间距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最优装甲板间距,使金属射流比作用量的峰值达到最大.

  • 标签: 被动电磁装甲 金属射流 作用时间 电爆炸机理 比作用量
  • 简介:采用SEM、TEM观察态和后热处理(900℃×5min或1100℃×1min,水淬)TWE312/616装甲钢HAZ/WM界面区及其附近的组织结构,采用NanoTest600对界面区附近的硬度分布进行测试。研究表明:焊接熔合区组织为类马氏体,而富奥氏体带以奥氏体为主;HAZ/WM界面区的塑性变形主要由富奥氏体带承担,富奥氏体带的加工硬化导致该处硬度升高;高温短时(1100℃×1min,水淬)热处理可导致焊接熔合区及与其紧邻的t—HAZ的进一步软化。

  • 标签: 焊接界面 熔合区 富奥氏体带 组织 焊后热处理 装甲钢
  • 简介: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不等厚TC4钛环,后对接头进行整体退火、电子束局部退火、不退火方式获得3个接头。采用X射线测残余应力、通过拉伸、弯曲试验以及光学显微镜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局部退火与整体退火能降低接头残余应力且使接头区域残余应力变化稳定,其作用效果相当;真空电子束局部退火能细化焊缝针状组织,改善热影响区组织。三种状态下接头都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表现出良好的弯曲性能。

  • 标签: 真空电子束焊 TC4 局部退火 残余应力 焊接接头组织 焊缝组织
  • 简介:选择DN40及其三种规格孔径的IG100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减压板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压比-流量特性曲线及计算公式,在设计计算时可直接根据压比-流量特性曲线选择合理的减压装置,为此类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研究手段。

  • 标签: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减压孔板 数值计算
  • 简介:阐述了一种修复损伤内零件的精密脉冲等离子粉末堆焊+滚压强化复合处理工艺,通过试验对修复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修复的薄壁内零件试样基体变形小,修复层与基体属于冶金结合,修复层和基体过渡区域(包括熔合区和热影响区)较窄,堆焊质量良好;堆焊修复内零件试样经车削+滚压强化处理后表面光滑、平整,粗糙度明显降低,且形成了高值残余压应力,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修复零件的抗疲劳性能。该修理工艺简单可靠、经济实用,可实现损伤内零件控型与控性的有效结合,为重载装备的内零件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

  • 标签: 工程机械装备 内孔零件 堆焊修复 滚压强化
  • 简介:全党、全军和总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召开后,62201部队党委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会议精神,采取系统学习、分组讨论、体会交流等方式开展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理清了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目标思路。现将部分交流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供参考。

  • 标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党委中心组 部队建设 学习体会 发言摘要 活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