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态及绿带建设情况(一)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按照英国著名学者彼得.霍尔(PeterHall)等学者的归纳,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是单中心圈层式,中心城市处于城市区域的中心位置,城市空间向各个方向等速推进,1944年阿伯克隆比(Abercrombie)主持的大伦敦规划是其典型代表,城市由中心区、环形放射路、封闭绿带和卫星城构成等四个圈层构成;第二种是轴向扩展式,城市以城际间快速交通走廊为轴线呈辐射状扩展,轴线之间穿插楔形绿地,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是其典型代表。我国大城市作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集合中心,往往是人流、物流、资本流的集聚地,功能上的过度集聚使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为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结构。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近郊地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集聚资本、消化产能、带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基本能够实现城市近郊地区的行政、经济和文化功能,在空间布局上也消解了原有的村镇分散式模式,向集中化、模块化转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文明提升的根本途径和发展趋势,但随着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和空间架构的影响的深入,城市近郊地区在行政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布局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比如行政区划划分必须与经济功能和其他地区同步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也在全局上影响着城市化对资本和商品的消化,进而延缓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速。所以,通过整合与重塑,优化城市近郊的行政空间与经济空间的互动,对于促使城郊经济的良性运行,将城市化推向深入,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
简介:网络信息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城市空间及其结构功能。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城市朝着互联互通、智能生态、包容有序的信息化城市转型发展。不同于工业化城市的集聚规模效应,信息化城市具有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功能布局的分散化、资源配置的数字化、空间系统的生态化、发展追求的人性化等特点。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已对我国城市发展产生影响,促使逆城市化提前到来,改变城市功能结构,提高城市运行效能。抢抓信息化变革机遇,我国城市发展应坚持走信息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加快构建互联互通走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大力发展共享经济,着力提升城市运行和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简介:如何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是城市旅游环境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开封市为例,通过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并结合有关研究,构建了一个由旅游地资源环境、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旅游地社会服务环境和旅游地信息环境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开封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旅游环境总体质量较好,旅游资源环境和信息环境相对较差,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性最佳,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旅游信息网络建设程度最差,旅游自然生态环境各要素也较差.其优化的途径包括实施景观生态工程、加强宣传促销、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