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公司治理微观组成不可或缺的大股东制衡,其选择与否是大股东对股权性质、持股差异及法制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权衡,在股权性质相同、持股差异不大及法制化水平低的情形下,大股东具有形成制衡的有利条件,但并非必然形成制衡状态。而学者对大股东制衡的经济后果给予了更多关注,既有支持有利于经济后果的成果,也有不利经济后果的证据,没有形成统一结论。上述结论差异或不足的可能缘由:一是现有研究更多地思考如何改进度量制衡的指标体系,而忽视了大股东制衡行为是否发生的事实;二是股权性质、持股差异与投资者保护环境等是影响制衡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它们影响的途径、时机、强度等没有深入探究;三是制衡经济后果的结论迥异是制衡机理缺失的必然反映,内部机理决定表面现象,制衡机理研究相对较薄弱,机理不明将导致其作用后果不清。
简介:大股东侵占是否是我国定向增发高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定向增发价格政策为基础,将样本首先按照定价方式分成两类,然后以创新后的大股东净效应理论为依据,进一步将样本分为全认购、零认购和混合认购三种类型,分别探讨大股东在不同类型下的行为模式对发行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虽然存在显著的侵占行为,但对发行折价并不具有主导作用,甚至在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时,更可能承受溢价认购的风险。基于此,提出两点政策建议:(1)加强投资者保护以抑制大股东侵占行为;(2)完善价格政策定价机制,以在降低定价发行方式发行折价的同时,降低大股东溢价认购的风险。
简介: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或与第一大股东接近时,外资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和隧道效应抑制作用会消失。无论是改变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度量因子,还是使用更为保守的样本,这一结论都是稳健的。
简介:摘要:在商事经济活动中,股东知情权是法律赋予股东掌握公司信息的基本权利,但在实践中,股东行使知情权时往往存在障碍并与公司之间引发纷争;本文旨在梳理股东知情权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审理意见,总结股东知情权纠纷的实务要点,并认为唯有认可股东能够查阅公司的原始会计凭证,方能确保股东知情权制度设计的目的全面实现。
简介: 摘要:在实践中,许多有限责任公司存在隐名持股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三)}的规定,代持股行为为法律所允许。由于隐名股东的名字未在公司文件和政府部门进行登记,实际出资人所享有的仅是对名义股东主张的投资权益,实际出资人对股东权利的行使往往需名义股东的配合。然而,实践中存在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人基于对隐名股东实际出资事实的信任,径直向隐名股东受让股权的情况,此时,隐名股东径直处分股权的行为能否发生法律效力容易引发争议,解决该类纠纷需对实际出资人身份进行认定,并需根据转让标的的性质来区别判断转让行为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