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情态动词是表达情态意义的主要形式,能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主观意图。不同的情态动词表达不同的情态意义,而同一个情态动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样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态意义。在许多语言中,情态动词都具有多义性及语义重叠性,汉语和德语中的情态动词也不例外。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常见错误就是使用第二语言时试图利用母语知识。中国学生在翻译或者使用德语情态动词时会受到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干扰,从而产生迁移性的偏误。本文对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义进行了梳理,探讨了"能"的不同义项在德语中的相应情态表达,分析翻译偏误,以期加深德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的理解,提高运用情态动词的能力,减少失误。
简介:目的:对在校男护生进行爱情态度的调查,分析影响男护生爱情观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爱情态度量表》(LAs)对自苏州某卫生类职业院校和非卫生苏州某类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共43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发现,男护生较非护理专业男生在“同伴型”、“现实型”、“奉献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并更偏向于这三种类型;其较女护生在六种恋爱形态上均有较大差异。结论:建议扩大男护士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学校强化有助于发挥男护士优势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强化男护生的性别、爱情观教育。
简介:个体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人群的关系中,个体认识的发展也不纯属个人之事,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个体认识的外化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通过语言符合扩散传播,以社会关系的形式被评价和认可,然后得以固定和保存下来。这样,个体认识的社会外化实际也就是个体认识群体化(个体走向人群)的过程,它是个体以自己新的社会认知定向和新认知模式渗透与影响群体的认识,从而引起推动社会群体的认知定向、认知模式发生改变直至创立或建构新的群体认识范式即社会范式的过程。这里,交往是个体认识社会外化的活动基础,因为,只有在交往中个体才能获得和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与资格。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以及个体--社会之间相交换其活动、产品、工具,交流、传递其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以达到理解、协调、合作、一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形成和传递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和直接的机制。此外,交往还是造就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所谓“社会的人”,即是参与到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并接受历史的和的他人实践成果手经验(包括语言、知识、工具、各种物质产品以及被实践证明是成功和有效的方法、规范、范例等)后在社会规范与期望的陶冶下被塑造成的精神个体。因此,个体认识的发展必然要通过交往过程实现其全面外化。
简介:摘要:公文作为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书面工具。行政公文有着固定的程序和体式,也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行政公文汉蒙翻译的作用则将党中央的各种政策条例以及决策部署及时、正确的传达和贯彻到蒙古族地区。因此汉蒙翻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公文翻译工作经验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