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忙,就是转一辈子还没有转到尽头的车轮,就是永远差一个零件就做完的一台机器。现代社会是个忙碌的社会,人们生活的发条也拧到了极限。人人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应酬,忙着赴心爱的人的约会。他们并不是为了他们要做的事忙,而是为了完成达到某个目标时的过程在忙,比如交通,比如人际关际,可能真正要做的事才要花一个小时,过程却要花三、四个小时。有人羡慕古人那么多的闲情逸致,李白在敬亭山上玩味"孤云独去闲";一代政治家柳宗元也曾有"独钓寒江雪"之雅句;杜牧也留下了"闲爱孤云静爱僧"的诗篇。那时候,人与人之间关怀。其实,古人较之今人更忙。早在尧舜时代,"击壤歌"有诗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踩着露珠去农田耕作,一直到月上东山,才能"戴月荷锄归",加之传统的大家族制度,还有许多的交际应酬,耕男织女比起现代"朝九暮五"的上班族要忙;农夫以外的"公务员"——衙门里当差的,也未必不忙,杜甫诗谓:"不寝听金钥,临风想玉珂",可见起得很早;李商隐诗:"嗟予踏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可见披星戴月也是官家常事。忙是上帝给人制造的矛盾时刻,最渴望去打网球的时候最忙,
简介:在洛阳的城市研究中,逐步兴起了一种观点,即把洛阳视为中华民族的圣地或华夏文明的圣城。洛阳"圣地圣城说"从最初一些地方学者的立论倡说,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先后得到学界、政界和商界的关注和支持。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脉络,对洛阳"圣地圣城说"进行梳理,考察相关学者的立论基础和论证依据,同时从国家文化高度对洛阳"圣地圣城说"加以反思。笔者认为:民族圣地概念内涵、流变考察不足,仍未能将洛阳与中华民族圣地唯一对应起来;论证过程存在立论不够严谨,论证不够深入,难以服人的现象;洛阳"圣地圣城说"还面临其他城市的挑战,如何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面扬长避短,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避免地方主义,超越地方性,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