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 标签: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工具变量法 互联网普及程度
  • 简介:从交易效率视角考察中国的城乡差距是一个可取的理论尝试,它能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乡差距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解释。因为它能够综合考察各国的交通、地理、区位、通信、基础设施等交易效率硬条件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也能考察法律制度、社会诚信、开放程度、人文传统、制度改革等交易效率软条件对城乡差距的影响。

  • 标签: 城乡差距 交易 中国 综合考察 基础设施 法律制度
  • 简介:本文首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说明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其次,从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结构、农民素质和二元社会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民来自农业收入低的原因;第三,分析了政府在城乡之间由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公平,形成了当前的"三农"问题,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为此必须实施制度创新,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制度保障.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制度创新 扩大 货币收入 实际收入 农业收入
  • 简介:基于1978年至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VAR模型和ECM模型,来度量全国税收总量和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税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向的,税收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会平均扩大5.038%,税收总量的增加无益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税收总量既定情况下,税收结构的当期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当期波动有显著性影响。从各个税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与程度来看,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当期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当期个人所得税与当期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税收规模 税种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 简介: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流动为什么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存在房价门槛,且存在二重房价门槛。当房价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1350元/平方米)时,劳动力流动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当房价位于第一个门槛和第二个门槛(3772元/平方米)之间时,房价依然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减弱,降低幅度大约为75.87%;当房价跨越第二个门槛值时,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不再显著。

  • 标签: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房价 门槛效应
  • 简介:基于最优化理论论证了财政分权和产业结构调整双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2007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确可以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且财政分权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依据财政分权程度的不同将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作用,且财政分权存在最优区间,在最优区间内,产业结构调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

  • 标签: 财政分权 产业结构调整 城乡收入差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文章认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城乡地理位置的差异会给城乡居民带来不同的地位收益,城乡居民之间的地位收益差距远远大于其名义收入差距,而居民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等于其名义收入差距与地位收益差距之和。因此,地位收益的存在拉大了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 标签: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收益 中国 原因 地理位置
  • 简介:作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国人力资本也呈现出二元特征,这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分别从食品支出、教育投资支出、医疗保健支出这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城乡人力资本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得出人力资本投资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提升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为保证。

  • 标签: 人力资本 二元经济 消费差距 收入差距
  • 简介: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非均衡效应模型,并以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水平的吉林省为例,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金融发展为角度,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发展规模的非均衡,金融转化效率非均衡的影响并不显著。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金融 非均衡效应
  • 简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以消费公平为切入点,就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我们发现普遍偏低的收入水平是制约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表现为较高层次的消费品上。针对农村消费水平落后的现状,政府应着力构建一个公平的消费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对农村公共消费品的投入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根本出路。

  • 标签: 消费差距 消费公平 城乡差距
  • 简介:从制度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制度变迁的形式、方式、路径和动力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原因。

  • 标签: 城乡 居民收入 差距 原因
  • 简介:目前,北京市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也得以大力发展,但也随之带来诸多问题。其中,以城乡收入差距最为突出,并已基本上成为中国独有的“特色”。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北京现状为基点,通过分别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过程以及政府是如何缩小其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手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学习和借鉴他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法和经验教训。关键词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也不断显现。其中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为突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保持北京的稳定,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调城乡发展,就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中。笔者试图用对比分析法,以目前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为基点,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一、北京、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一)北京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在经济水平整体提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虽然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总量来看,北京市高于同期全国水平,但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突出。见附表1附表1北京市城乡收入对照表年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每年现金收入(元)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元)城乡收入差距(元)城乡收入差距之比200415638717284662.18200517653786097932.242006224178620137972.602007245769559150172.5720082767810747169312.582009(1-10月份)2231611746105701.90数据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由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市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收入差距每年在数额上是逐年扩大的,而城乡收入比在2004年至2006呈上升趋势,但在2007年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虽然2009年的数据只到10月份,但仍就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城乡差距之比已经略有下降。换句话说,北京市在宏观上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实施已略见成效。但收入差距的绝对数值扩大不容乐观。(二)美国、日本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其城乡收入差距同样经历了一个扩大再缩小的阶段。20世纪30年代,美国非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与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之比,达到最大值为2.49。20世纪40年代期间大约下降到1.66,20世纪50年代又再次升至2.00,20世纪60年代为1.36左右,从70年代到90年代,其差距一直在1.28至1.33之间波动。到了21世纪之初,其后者的可支配收入是前者的1.17倍,即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已经完全超过了非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日本城乡收入差距的峰值在1930年,已达到3.13,此后一直处于高峰值时期,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根本的改善,并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日本在1972年已经成功实现城乡收入无差距。现在,美国和日本城乡收入差距已基本稳定并成为“农富城穷”型的发达国家。(三)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韩国政府是从20世纪60年才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随着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迅猛的发展,就必然导致韩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高值在1970年,城乡收入比为1.64。此后,比值一直浮动在1左右,时高时低。从数据上看,韩国城乡收入差距虽然不稳定,但已不是很明显了。这说明韩国政府在大力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还是相当重视的,并没有造成同美国和日本那样大的收入差距幅度。二、对美、日、韩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做法进行对比和借鉴(一)美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做法和借鉴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要领先于中国几十年,现已进入后工业社会。美国的农业人口虽然是在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调整中不断减少的,但究其根源,其农业人口所占全国比例并不是很高,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就相对比较容易,这同北京有着很大不同。而且美国政府从开始工业化发展时,就一直很重视其农业的发展,并实行的是“以工补农”政策,发达的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扶持了一个发达的农业。所以,美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不是很大。就美国政府所实施的政策,对我国来说,有很多借鉴的地方。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补助并且减少税收。美国政府很注意以农业立法来保障农业发展。这点对于目前的北京是很实用的。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业的负担,保障农民权利。其次,注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也就是从根本抓起,不断提高农业者的素质才使美国的农业变成了发达农业。最后,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证农业的长期发展。(二)日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做法和借鉴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工业化进程也先于我国,并且由于其政府发展的目标和实施的经济体制和我国也有着很多的不同,经济领先程度也高于我国,所以对于农业投入的力度和实施的政策有些就不适用目前北京的发展。但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一,“一村一品”运动。这对于现在的北京是适合实施的政策。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为了提高一个地区的活力,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和项目,并尽快将它培育成日本乃至全世界一流的产品项目。这其中不仅包括农产品,也可以是特色旅游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而且也给农民巨大的自由发展空间。目前北京的农村虽然都在扩大农业收入的范围,比如“农家院”的盛行。但是能代表每个村的特色产品就相对较少。政府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找出每个乡镇的特色,才能更好增加农民的兼业收入。第二,国土改革的相关政策。因为日本同北京一样,农村土地面积有限,因此只有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提高土地使用率,才能更好地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潜力。第三,发挥农协的作用。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切实保障农民的权力。(三)韩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做法和借鉴韩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北京市的起始时间最为接近,发展情况就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有着很大不同。比如,韩国从开始发展工业化进程时,就关注农业同工业的同步发展,并且其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就不是很大,其农林业产业结构和就业比例同北京也略有不同。同日本和美国一样。韩国也很注重“以工带农”,平衡工农结构的发展。韩国政府不仅吸取了外国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提出了相关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注重工农业协调发展,这也是其差距一直没有拉大的主要原因。韩国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接近的主要原因就是“新村运动”的展开。这是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运动,是一次社会性运动。这其中最值得北京市借鉴的就是关于农民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精神。这次的运动不仅让政府重视了农民的利益,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也让农民从中得到一定的权利去实现自我的改进和完善,这种自主性的改进方式,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根本性的原因。三、北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针对上述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对比和经验借鉴来看,北京市政府要缩小收入差距可以采取如下的政策(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各产业比例,贯彻做好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使得农村和城市平衡发展。北京市政府应做到把城市和农村看的同等重要,贯彻落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放力度,全面协调各产业结构,这是农村发展和农业收入增加的根本前提。(二)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各国都很重视的一点。这其中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业结构在调整的过程中有物质保障,才能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从而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三)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农民权利。北京市在2004年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8000多万元的负担,并且已经实施直接补贴的给农户的政策,并已有了相应的成效。今后,北京市政府要提供给农民更多权利,制定更多的法律保护农民的利益,实施更多优惠于农民的政策,才能使缩小收入差距的力度得到有效的政策保障。(四)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收入。这也是每个国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起点。即只有增加了农民收入,才能使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根本的缩小。因此,北京市政府应该充分考察每个乡村的特色,把这种特色作为其独有的收入来源加以重点保护,并不断地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这样不仅使其收入来源扩大并加以稳定,也能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兼业收入。使得农民收入稳定、有效、快速的发展。(五)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北京市本身地理结构所致,耕地面积并不大,要在有限的资源上满足城乡居民的必要生活物质资源,就必须提高其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国土改革政策,从根本上提升土地利用率,注重城乡规划建设,这是增加农民本职收入的重要条件。(六)加强各层管理机制。保障中央下发的资金和优惠政策切实交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能得以保证。要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反腐倡廉,使政府真正服务于人民,才能使实施优惠政策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手段得到顺利的传达给农民,也只有这些政策顺利执行,才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真正得以改善。(七)建立代表农民权益的民间组织。这也是日韩都大力发展的形式。民间组织顾名思义就代表了人民的权益,当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这些由农民自己组成的组织就会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使得农民受到侵害的权益得以补偿。由于这些组织是自发的,那么每个组织成员都会以提高集体利益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学习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北京市政府应给予这些组织更多的权利,让其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使出现的问题得以及时的上报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平衡的发展。参考文献1张红宇.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4,42曾国安,胡晶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3宗和.韩国的“新村运动”J.学习月刊,2006,14杨冬民.从日本的经验看我国农民增收的出路J.东北亚论坛,2008,45吴晓霞,刘纯阳.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李先德.中日韩农民收入问题与政府政策J.财贸研究,2005,57李晓俐,崔萌萌.美国农业政策展望J.农业展望,2008,118蔡建明,杨振山.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地理研究,2008,2作者简介谷军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彭祎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研究生。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就业结构的回归系数为4.33,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收入比增加4.33,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为79.52,表明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年末常住人口的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的比值会增加79.52。

  • 标签: 河北 数据差距 影响因素
  • 简介: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管制和金融体系二元化特征放大了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引入到汇率变动的消费效应评估中,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收入分配机制在汇率变动消费效应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变化对居民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但不利于推动“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结构升级。此外,研究确证收入分配效应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消费效应中起重要中介传导作用。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汇率变动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收入分配效应 消费效应
  • 简介:普惠金融不同于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强调金融发展的深度,而普惠金融强调金融发展的广度。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直接途径和企业投资效应的间接途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广东省20个市的面板数据并采用Chakravarty(2013)的方法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普惠金融对经济不发达的粤北地区促进作用最强,对经济较发达的粤西和粤东地区促进作用次之,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促进作用最弱。此外,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性存在边际递减效应。

  • 标签: 普惠金融 金融发展 包容性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珠三角 异质性
  • 简介:居民消费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在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由于过大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的内需不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以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 消费需求 金融危机
  • 简介: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有利于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文章阐述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发展现状,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论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发展之间相关关系,探讨了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健全数字普惠金融法律法规等建议。

  • 标签: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较大,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浮现。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实。所以,缩小差距已成为我国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深层次分析,讨论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门槛高、效益低和资金外流等问题。分析近3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农村金融体系与城乡收入差距问的负向关联,并分析金融体系建设对收入差距扩大存在排斥效应、门槛效应和非均衡效应的作用机理,从政府和金融机构两个层面提出改善建议。

  • 标签: 农村 金融体系 城乡收入 差距
  • 简介:为探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运用VAR模型验证我国197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变量。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区域图呈"S型拖尾",其影响随时间变化呈明显差异,不同时期贡献不同,可分为"阵痛期""受益期""平稳期"三个阶段;我国约在2013年度过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进入"受益期"。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冲击形成"象"型,2009年城镇化率达45.64%,出现拐点,即我国已步入提升城镇化水平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良性发展阶段。

  • 标签: 产业结构高级化 城乡收入差距 S型拖尾 “象”型 V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