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对金融思想有一个道德演变过程,其金融核心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金融学习论和风险论。文章从“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和“三个有利于”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刻的价值分析,并指出其对中国执政经济具有重大的伦理意义。

  • 标签: 邓小平金融思想 邓小平金融核心论 江泽民发展金融核心理论
  • 简介:中美人权问题是两国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美国人权观源于自然法理论,强调人权的普遍性和个人人权,着眼于个人的政治权利。中国人权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和儒家伦理传统,既强调个人人权,又强调集体人权。认为人权既包含政治权利,也包含生存发展权、社会文化权等多种要素。中美双方应在了解和尊重对方伦理传统的前提下,加强人权对话与合作,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努力化解人权冲突,发展中美关系。

  • 标签: 中国 美国 人权 中美关系 自然法理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
  • 简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正在从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型,金融伦理逐渐进入众多学者的研究领域,并被渗入到各大金融高等学校课程设置中。因此建立健全金融伦理教育体系才能切实保证金融院校大学生金融伦理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 标签: 金融伦理 大学生 金融素质培养
  • 简介:情势变更制度是现代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现行《合同法》虽未最终确立情势变更制度,但情势变更在经济生活中是难以避免的。从透视中国情势变更制度的现状入手,本文论述了中国情势变更制度确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建构中国情势变更制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及初步设想。

  • 标签: 情势变更制度 体系建构 诚实信用原则 显失公平
  • 简介:从2017年全球企业声誉排行榜来看,美国、日本和德国企业表现最为强势,入围百强的企业数量超过了总数的2/3。其中,德国博世集团与阿迪达斯公司成功跻身全球十强。与美日企业建构声誉的路径不同,德国企业之所以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与其注重发展双轨制教育、不断完善管理模式、确保产品质量过硬、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重视社交媒体传播不无关系。

  • 标签: 双轨制教育 产品研发 安全保障机制 社交媒体传播
  • 简介:本文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探讨公共外交叙事介入国家形象建构的可行路径和实施策略。文化认同、跨文化认同、综合国力及其派生出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决定国家形象建构结果的重要变量,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产生偏差的根源是内外有别的文化认同,基于公共外交叙事完善自我文化认同、建构跨文化认同是塑造正面国家形象的理想路径。实施策略包括宣扬具有普世意义的本土价值观、搜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点、遵循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文化元素推介路线、熟悉国际文化传播规则做好故事传播等。

  • 标签: 叙事 公共外交 国家形象建构 跨文化认同
  • 简介:2019两会虽已落幕,“余音”却不绝于耳。尤其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表明了国家对前沿科技领域的伦理建设的高度重视。而科技伦理最近几年同样也是两会代表们关注的话题,涉及大数据、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核心议题的诸多建议案便可见其热度不减.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向全国人大提交了7份建议案,其中就包括《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

  • 标签: 科技伦理 首席执行官 董事会主席 腾讯公司 马化腾 《政府工作报告》
  • 简介: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的问题。本研究立足工商管理专业,通过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试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改革,运用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等研讨式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和模拟企业情境,来触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寻求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路径,构建学生“素质型”创新创业能力结构。

  • 标签: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建构主义 协同发展
  • 简介:从经济学之工程学与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两个根源的观点出发,分析这两个根源的哲学基础和相互关系及其在现实中对中国财富分配的影响,提出中国改革的两个瓶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性政策。

  • 标签: 财富分配 国家资源 体制改革
  • 简介:“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倾听他者的声音,理解他者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学界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种回应,是有效瓦解美国对中国的新一轮战略围堵的重要举措,本文选取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中“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从语境创设、语言标识符运用、消息来源及倾向性三个维度探讨作为一种精英话语的美国媒介话语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分析得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中美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需要双方共同推进,其中中国可以更加主动地推动,使美方真正了解“一带一路”。

  • 标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话语建构 美国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