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自1840年起,中国社会开始了一个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过程,历史学者、社会科学者给予这个变化的名词是“现代化”。今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的新轨道,成为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形变的主题和目标。由于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活动,又由于现代化根源于17世纪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理论上一般将现代化视之为发源于西方社会,于是一百多年来,现代化就是“西化”、“欧化”或“工业化”的观点此起彼伏。至今仍有人将中国自鸦片战争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客观效果”为名加以具体肯定,称之为“全面现代化”的进步。更有甚者,将中国的现代化与攫夺中国海关大权半个世纪,利用中国海关全方位维护西方列强侵华利益,严重侵害中国权益的英国殖民主义者赫德联系起来,称之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倡议人”、“我国开展现代化的先驱”,并在叙述了赫德的种种“现代化活动”后,评论说,赫德“为清政府效劳,亦即为中国服务”,“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有功的”,“赫德的最大成就是将夜郎自大、闭关守国的古老中国推向国际大家庭,使之接受现代思想文化,星移斗转,潜移默化,逐步有所改变。他对中国现代化可谓影响深远”,由此,赫德在中国的殖民生涯被冠以这样的赞词:“中国人民的一个真正朋友,他战胜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完成了对中国和世界的一项崇高善行的工作”。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歪曲历史事实、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分析的错误结论,而且这种赞美侵略者的情感与立场也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围绕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赫德其人其事进行再评论,应成为海关史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课题。为此,本文就此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简介:本文意在解读《赫德日记》。作者认为,作为十九世纪后期中西文化中介人,赫德的活动空间在于中西文化交错、重叠地带,他的角色使命则在于维护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建构和规范的中西政治、经济关系,维护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赫德的在华生涯,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一角色使命。
简介: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离拐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克罗地亚应引导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应鼓励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简介: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服务提供国。有分析甚至认为,像中国、印度这些国家,承担高端服务工作的能力,比如在半导体设计以及信息技术方面,会对发达国家的就业产生威胁。本文将以印度为例研究离岸服务提供的增长和价值增值。近年,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跃居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对印度信息技术服务出口经验的研究能够为国际贸易中具有广阔前景的服务外包这一新领域的运行态势提供有益见解。印度经验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案例,因为它们软件服务中的一些业务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能使我们对一个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成功地将服务业出口到发达国家这一问题有深入理解。
简介:由中国海关学会、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和厦门海关学会联合举办的《“赫德与旧中国海关”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9月3-4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杭州、广州、汕头、南京、南昌、昆明、福州和厦门等地的40多名专家、学者、海关学会会员以及研究生会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如何科学、准确评价曾任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世纪之久的英人赫德和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以及赫德与海关所介入的近代中国外交、教育、邮政、海务、军队建设等各领域的活动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