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朴素的人性指人有善恶之分。原始社会崇尚君子学说把人类均看成是从善的。在中国,把神仙当成是最美好的象征,有女娲、禹舜等传说,在西方,早期的《圣经》也劝人为善,进入初级社会后,人们对人性的观点有所改变,出现了商纣炮烙、秦朝暴政等人性从恶的描述,但是很多人仍然向征善,向往仁政,如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镜花缘》中君子国的描绘等,但这种仁政往往是不奏效的,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国家、军队、武器、刑律,以后《圣经》也把原来劝人为善的戒律改为要向“主”多进贡才能洗脱罪孽,才能上天堂,所以本人的观点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姑且不称其为恶,但起码不是君子,而是经济人,国家、法律、都是制约从恶,导人为善,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许多法律基点还没有从经济人的基点出发,利用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手段去引导与制约人们为善,所以取得的效果很差,如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之前,会计工作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规范,因为那时是“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要求每个人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会计法规中的人性法则就是认为人是善的,实行的是会计仁政,很少有什么处罚之类的内容,会计法律并没有多少用处,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搞了改革开放,企业法人和自然都有了经济利益,成了经济人,懂得去追逐自已的经济利益,但是,当时私人经济还未大力发展,企业利润还是大部分上交国家,职工的收入也还是很少,所以对人性的看法是:已注意到的经济人存在,但还是认为人的主流是善的,是一种非善非恶的人性观,体现在《会计法》中,就是规定了一整套统一的科目体系和设帐。建帐和做�
简介:孚就是信任,所谓孚众就是领导者能够取得群众的信任从而实施其领导职能。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杰出的领导者无不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相反,那些被赶下历史舞台的领导者必然是千夫所指、众叛亲离,最后身败名裂。孚众是一个领导者必过的关,也是一个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基础。孚众的特点,第一是众益性,唯有一个领导者的行为符合大家的利益,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而人们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又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展。一般社会中的任何人都不能摆脱这种定式。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应该研究这种需要,顺应这种需要,唯有代表大多数人之利益的人才能孚众。第二是滞后性,
简介: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地位以及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中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战略决策。笔者认为,要搞好小企业改革,应当首先正确理解“放小”的真正含义,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误区之一:“放小”就是放弃不管。“放小”并不是国家及有关部门放弃对小企业的管理,它的真正含义是把小企业活力放开,机制放活。事实上,在以后小企业的改革中,小企业同样有主管部门,其国有资产同样需要保值增值,实行效益考核,国家及有关部门会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小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换言之,“放小”的实质是:1.要求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发展为主,自觉地适应市场的需要;2.“放小”使小企业会更具有经营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企业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