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的《传媒经济论》(上、中、下)这部著作的出版发行,一是为了回顾我从事文化工作和传媒文化产业研究五十年来走过的路程;二是对我从事传媒文化产业研究三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的再研究;三是通过这部著作对我的学术团队的所有成员表示感谢;四是通过这部著作向支持和鼓励我深化研究传媒经济理论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各级领导及其朋友们表示感谢;五是想通过对我三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的再研究寻找到未来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方向和路径。
简介:阜宁县东沟植物油厂是个老典型,具有多方面的闪光点。乍看起来,这样的单位任意选择一个角度都可以做出文章来;然而,难处也往往就在这里,在较多可选择的角度中究竟如何取舍才能抓住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主题呢?三易其辙始识金开始,我们是冲着该厂发扬艰苦奋斗好传统去采访的。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去年迎来40周年大庆。前10个月的效益已达154.83万元,超过全年计划的15.3%,比承包前14年利润的总和还多。有人建
简介:阅尽声屏三十载,人说岁月峥嵘。风生水起总关情。往来留夙愿,谈笑有新声。长恨春归无觅处,兰亭修禊匆匆。心仪万象四时同。传播求远道。流水自西东。
简介:发稿1.8万余条,优秀稿件被624家媒体刊播,被100家以上媒体刊播的稿件多达148条……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牢牢把握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突出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量大面广和权威有效的“集束式”报道取得了精彩纷呈、亮点频现的效果,被媒体和受众认为打造了一批纸质媒体的“镇版之作”,在新兴媒体形成“刷屏之效”,为两会胜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简介:如果说,批评的稿件,是舆论监督的前期工程的话,那么综合各方面的反映,继续报道被监督的人和事,则是舆论监督的“后期工程”。它的核心就是:真正贯彻引导的方针,指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显示党和政府克服消极现象的决心和力量,使报刊行使的舆论监督的武器,真正起到针砭时弊、鼓舞和教育人民的作用。这个命题,是根据党报的性质以及我们面临的问题提出来
简介:解海龙(1951年-),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摄影版权著作协会理事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
简介:本文基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提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进一步对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实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是施工企业的责任所在,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保障绿色施工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简介:一起劫案,引出楼道亮化工程2007年12月12日清晨,长春市大马路批发鞋城楼上,一名歹徒尾随一女子回家,随后用斧头将女子和其女儿打伤后逃跑。次日,《女孩假装报警,吓退入室歹徒》的报道刊发。
简介:常听到一些新闻同行说,好新闻可遇不可求。但笔者回顾《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一文的采写经过,总感到,这则获1993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的新闻,与其说是侥幸遇到的,不如说是笔者苦苦追求来的。久悬的难题触发起思想的火花前年,我作为市人大代表团随团记者参加省人代会,会议期间听了许多代表的发言。代表中有一个叫朱达洲的,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种粮大户,大报小报多次报道过,诸如他勇于开发荒碱地啦,舍得投入啦,乐于帮助其他村民致富啦等等,我这次本不打算报道
简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由于它的特殊性,国内外对它的关注远远超出了一个水利工程应有的范围,甚至与中国的国际形象联系在了一起。对外输出的三峡工程的“他者形象”,明显地带有国家性、政治倾向性、功利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本文以三峡工程纪实影像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他者形象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
简介:农民观念的提升是一个农民主动参与和"反被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以行为"对抗"社会组织和媒介对他们的想象,同时又依靠他们作为传统价值观念携带者的"优势",对政府、培训者、基层管理者进行"反想象",这种"反想象"带有一种失去土地之后的灵魂漂移的意识,也带有一种"被动个体化"之后的无奈心理。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在地方知识、地方时间和地方空间中,如何在农民的媒介消费与生存伦理中找到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外来者的信息提供和农民的信息反需求之间更新培训知识体系,是认知中国农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
传媒经济论(上、中、下)总序言
有了好典型 还得细掂量——采写《承包者应为企业留什么》一文的体会
风生水起总关情——《改革开放30年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图鉴》卷首语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汇聚团结奋进正能量——新华社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精彩纷呈
舆论监督“后期工程”的思考
解海龙:一张照片让希望工程提速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让黑楼道亮起来——长春百万市民“温暖工程”新闻策划的背后
有了发现——《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采写回顾
他者形象的输出与引导——以纪实影像中的三峡工程为例
信息的需求与反需求:农民信息诉求行为研究——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民观念提升工程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