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中央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光明日报决定加强对嫩江松花江抗洪斗争的报道,成立北线采访组。18日接到指令,驻大连记者宋言荣、辽宁记者站站长苗家生、我和摄影记者吴力田立刻分别从大连、沈阳、北京集结到哈尔滨,与驻黑龙江记者站的朱伟光,组成了5人采访组,先后走了嫩江、松花江全线。
简介: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6月18日在香港电台发表的《香港家书》中说:香港这十年来充满挑战,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个判断同样适合香港报业。
简介:中国报业是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起来的,经过近40年的持续增长与积累,以党报为主体的报业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可观的产业规模,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攒下了厚实的家底。但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传播格局,面对挑战,报业没有及时调整好对策,报业市场逐年萎缩。
简介:日前,由朱屺瞻艺术馆主办,M艺术中心协办的《清风明月——潘曦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隆重开幕,潘曦用26幅唯美的绢本,为这个季节添了一道慵懒闲适的风情。潘曦的作品不仅仅是镜像,更是对镜像的摹本,镜像与丝绢,双重的对照、映射与反光,它是投影的投影,它是幻象的幻象,它是画中画。
简介:“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巳整整十年了。十年,在人类发展史上不过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发生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的十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都起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化。新闻事业也不例外。就新闻理论研究工作来说,这十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建国以后的二十七年,是建国以来空前活跃的时期。回顾十年前“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新闻学园地一片荒芜,万籁俱寂。如今经过十年耕耘,虽不能称为巳是万紫千红花满园,但毕竟是寒冬已去,大地春
简介:新闻的价值在于“新”,不新没有人爱读。通讯《开天辟地第一回——记西地村为姑奶子们庆功》,读了令人耳目一新,顿感如今的农村真的变了——事新、人新、观念新。人们都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城镇已发展到租赁制,有的还实行股份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最早,眼下搞得怎么样了呢?读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通讯,眼界大开:今日的农民真有胸怀,也真能创新.多少年前吃“大锅饭”时开山种下的果树,于今
简介:6月13日,震惊全国的郑州"12·9"特大抢劫银行案经过郑州警方186天的艰辛努力,胜利告破了.
简介:《中国边防警察》杂志,是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唯一公开发行的反映边防官兵生活的综合性月刊,是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机关刊物,于1996年2月创刊12年来,在部队内外广大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编辑部采编人员的团结拼搏和不懈努力,《中国边防警察》杂志从初创、探索到发展、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在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简介:丹洛的工作经历,恐怕是云南省所有党报“老总”中最简单不过的,一句话:他于1985年从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就一直在西双版纳报社工作。近二十年来,他矢志不移,投身报业,从一个“山娃”成长为党报总编辑,经历了傣乡党报发展的风雨坎坷,也沐浴了不尽的阳光雨露。他始终站在报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以创新的视角出谋划策,付诸实践,推动了报业发展和进步,成了自治州声名远扬的“本土记者”。
简介:2007年3月31日,对《战士报》与《羊城晚报》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真当了一回记者 当了一回真记者
香港报业十年回眸
2017回望:报业急需闯出新路
恰是那一回眸的温柔
新闻理论研究十年回顾(上)
事新·人新·观念新——读《开天辟地头一回》有感
投入地当了一回警察:参与侦破“12·9”案件的日日夜夜
立足边防部队服务边防官兵——《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创刊10年回眸
哈尼“山鹰”在展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云南《西双版纳报》总编辑丹洛小记
军地媒体合作 谱写时代篇章——《战士报》与《羊城晚报》携手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周年回眸